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12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包括底座、框架、第一、第二垃圾桶和利器盒,利器盒用于存放利器垃圾,第一、第二垃圾桶分别存放非塑料、塑料垃圾;框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动门,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固定于底座上并与其平齐,利器盒放置于延伸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术后的诸如棉球、纱布的非塑料垃圾放置于第一垃圾桶中,诸如输液瓶、输液管的塑料垃圾放置于第二垃圾桶中,针头等锐器放置于利器盒中,实现了术后医疗垃圾的分门别类存放,同时便于垃圾倾倒、垃圾桶清理以及底座、框架的清理和消毒,解决了现有普通垃圾桶与利器盒经常不在一处所导致的垃圾丢弃繁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第一、第二垃圾桶和利器盒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手术所用物品繁多,包括手术器械、消毒用具、输液袋、输液器等,对于大型手术还需要用到呼吸机和心电监护设备,手术刀、手术钳经消毒后可重新使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消毒棉球、被污染纱布、输液空瓶、输液器、针管以及缝合针等则需要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对于输液针头、缝合针等利器需要单独存放,需要存储在利器盒中,以便进行集中处理;在要求分类严格的医院,塑料材质的输液空瓶、去除针头的输液器也需要单独存储,以方便后期的集中处理;而作为不可回收利用的消毒棉球、被污染的纱布则不能与锐器、塑料材质的医疗垃圾存储在一起。但目前的只有两种医疗垃圾桶,一种为利器盒,另一种为普通医疗垃圾箱,普通医疗垃圾桶用于存储除利器之外的医疗垃圾。而且这两种垃圾桶通常不在一处,术后,护士用手术盘端着所有的医疗垃圾,首先走到利器盒所在位置处,将锐器投入利器盒中,然后再来到普通垃圾箱前,将其余的垃圾投入普通垃圾箱中,而且不可实现利器外的医疗垃圾的分门别类存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有第一、第二垃圾桶和利器盒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包括底座、框架、第一垃圾桶、第二垃圾桶和利器盒,框架固定于底座上,利器盒用于存放医疗利器垃圾,第一垃圾桶用于存放非塑料医疗垃圾,第二垃圾桶用于存放塑料医疗垃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长方体形状,框架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前设置有隔板,框架的上端开口,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分别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框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动门,活动门上固定于手柄,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固定于底座上并与其平齐,利器盒放置于延伸部上。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所述延伸部上方的框架上固定有对利器盒进行支撑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外侧面为柱形面;延伸部上设置有对利器盒进行束缚的束紧带,延伸部上固定有U形扣,束紧带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板上,另一端固定有挂钩,束紧带缠绕利器盒后其端部的挂钩挂在U形扣上。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所述框架上设置有U形的提手,提手的两端经螺柱活动地固定于框架的两侧壁上。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所述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上均设置有外耳,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朝向活动门的表面上分别印有“非塑料垃圾”和“塑料垃圾”字样;活动门的外表面上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印有“非塑料垃圾”和“塑料垃圾”字样。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所述框架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存放剪刀和瓶起子的挂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框架中设置有分别放置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的第一、第二空腔,底座的延伸部上放置有利器盒,这样,使得第一、第二垃圾桶和利器盒固定在一起,术后的诸如棉球、纱布的非塑料垃圾放置于第一垃圾桶中,诸如输液瓶、输液管的塑料垃圾放置于第二垃圾桶中,针头等锐器放置于利器盒中,实现了术后医疗垃圾的分门别类存放,解决了现有普通医疗垃圾桶与利器盒经常不在一处所导致的垃圾丢弃繁琐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和第二垃圾桶从空腔中拿出,便于之后的垃圾倾倒、垃圾桶清理以及底座、框架的清理和消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的活动门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的活动门处于半开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框架,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一垃圾桶,6第二垃圾桶,7隔板,8利器盒,9延伸部,10支撑板