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175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涉及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领域,针对现有的水产动物的增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饵料,导致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粪便残饵和氮磷等污染物,养殖尾水大量直接排放造成对养殖区域周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具体的尾水处理操作步骤如下:S1:颗粒物拦截;S2:微生物过滤;S3:植物处理;S4:循环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微咸水设施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获得具有市场价值的池塘养殖肥水剂、蔬菜和鱼类产品,实现设施化养殖的节能降耗,做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减少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排放,增加尾水处理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有广阔的盐碱地和大量的微咸水,是鼓励发展的养殖区域,水产动物的增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饵料,导致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粪便残饵和氮磷等污染物,如果养殖尾水大量直接排放会造成对养殖区域周边水环境的污染,因此近几年环保部门监管养殖尾水的排放力度明显加大,水产企业治理养殖尾水刻不容缓,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动物的增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饵料,导致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粪便残饵和氮磷等污染物,养殖尾水大量直接排放造成对养殖区域周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具体的尾水处理操作步骤如下:S1:颗粒物拦截: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尾水通过进水泵进行输入,将尾水输入至导水槽中,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中,在颗粒物拦截池中进行颗粒物拦截,拦截后的颗粒物集中输送至颗粒物发酵罐中进行集中发酵,发酵后输送至颗粒物固化装置进行干燥固化,形成池塘养殖肥水剂肥料,进行回收利用;S2:微生物过滤:当颗粒物拦截池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进入导水槽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进入到微生物滤池中,在微生物滤池中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硝化反应将悬浮的有机颗粒物和胶质有机物转化硝酸氮和无机磷,进行微生物过滤,且设置两个微生物滤池,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导水槽和底部留孔透水墙连接,经初次微生物过滤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二次微生物过滤;S3:植物处理:当微生物滤池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进入导水槽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进入到植物处理池中,在植物处理池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无机氮磷,进行蔬菜植物处理,且设置有五个植物处理池,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导水槽和底部留孔透水墙连接,经初次植物处理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植物处理;S4:循环排放:若经上述S-S处理后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此时开启内循环泵,通过内循环泵工作将植物处理池中的尾水循环至导水槽中,使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中,进行循环过滤,直至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的尾水输送至储水池中进行备用,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微咸水工厂化养殖循环使用,当储水池饱和时,将处理后的尾水输送至室外池塘净化,通过微藻及滤食性鱼类进行再次处理,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使用,使用饱和后将室外池塘净化水源进行达标排放,排放至河流中。优选的,所述S1-S3所涉及的尾水处理均在温室大棚中完成,且经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优选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砖混墙,所述砖混墙顶端设置有操作通道,所述砖混墙以操作通道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砖混墙连接有内循环泵,所述砖混墙靠近内循环泵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水泵,所述砖混墙内侧均连接有底部留孔透水墙和漫水墙,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和漫水墙与砖混墙之间设有导水槽,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漫水墙和导水槽均呈均匀设置在砖混墙的内侧,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和漫水墙与砖混墙之间分别设置有颗粒物拦截池、微生物滤池和植物处理池,两个所述砖混墙底端均设置有混凝土池底,两个所述砖混墙远离混凝土池底的一侧设置有薄膜顶棚,所述薄膜顶棚远离砖混墙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被,所述混凝土池底和砖混墙远离薄膜顶棚的外侧壁均设置有聚苯板保温层。优选的,所述聚苯板保温层内侧与混凝土池底和砖混墙外侧壁均互相匹配,且聚苯板保温层与砖混墙的顶端水平线一致。优选的,所述保温棉被以薄膜顶棚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棉被均与薄膜顶棚远离砖混墙的一侧互相匹配,且两个所述保温棉被均与薄膜顶棚靠近砖混墙的一侧结构一致。优选的,所述颗粒物拦截池靠近进水泵,所述微生物滤池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微生物滤池均位于颗粒物拦截池远离进水泵的一侧,所述植物处理池呈均匀设置有五个,且互相通过导水槽连接。优选的,所述颗粒物拦截池内的弹性填料密度为20kg/m3,所述微生物滤池内的弹性填料密度均为20kg/m3,且底部均曝气,所述植物处理池内的植物均为空心菜。优选的,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与砖混墙远离混凝土池底的一侧水平高度一致,所述漫水墙与砖混墙靠近混凝土池底的一侧水平高度一致,所述漫水墙比砖混墙的水平高度低10-20cm,且漫水墙与混凝土池底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水泵和内循环泵的输出端均贯穿砖混墙的侧壁。优选的,两个所述砖混墙均呈回字型,所述混凝土池底与两个所述砖混墙的侧壁结构一致,所述操作通道与两个所述砖混墙的内侧结构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颗粒物拦截池、微生物滤池和植物处理池,且与颗粒物发酵罐、颗粒物固化装置、储水池、室外池塘和余热回收系统进行结合使用,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微咸水设施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氮磷等污染物进行资源化处理,获得具有市场价值的池塘养殖肥水剂、蔬菜和鱼类产品,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实现设施化养殖的节能降耗。