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康松专利>正文

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19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柱,两个所述矩形柱的侧壁均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底座内设有电机,所述底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电机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两个矩形柱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卡槽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与转动杆之间均设有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对模具进行压紧,使其不易上下移动,保证注塑时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注塑工作完成后,直接将模具顶出,避免模具卡在卡槽内,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模具,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
技术介绍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一般是安装在压紧工装里进行固定,现有的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在工作完成后,模具极易被卡在卡槽内,使得模具的取出较为麻烦,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柱,两个所述矩形柱的侧壁均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底座内设有电机,所述底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电机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两个矩形柱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卡槽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与转动杆之间均设有顶出机构。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柱侧壁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压紧板。优选地,所述连动机构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下端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顶出机构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壁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移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板,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板之间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所述转动杆贯穿两个支撑块并与其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压紧板的下端面套设有橡胶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通过连动机构和压紧机构的共同作用,使得两个压紧板向下移动,可以对模具进行压紧,使其不易上下移动,保证注塑时的稳定性。2、通过连动机构和顶出机构的共同作用,在注塑工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模具顶出,避免模具卡在卡槽内,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模具,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综上所述,不仅可以对模具进行压紧,使其不易上下移动,保证注塑时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注塑工作完成后,直接将模具顶出,避免模具卡在卡槽内,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模具,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底座、2卡槽、3矩形柱、4滑动槽、5螺纹杆、6压紧板、7连接杆、8电机、9安装槽、10第一锥形齿轮、11转动杆、12第二锥形齿轮、13支撑块、14滑槽、15齿轮、16移动板、17齿条板、18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2,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柱3,两个矩形柱3的侧壁均设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柱3侧壁的滑动槽4,滑动槽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压紧板6,压紧板6的下端面套设有橡胶垫,连接杆7转动带动螺纹杆5转动,由于压紧板6被滑动槽4限位无法转动,螺纹杆5转动带动压紧板6向下移动,压紧板6向下移动对模具进行压紧,使其不易上下移动,保证注塑时的稳定性。底座1内设有电机8,底座1内设有安装槽9,电机8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安装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13,转动杆11贯穿两个支撑块13并与其转动连接,转动杆11与两个矩形柱3之间设有连动机构,连动机构固定连接在螺纹杆5下端面的连接杆7,连接杆7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安装槽9内,连接杆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杆11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12,第一锥形齿轮10与第二锥形齿轮12相互啮合,启动电机8,电机8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2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带动连接杆7转动。卡槽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滑槽14,两个滑槽14与转动杆11之间均设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滑动连接在滑槽14内壁的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8,移动板1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板17,转动杆11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15,齿轮15与齿条板17之间相互啮合,转动杆11转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齿条板17移动,齿条板17移动带动移动板16和顶板18向上移动,顶板18向上移动将模具推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模具,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本技术中,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压紧时,启动电机8,电机8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2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带动连接杆7转动,连接杆7转动带动螺纹杆5转动,由于压紧板6被滑动槽4限位无法转动,螺纹杆5转动带动压紧板6向下移动,压紧板6向下移动对模具进行压紧,使其不易上下移动,保证注塑时的稳定性。当需要注塑工作完成后,启动电机8,转动杆11转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转动齿条板17移动,齿条板17移动带动移动板16和顶板18向上移动,顶板18向上移动将模具推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模具,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2),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柱(3),两个所述矩形柱(3)的侧壁均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底座(1)内设有电机(8),所述底座(1)内设有安装槽(9),所述电机(8)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与两个矩形柱(3)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卡槽(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滑槽(14),两个所述滑槽(14)与转动杆(11)之间均设有顶出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2),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柱(3),两个所述矩形柱(3)的侧壁均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底座(1)内设有电机(8),所述底座(1)内设有安装槽(9),所述电机(8)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与两个矩形柱(3)之间设有连动机构,所述卡槽(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滑槽(14),两个所述滑槽(14)与转动杆(11)之间均设有顶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柱(3)侧壁的滑动槽(4),所述滑动槽(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侧壁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压紧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固定连接在螺纹杆(5)下端面的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贯穿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珍李康松
申请(专利权)人:李康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