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漆桂龙专利>正文

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31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防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持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干燥,减少蓄电池的短路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包括有盛放架和蓄电池,盛放架上放置有蓄电池;接口,蓄电池上部两侧均设有接口;夹紧定位机构,蓄电池与盛放架之间设有夹紧定位机构;挡泥机构,盛放架上设有挡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夹紧定位机构与挡泥机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定位夹块与第二定位夹块相互配合,将蓄电池进行夹紧,并且通过挡泥幕布将蓄电池进行保护,减少蓄电池被泥土污染,保持蓄电池防震和干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防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耗费的柴油等不可再生的资源日益枯竭,因此新能源产生用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然而汽车在行驶时,不能将新能源电池进行稳定,绕有使得新能源在颠簸的路途中造成电池的损坏,并且汽车在行驶时,车身较为密闭,因此不能将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使得新能源电池受到损害影响。专利申请:CN201720623743.3,公开日为20170601,公开了一种车载式蓄电池防震散热装配箱,包括有散热翅片、蓄电池箱、导热硅油、散热缓冲槽、蓄电池本体、盖板、减震垫、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和绝缘套,使用时,将蓄电池箱装配到车辆上,在车辆行驶中,蓄电池箱受到冲击时,金属架对蓄电池箱内的蓄电池本体进行有效支撑,同时,金属架自身优良的弹性和缓冲性能有效减缓蓄电池本体受到的冲击,延长蓄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蓄电池本体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到散热缓冲槽内,金属架进行热量传导并传递至蓄电池箱上,蓄电池箱内的导热硅油将热量进一步的传递至散热板,从若干散热板散发,提高了蓄电池箱的散热效率和效果,保证了蓄电池本体的安全工作,适用于以蓄电池本体为能源的电动车辆使用,然而使用此设备时,潮湿天气不能保持蓄电池的干燥,容易使得蓄电池短路。综上所述,汽车行驶时遇到颠簸并且潮湿天气时,不能一直保持蓄电池的干燥,容易导致蓄电池短路的问题,设计一种保持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干燥,减少蓄电池的短路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汽车行驶时遇到颠簸并且潮湿天气时,不能一直保持蓄电池的干燥,容易导致蓄电池短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保持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干燥,减少蓄电池的短路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包括有:盛放架和蓄电池,盛放架上放置有蓄电池;接口,蓄电池上部两侧均设有接口;夹紧定位机构,蓄电池与盛放架之间设有夹紧定位机构;挡泥机构,盛放架上设有挡泥机构。可选地,夹紧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盛放架上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伸缩组件,两个第一固定架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组件;第一定位夹块,一侧的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之间均设有第一定位夹块;第二固定架,盛放架上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架;第二伸缩组件,两个第二固定架两侧均设有第二伸缩组件;第二定位夹块,一侧的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之间均设有第二定位夹块;第一异形杆,两个第一固定架两侧均设有第一异形杆;第一直齿轮,四个第一异形杆均转动式设有第一直齿轮;第一齿条,两个第一定位夹块两端均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二齿条,两个第二定位夹块外侧两部均设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直齿轮啮合。可选地,挡泥机构包括有:第一导向架,盛放架上均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架;固定座,四个第一导向架中部设有固定座;配重块,四个第一导向架上部均滑动式设有配重块;第一弹簧,四个第一导向架中部两侧均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配重块和固定座连接;第三齿条,四个配重块上均设有第三齿条;第二异形杆,盛放架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异形杆;空间凸轮,一侧的两个第二异形杆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异形杆之间均设有空间凸轮;第二直齿轮,两个空间凸轮两侧均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第二导向架,四个固定座上内侧均设有第二导向架,第二导向架位于第二固定架上方;第一滑动块,四个第二导向架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空间凸轮配合;挡泥幕布,四个第一滑动块与四个第二导向架之间连接有挡泥幕布。可选地,还包括有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包括有:第一顶块,四个第一滑动块上均设有第一顶块;固定杆,两个第一固定架两侧均设有固定杆;冷凝管,四个固定杆之间设有冷凝管;导液管,冷凝管两侧均匀设有导液管;阀门,四个导液管上均转动式设有阀门;第二弹簧,四个阀门上均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阀门和导液管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有除氧化机构,除氧化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侧部的第二异形杆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导向轮,第一转轴一侧设有导向轮;黄铜圆环刷,一侧的接口上滑动式设有黄铜圆环刷;第三伸缩组件,黄铜圆环刷侧部设有第三伸缩组件;第三固定架,一侧的接口上设有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与第三伸缩组件和蓄电池连接;拉绳,导向轮上绕有拉绳,拉绳两端分别与侧部的阀门和黄铜圆环刷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转动架,第三固定架一侧转动式设有转动架;第二顶块,黄铜圆环刷侧部设有第二顶块;储脂环,第三固定架上设有储脂环;出液管,储脂环一侧底部连接有出液管。