,11束紧带,12U形扣,13挂钩,14盒盖,15外耳,16提手,17螺柱,18活动门,19手柄,20挂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3给出了其上的活动门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给出了其上活动门处于半开状态的示意图,所示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由底座1、框架2、第一垃圾桶5、第二垃圾桶6、利器盒8、束紧带11组成,底座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框架2固定与底座1上,框架2为长方体形状,框架2的上端开口,框架2中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3与第二空腔4之间设置有隔板7,隔板7将第一空腔3与第二空腔4分割为两个独立的互不相通的空腔。第一垃圾桶5和第二垃圾桶6分别放置在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框架2的一侧设置有活动门18,活动门18上设置有手柄19,通过手持手柄19,可方便地将活动门18开启和关闭。第一垃圾桶5用于存放诸如棉球、纱布的非塑料垃圾,其表面印刷有“非塑料垃圾”字样;第二垃圾桶6用于存放诸如输液瓶、输液器和空针(无针头)的塑料垃圾,其表面印刷有“塑料垃圾”字样。所示第一垃圾桶5和第二垃圾桶6上均设置有外耳15,通过手握外耳15,可方便地将第一垃圾桶5和第二垃圾桶6拿出,以便于医疗垃圾的倾倒、垃圾桶的清理操作。框架2上还设置有U形的提手16,提手16的两端经螺柱17铰接于框架2的两侧面上,通过手提提手16,可将整个装置移动,以便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所示框架2的外壁上固定有挂兜20,挂兜20用于存放剪刀和瓶起子,利用剪刀可将输液器的针头剪下来,以便将针头和输液管分别存放;利用瓶起子可方便地对玻璃瓶装药物进行开启。所示框架2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9,延伸部9与底座1相固定,且延伸部9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平齐,利器盒8放置于延伸部9上,利器盒8的上端设置有盒盖14,盒盖14可旋转开启,盒盖14开启后可向其内部投放诸如针头之类的医疗锐器。延伸部9上方的框架2上固定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外侧面为柱形面,以便与利器盒8的外表面相贴合。支撑板10上固定有U形扣12,束紧带11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板10上,另一端固定有挂钩13,利器盒8放置于延伸部9上后,再将束紧带11绕过利器盒8,并将挂钩13挂在U形扣12上,即实现了对利器盒8的束缚。束紧带11可进行弹力伸缩,以适应束缚不同直径尺寸的利器盒8。可将,由于第一垃圾桶5、第二垃圾桶6和利器盒8同时置于底座1上,使其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处,术后,便于将诸如棉球、纱布的非塑料垃圾,诸如输液瓶、输液管和空针(无针头)的塑料垃圾,以及诸如针头的医疗锐器垃圾分门别类的投放,有利于后期的医疗垃圾归类和处理。同时,将活动门19开启后,可方便地将第一垃圾桶5和第二垃圾桶6取出,将束紧带11解下后亦可将利器盒8拿出,便于后期对第一垃圾桶5、第二垃圾桶6和利器盒8中的垃圾进行倾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2)、第一垃圾桶(5)、第二垃圾桶(6)和利器盒(8),框架固定于底座上,利器盒用于存放医疗利器垃圾,第一垃圾桶用于存放非塑料医疗垃圾,第二垃圾桶用于存放塑料医疗垃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为长方体形状,框架内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前设置有隔板(7),框架的上端开口,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分别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框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动门(18),活动门上固定于手柄(19),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9),延伸部固定于底座(1)上并与其平齐,利器盒(8)放置于延伸部(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2)、第一垃圾桶(5)、第二垃圾桶(6)和利器盒(8),框架固定于底座上,利器盒用于存放医疗利器垃圾,第一垃圾桶用于存放非塑料医疗垃圾,第二垃圾桶用于存放塑料医疗垃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为长方体形状,框架内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前设置有隔板(7),框架的上端开口,第一垃圾桶和第二垃圾桶分别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框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动门(18),活动门上固定于手柄(19),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9),延伸部固定于底座(1)上并与其平齐,利器盒(8)放置于延伸部(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分类存放术后医疗垃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9)上方的框架(2)上固定有对利器盒(8)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0),支撑板的外侧面为柱形面;延伸部上设置有对利器盒进行束缚的束紧带(11),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静张世君李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