【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菌材料
,涉及一种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日常生活中人体皮肤在代谢过程会分泌汗液、皮脂等有机物质并且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下,汗液中的糖分、脂肪酸和皮屑等为各种微生物的繁殖提高了良好的条件。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各种纺织品,如内衣裤、鞋袜等常,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致病菌在纺织品上大量繁殖后代谢产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及其它挥发性恶臭物质使织物产生异味,更会通过间接的方式传播疾病,如在医院、宾馆、饭店、浴室、养老机构等公共场所引起的交叉感染,因此,开发具有纺织品抗菌功能的研究和开发就显得格外重要。抗茵除臭防霉等功能性纺织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无机抗菌剂中,用于研制杀菌剂的金属材料主要为银和铜。银的抗菌机理是银离子从抗菌材料表面溶出与细胞壁和细胞膜发生静电吸附从而破坏膜的代谢。银离子还能穿透细胞膜渗入细胞与蛋白质、核酸上的SH、-NH2等含硫、氨的官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基体、铜颗粒和银层;铜颗粒固定在纤维基体上,铜颗粒上部分包覆银层;抗菌纤维的露铜率为5~20%,铜层的厚度为200~290nm,银层的厚度为100~240nm;抗菌纤维与水接触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值为500~700mV;抗菌纤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液体的吸光度为0.410~0.48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4.83%~61.50%;抗菌纤维在大肠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液体的吸光度为0.421~0.490,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54.63%~6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基体、铜颗粒和银层;铜颗粒固定在纤维基体上,铜颗粒上部分包覆银层;抗菌纤维的露铜率为5~20%,铜层的厚度为200~290nm,银层的厚度为100~240nm;抗菌纤维与水接触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值为500~700mV;抗菌纤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液体的吸光度为0.410~0.48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4.83%~61.50%;抗菌纤维在大肠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液体的吸光度为0.421~0.490,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54.63%~6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基体为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氨纶或氯纶;纤维基体的直径为0.1~500μm。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菌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对纤维进行前处理、表面镀铜处理和表面镀银处理,通过控制工艺参数以控制抗菌纤维的露铜率、铜层的厚度和银层的厚度以制得性能优良的抗菌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处理为依次进行的除油处理、粗化处理、敏化处理和活化处理;表面镀铜处理和表面镀银处理采用化学镀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除油处理;
采用无水乙醇溶液对纤维进行表面清洗、烘干,得到除油后的纤维;
(2)粗化处理;
将除油后的纤维置于NaOH溶液内,于一定温度下粗化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得到粗化后的纤维;
(3)敏化处理;
将粗化后的纤维置入SnCl2·2H2O/HCl混合溶液内搅拌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去离子水进行表面清洗后烘干,得到敏化后的纤维;
(4)活化处理;
将敏化后的纤维置入银氨活化液内,搅拌一定时间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进行表面清洗后烘干,得到活化后的纤维;
(5)表面镀铜处理;
将活化后的纤维置入化学镀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伟,庄再裕,于晓辉,陈峰,程娜,贺园园,刘连梅,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嘉兴锐泽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