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41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两组送料部件、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所述机架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沿前后方向开口,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适于控制所述送料部件、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磨削部件的运行;两组所述导轮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前侧,且所述连接支架向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导轮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两组所述磨削部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具有加工效率高,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调节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
本技术涉及机床设备
,具体涉及磨床。
技术介绍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但是,对于异形工件的磨削加工,一直是磨床设计的难点。困难主要体现在,异形工件外形尺寸及加工尺寸不确定,因此加工不同的异形工件时需要更换不同的工装夹具以及砂轮等部件。一方面为了适用不同的工装夹具以及砂轮,会大大增加磨床的设计难度;另一方面,更换部件费时费力,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现有部分磨床也设置了调节装置,用于适用不同尺寸工件的加工需求,但是仍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调节不便等问题;另外,现有磨床还存在加工效率低,体积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磨床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调节方便的双进料立式磨床。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两组送料部件、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沿前后方向开口,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适于控制所述送料部件、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磨削部件的运行;两组所述导轮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前侧,且所述连接支架向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导轮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r>两组所述磨削部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摆动板和竖向板,所述摆动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适于穿过至少两个螺栓并将所述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上,且所述连接支架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弧形槽的不同位置进行摆动角度调节;所述竖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板外侧端面上,所述竖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轮部件包括底板,所述导轮部件通过所述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竖向板上。作为改进,所述摆动板和所述竖向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用于加强摆动板和竖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其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磨削部件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摆动轴,所述矩形框架两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摆动槽,所述摆动轴适于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摆动槽内,且所述摆动轴高出所述摆动槽,并使所述调整板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形成摆动间隙;所述调整板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适于将所述调整板在任意摆动位置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上。作为改进,所述矩形框架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向左右两侧延伸,所述限位板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抵触所述调整板并限制所述调整板的前后位移。限位板及限位件的设置能限制磨削部件沿前后方向的抖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控制部件上集成设置有备用插座,所述备用插座适于外接额外用电设备。备用插座的设置可以扩充磨床的功能,例如外接照明设备、外接风扇等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设置了双进料双工位结构;同时为了结构更加紧凑,本方案以矩形框架为基准,将两组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对称的安装于矩形框架两侧,另外利用了矩形框架中间空缺位置安装控制部件,实现了磨床部件的合理化布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大大减小了磨床的整体体积,而且磨床整体结构紧凑、稳定,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符合小型化加工设备的定制要求。2、导轮部件依靠连接支架上弧形槽的开设,可以在竖直平面上进行摆动微调,保证磨床的加工精度。同样的,磨削部件依靠调整板的设置,也可以在竖直平面进行摆动微调,进一步保证了磨床的加工精度。值得一提的是,送料部件、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本身具有多方位调节功能,再结合竖直平面的摆动微调,使得本方案的磨床能加工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异形工件,提高了磨床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中C处的放大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如图1至6所示,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机架1,以及分别设置于机架1两侧的两组送料部件2、导轮部件3和磨削部件4,机架1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架5,矩形框架5沿前后方向开口,矩形框架5内设置有控制部件6,控制部件6适于控制送料部件2、导轮部件3和磨削部件4的运行。其中,两组导轮部件3对称设置于矩形框架1两侧,导轮部件3和矩形框架5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7,连接支架7适于安装于矩形框架5前侧,且连接支架7向两侧且向上延伸,导轮部件3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7上。具体的,连接支架7包括摆动板71、竖向板72和加强板73,摆动板71上开设有弧形槽711,弧形槽711适于穿过至少两个螺栓并将连接支架7固定于矩形框架5上,且连接支架7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弧形槽711的不同位置进行摆动角度调节;竖向板72固定设置于摆动板71外侧端面上,竖向板72沿竖直方向设置,导轮部件3包括底板31,导轮部件3通过底板31固定设置于竖向板72上。加强板73设置于摆动板71和竖向板72之间,加强板73呈三角形或直角梯形。两组磨削部件4对称安装于矩形框架5两侧。磨削部件4包括调整板41,调整板41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摆动轴42,矩形框架5两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摆动槽51,摆动轴42适于可转动的设置于摆动槽51内,且摆动轴42高出摆动槽51,并使调整板51和矩形框架5之间形成摆动间隙45;调整板41和矩形框架5之间设置有锁定件43,锁定件适于将调整板41在任意摆动位置固定于矩形框架5上。锁定件43可以是穿过调整板41并螺纹连接于矩形框架4上的螺栓,螺栓拧进拧出用于调节调整板41的摆动角度。另外,矩形框架5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52,限位板52向左右两侧延伸,限位板52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件53,限位件53适于抵触调整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两组送料部件、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沿前后方向开口,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适于控制所述送料部件、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磨削部件的运行;/n两组所述导轮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前侧,且所述连接支架向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导轮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n两组所述磨削部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两组送料部件、导轮部件和磨削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沿前后方向开口,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适于控制所述送料部件、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磨削部件的运行;
两组所述导轮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所述导轮部件和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适于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前侧,且所述连接支架向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导轮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上;
两组所述磨削部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料立式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摆动板和竖向板,所述摆动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适于穿过至少两个螺栓并将所述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上,且所述连接支架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弧形槽的不同位置进行摆动角度调节;
所述竖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板外侧端面上,所述竖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轮部件包括底板,所述导轮部件通过所述底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任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