可选地,还包括有散热除尘机构,散热除尘机构包括有:第四伸缩组件,盛放架两侧均对称设有第四伸缩组件;吹风组件,四个第四伸缩组件上均设有吹风组件;固定板,四个第一顶块外侧均设有固定板;第二滑杆,四个固定板与四个吹风组件之间设有第二滑杆。可选地,储脂环的材质为软质橡胶,储脂环形状为环行,储脂环位于第三固定架上方,储脂环与转动架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夹紧定位机构与挡泥机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定位夹块与第二定位夹块相互配合,将蓄电池进行夹紧,并且通过挡泥幕布将蓄电池进行保护,减少蓄电池被泥土污染,保持蓄电池防震和干净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挡泥机构与冷凝机构相互配合,使得冷凝管通过导液管将冷气散播,将蓄电池在移动时进行降温,相对使得蓄电池使用期限长。3、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凝机构与除氧化机构的配合,通过阀门转动,从而将黄铜圆环刷对蓄电池进行涂抹黄铜,保障阴雨天气时,蓄电池不容易被潮湿,达到了保持蓄电池干燥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除氧化机构与防护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储脂环将黄铜进行储存,从而可以将黄铜圆环刷进行间断的涂抹黄铜。5、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凝机构与散热除尘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吹风组件将冷凝管内的冷气吹动,从而更好的将蓄电池进行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去蓄电池与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紧定位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紧定位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挡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挡泥机构与冷凝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冷凝机构与除氧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除氧化机构与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盛放架(1)和蓄电池(2),盛放架(1)上放置有蓄电池(2);/n接口(3),蓄电池(2)上部两侧均设有接口(3);/n夹紧定位机构(4),蓄电池(2)与盛放架(1)之间设有夹紧定位机构(4);/n挡泥机构(5),盛放架(1)上设有挡泥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盛放架(1)和蓄电池(2),盛放架(1)上放置有蓄电池(2);
接口(3),蓄电池(2)上部两侧均设有接口(3);
夹紧定位机构(4),蓄电池(2)与盛放架(1)之间设有夹紧定位机构(4);
挡泥机构(5),盛放架(1)上设有挡泥机构(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其特征是,夹紧定位机构(4)包括有:
第一固定架(41),盛放架(1)上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架(41);
第一伸缩组件(42),两个第一固定架(41)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组件(42);
第一定位夹块(43),一侧的两个第一伸缩组件(42)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一伸缩组件(42)之间均设有第一定位夹块(43);
第二固定架(44),盛放架(1)上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架(44);
第二伸缩组件(45),两个第二固定架(44)两侧均设有第二伸缩组件(45);
第二定位夹块(46),一侧的两个第二伸缩组件(45)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伸缩组件(45)之间均设有第二定位夹块(46);
第一异形杆(47),两个第一固定架(41)两侧均设有第一异形杆(47);
第一直齿轮(48),四个第一异形杆(47)均转动式设有第一直齿轮(48);
第一齿条(49),两个第一定位夹块(43)两端均设有第一齿条(49),第一齿条(49)与第一直齿轮(48)啮合;
第二齿条(410),两个第二定位夹块(46)外侧两部均设有第二齿条(410),第二齿条(410)与第一直齿轮(48)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源保护用的缓冲防震装置,其特征是,挡泥机构(5)包括有:
第一导向架(51),盛放架(1)上均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架(51);
固定座(52),四个第一导向架(51)中部设有固定座(52);
配重块(53),四个第一导向架(51)上部均滑动式设有配重块(53);
第一弹簧(54),四个第一导向架(51)中部两侧均套有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54)两端分别与配重块(53)和固定座(52)连接;
第三齿条(55),四个配重块(53)上均设有第三齿条(55);
第二异形杆(56),盛放架(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异形杆(56);
空间凸轮(57),一侧的两个第二异形杆(56)之间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异形杆(56)之间均设有空间凸轮(57);
第二直齿轮(58),两个空间凸轮(57)两侧均设有第二直齿轮(58),第二直齿轮(58)与第三齿条(55)啮合;
第二导向架(59),四个固定座(52)上内侧均设有第二导向架(59),第二导向架(59)位于第二固定架(44)上方;
第一滑动块(510),四个第二导向架(59)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块(510),第一滑动块(510)与空间凸轮(57)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桂龙
申请(专利权)人:漆桂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