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7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港口线路运输平车,为解决加装侧门的运输平车,在侧门开启后,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侧门开启发生旋转后将撞击侧梁,造成侧梁和侧门变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输平车,包括车体、缓冲装置和侧门,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折页、铰接座、挡铁和压紧螺母,铰接座固定于侧梁上,连接折页的上端固定于侧门上;铰接座、连接折页的下端和挡铁由外向内依次套设,通过铰链销相连;铰链销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一端连接于侧门上,另一端的末端水平弯折,连接于铰接座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两端面均扣合有一对端盖;压紧螺母螺纹连接于铰链销的两端,分别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压紧于铰接座的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平车
本技术属于港口线路运输平车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运输平车。
技术介绍
港口线路除需运输钢轨、枕木、道岔等较大体积的物资外,还需运输石渣等颗粒状货物。运输颗粒状货物时,部分型号的运输平车需加装侧门,以避免颗粒状货物的散落。目前,带有翻转侧门的运输平车,由于其侧门一般较重,侧门开启后常会发生旋转,若不及时固定或缓冲限位,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侧门旋转将直接撞击侧梁及侧梁上的附件,容易造成侧梁和侧门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加装侧门的运输平车,在侧门开启后,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侧门开启发生旋转后将撞击侧梁,造成侧梁和侧门变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输平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平车,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车体、缓冲装置和侧门,所述侧门安装在车体侧梁的上表面;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折页、铰接座、挡铁和压紧螺母;所述铰接座固定于侧梁上,所述连接折页的上端固定于侧门上;铰接座、连接折页的下端和挡铁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并通过铰链销贯穿相连;所述铰链销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位于铰接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旋向相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直臂扭转弹簧,一端连接于侧门上,另一端的末端水平弯折,连接于铰接座上;第一弹簧的两端和第二弹簧的两端面均扣合有一对端盖,端盖套设于铰链销上;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于铰链销的两端,分别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压紧于铰接座的两侧。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侧梁下部的限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支座、止挡和第三弹簧,所述支座的一端固定于侧梁的下部,另一端开设有U型槽,所述止挡设置于U型槽内,支座和止挡通过圆柱销贯穿相连,圆柱销的末端设有开口销;所述止挡的上部外侧为斜面,位于斜面下方的止挡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由止挡的前侧延伸至后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通孔内,套设于圆柱销上;第三弹簧为外臂扭转弹簧,一端固定于支座上,另一端向外侧弯折90°,固定于止挡上。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拱形座,所述拱形座的两端固定于侧门上,两个拱形座分别位于连接折页的两侧;所述铰接座的两侧均开设有小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插接于拱形座内,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小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螺母与端盖之间还设有第一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销与支座之间还设有第二垫圈。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固定于垫板上,垫板固定于侧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运输平车,缓冲装置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保证了运输平车的侧门打开时,在翻转过程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侧门连接的一端带动弹簧产生扭力,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形成缓冲力,避免了侧门开启过程中直接撞击侧梁,造成侧梁和侧门的变形,也为人力开闭侧门提供助力,避免了侧门开启后旋转带来的安全隐患。2.本技术还设有限位装置,开启侧门后,侧门接触止挡的斜面,止挡以圆柱销为转轴转动,直至斜面与支座平齐,侧门继续运动离开斜面,止挡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回复至止挡竖直状态,侧门被限位于斜面的后侧,被止挡锁住,使运输平车可以在侧门放倒状态下运行,平车可运输颗粒状物料,也可以运输其他大体积物料,实现一车多用。需用闭合侧门时,只需抬起止挡下部,使上部斜面向内侧运动,即可将侧门让出,操作简便。3.本技术的拱形座和小孔便于固定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两端。4.本技术在压紧螺母和端盖之间设置第一垫圈,避免压紧螺母与端盖之间的直接接触。5.本技术的铰接座通过垫板固定于测量上,增大铰接座与侧梁的接触面积,便于铰接座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爆炸图。