2、通过首先将养殖尾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沉降、分离、固化、发酵后开发为池塘养殖肥水剂,通过微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硝化反应将悬浮的有机颗粒物和胶质有机物转化硝酸氮和无机磷,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无机氮磷,处理后的尾水经余热回收系统将热源回收,然后排入净化池塘通过微藻及滤食性鱼类进一步处理,做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微咸水设施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获得具有市场价值的池塘养殖肥水剂、蔬菜和鱼类产品,实现设施化养殖的节能降耗,做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减少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排放,增加尾水处理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图中标号:1、进水泵;2、导水槽;3、颗粒物拦截池;4、微生物滤池;5、植物处理池;6、内循环泵;7、操作通道;8、砖混墙;9、聚苯板保温层;10、混凝土池底;11、底部留孔透水墙;12、漫水墙;13、薄膜顶棚;14、保温棉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砖混墙8,所述砖混墙8顶端设置有操作通道7,所述砖混墙8以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尾水处理操作步骤如下:/nS1:颗粒物拦截: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尾水通过进水泵(1)进行输入,将尾水输入至导水槽(2)中,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在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颗粒物拦截,拦截后的颗粒物集中输送至颗粒物发酵罐中进行集中发酵,发酵后输送至颗粒物固化装置进行干燥固化,形成池塘养殖肥水剂肥料,进行回收利用;/nS2:微生物过滤:当颗粒物拦截池(3)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微生物滤池(4)中,在微生物滤池(4)中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硝化反应将悬浮的有机颗粒物和胶质有机物转化硝酸氮和无机磷,进行微生物过滤,且设置两个微生物滤池(4),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微生物过滤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二次微生物过滤;/nS3:植物处理:当微生物滤池(4)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植物处理池(5)中,在植物处理池(5)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无机氮磷,进行蔬菜植物处理,且设置有五个植物处理池(5),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植物处理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植物处理;/nS4:循环排放:若经上述S1-S3处理后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此时开启内循环泵(6),通过内循环泵(6)工作将植物处理池(5)中的尾水循环至导水槽(2)中,使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循环过滤,直至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的尾水输送至储水池中进行备用,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微咸水工厂化养殖循环使用,当储水池饱和时,将处理后的尾水输送至室外池塘净化,通过微藻及滤食性鱼类进行再次处理,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使用,使用饱和后将室外池塘净化水源进行达标排放,排放至河流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尾水处理操作步骤如下:
S1:颗粒物拦截: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尾水通过进水泵(1)进行输入,将尾水输入至导水槽(2)中,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在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颗粒物拦截,拦截后的颗粒物集中输送至颗粒物发酵罐中进行集中发酵,发酵后输送至颗粒物固化装置进行干燥固化,形成池塘养殖肥水剂肥料,进行回收利用;
S2:微生物过滤:当颗粒物拦截池(3)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微生物滤池(4)中,在微生物滤池(4)中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硝化反应将悬浮的有机颗粒物和胶质有机物转化硝酸氮和无机磷,进行微生物过滤,且设置两个微生物滤池(4),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微生物过滤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二次微生物过滤;
S3:植物处理:当微生物滤池(4)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植物处理池(5)中,在植物处理池(5)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无机氮磷,进行蔬菜植物处理,且设置有五个植物处理池(5),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植物处理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植物处理;
S4:循环排放:若经上述S1-S3处理后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此时开启内循环泵(6),通过内循环泵(6)工作将植物处理池(5)中的尾水循环至导水槽(2)中,使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循环过滤,直至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的尾水输送至储水池中进行备用,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微咸水工厂化养殖循环使用,当储水池饱和时,将处理后的尾水输送至室外池塘净化,通过微藻及滤食性鱼类进行再次处理,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使用,使用饱和后将室外池塘净化水源进行达标排放,排放至河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水处理均在温室大棚中完成,且经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的装置,包括砖混墙(8),其特征在于,所述砖混墙(8)顶端设置有操作通道(7),所述砖混墙(8)以操作通道(7)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砖混墙(8)连接有内循环泵(6),所述砖混墙(8)靠近内循环泵(6)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水泵(1),所述砖混墙(8)内侧均连接有底部留孔透水墙(11)和漫水墙(12),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11)和漫水墙(1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书洪辛乃宏姚学良陈焕龙张楠张觊轩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合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