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本申请涉及垃圾回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一般是通过智能屏幕引导垃圾投放者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并投入到对应的回收桶内,从而达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688850U,公开日2015年10月07日,技术的名称为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该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垃圾投放单元;垃圾投放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分隔设置的踏板式垃圾桶,踏板式垃圾桶包括桶身、踏板、桶盖,踏板、桶盖通过杠杆连接,每个垃圾桶对应一类或几类垃圾;踏板式垃圾桶底部设置隔层,隔层对应的桶壁上开设推拉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垃圾回收装置内气味扩散导致生活环境被污染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垃圾回收装置内垃圾的气味扩散至周边生活环境从而降低垃圾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桶身(1)以及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组件(3),所述桶身(1)包括外桶(11)以及内桶(12),所述内桶(12)安装在所述外桶(11)内,所述内桶(12)桶壁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21);所述桶盖(2)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桶(11)顶部,所述外桶(11)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1121),所述桶盖(2)底面固定有第一凸块(22),所述第一凸块(22)与所述弧形凹槽(1121)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排污组件(3)包括引流管(31)与排污管(32),所述引流管(31)一端与所述外桶(11)连通,所述引流管(31)另一端与所述排污管(32)一端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桶身(1)以及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组件(3),所述桶身(1)包括外桶(11)以及内桶(12),所述内桶(12)安装在所述外桶(11)内,所述内桶(12)桶壁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21);所述桶盖(2)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桶(11)顶部,所述外桶(11)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1121),所述桶盖(2)底面固定有第一凸块(22),所述第一凸块(22)与所述弧形凹槽(1121)的位置相适配;所述排污组件(3)包括引流管(31)与排污管(32),所述引流管(31)一端与所述外桶(11)连通,所述引流管(31)另一端与所述排污管(32)一端连接,所述排污管(32)另一端用于与市政污水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包括外桶底板(111)与外桶侧板(112),所述引流管(31)与所述外桶底板(111)连通,所述外桶侧板(112)数量为4,所述外桶侧板(112)位于所述外桶底板(111)上,所述桶盖(2)与其中一所述外桶侧板(112)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弧形凹槽(1121)开设于所述外桶侧板(112)顶端;其中一相对的两块所述外桶侧板(112)上连接有两条导向杆(6),两条所述导向杆(6)相互平行;所述内桶(12)通过两个紧固组件(4)固定在所述外桶(11)内,所述紧固组件(4)包括紧固滑块(43),两条所述导向杆(6)均穿设同一所述紧固滑块(43),所述内桶(12)固定于两块所述紧固滑块(4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滑块(43)靠近另一所述紧固滑块(43)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431),所述定位槽(431)贯穿所述紧固滑块(43)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内桶(12)固定于两块所述紧固滑块(43)的定位槽(4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导向杆(6)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两根所述导向杆(6)相互远离,其中一条所述导向杆(6)侧壁靠近所述桶盖(2)与所述外桶侧板(112)铰接处,另一条所述导向杆(6)侧壁远离桶盖(2)与所述外桶侧板(112)铰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源物业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