其中,1-连接折页、2-铰接座、3-挡铁、4-侧门、5-铰链销、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端盖、9-压紧螺母、10-支座、11-U型槽、12-止挡、13-圆柱销、14-通孔、15-第三弹簧、16-开口销、17-拱形座、18-第一垫圈、19-第二垫圈、20-垫板、21-侧梁、22-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一种运输平车,包括车体、缓冲装置和侧门4,侧门安装在车体的侧梁21的上表面。其中,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折页1、铰接座2、挡铁3、压紧螺母9、两个拱形座17。铰接座2固定于垫板20,垫板20固定于侧梁21上,连接折页1的上端固定于侧门4上;铰接座2、连接折页1的下端和挡铁3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并通过铰链销5贯穿相连;铰链销5上套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分别位于铰接座2的两侧,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旋向相反。拱形座17的两端固定于侧门4上,两个拱形座17分别位于连接折页1的两侧;所述铰接座2的两侧均开设有小孔。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均为直臂扭转弹簧,插接于拱形座17内,另一端的末端水平弯折,插接于所述小孔内;第一弹簧6的两端和第二弹簧7的两端面均扣合有一对端盖8,端盖8套设于铰链销5上;压紧螺母9螺纹连接于铰链销5的两端,分别将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压紧于铰接座2的两侧,压紧螺母9与端盖8之间还设有第一垫圈18。侧门4安装于侧梁21的上表面,当侧门开启时,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围绕铰链销5旋转,对侧门4的开启起到缓冲作用,当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达到弹簧扭转极限时,将侧门4固定在一定位置上,此时弹簧的旋转力转化成机械阻力。而侧门4关闭时,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可凭借弹簧的反弹力将侧门4恢复至原来位置,从而减轻了人力开闭侧门4的危险,以及侧门4撞击侧梁21可能造成变形的风险。实施例二一种运输平车侧门缓冲装置,在其他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还包括固定于侧梁21下部的限位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装置包括支座10、止挡12和第三弹簧15,支座10的一端固定于侧梁21的下部,另一端开设有U型槽11,止挡12设置于U型槽11内,支座10和止挡12通过圆柱销13贯穿相连,圆柱销13的末端设有开口销16,开口销16与支座10之间还设有第二垫圈19;止挡12的上部外侧为斜面22,位于斜面22下方的止挡12上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由止挡12的前侧延伸至后侧;第三弹簧15设置于通孔14内,套设于圆柱销13上;第三弹簧15为外臂扭转弹簧,一端固定于支座10上,另一端向外侧弯折90°,固定于止挡12上。在实施例一对侧门4的开启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限位装置能够对侧门4起到限位作用,使侧门4开启后被止挡12限位,平时可用于多种类物料的运输,避免了因侧门4开启后发生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缓冲装置和侧门(4),所述侧门(4)安装在车体侧梁(21)的上表面;/n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折页(1)、铰接座(2)、挡铁(3)和压紧螺母(9);/n所述铰接座(2)固定于侧梁(21)上,所述连接折页(1)的上端固定于侧门(4)上;所述挡铁(3)连接于连接折页(1)上的U型槽内,铰接座(2)、连接折页(1)的下端和挡铁(3)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并通过铰链销(5)贯穿相连;所述铰链销(5)上套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分别位于铰接座(2)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旋向相反;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均为直臂扭转弹簧,一端连接于侧门(4)上,另一端的末端水平弯折,连接于铰接座(2)上;第一弹簧(6)的两端和第二弹簧(7)的两端面均扣合有一对端盖(8),端盖(8)套设于铰链销(5)上;所述压紧螺母(9)螺纹连接于铰链销(5)的两端,分别通过端盖(8)将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压紧于铰接座(2)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缓冲装置和侧门(4),所述侧门(4)安装在车体侧梁(21)的上表面;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折页(1)、铰接座(2)、挡铁(3)和压紧螺母(9);
所述铰接座(2)固定于侧梁(21)上,所述连接折页(1)的上端固定于侧门(4)上;所述挡铁(3)连接于连接折页(1)上的U型槽内,铰接座(2)、连接折页(1)的下端和挡铁(3)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并通过铰链销(5)贯穿相连;所述铰链销(5)上套设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分别位于铰接座(2)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旋向相反;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均为直臂扭转弹簧,一端连接于侧门(4)上,另一端的末端水平弯折,连接于铰接座(2)上;第一弹簧(6)的两端和第二弹簧(7)的两端面均扣合有一对端盖(8),端盖(8)套设于铰链销(5)上;所述压紧螺母(9)螺纹连接于铰链销(5)的两端,分别通过端盖(8)将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压紧于铰接座(2)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平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侧梁(21)下部的限位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运输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支座(10)、止挡(12)和第三弹簧(15),
所述支座(10)的一端固定于侧梁(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马宗红李典刘向东拜雪玲张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