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06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包括机械手和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料通道,机械手贯穿设置在第一过料通道上并往复移动设置,在机械手上设置有第二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与第一过料通道平行设置并相互连通,在第一过料通道上靠近机械手下料侧的位置设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与机械手联动。设置往复式机械手在不同行程位置抓取、加工及释放物料,行程短,上下料效率高,且动作稳定,可以实现高速运动;条形挡板、第一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及挡料机构的配合,实现自动抓取和下料,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紧凑,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磨加工领域中工件的自动化上下料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轴承套圈的自动化上下料在轴承套圈的自动化磨加工工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保证轴承套圈在自动循环上下料中不被破坏,其次,节省轴承套圈磨加工的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后,保证轴承套圈的自动化上下料的稳定性,减少撞车,降低停机率。而对轴承套圈的自动化上下料机械手的选择更为重要;目前,在轴承磨加工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轴承磨加工自动上下料的方式有如下两种:第一种:节料摆臂机械手如图6和图7所示,此方式通过第一油缸固定在面板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节料块连接,活塞杆带动节料块在面板上滑动,第二油缸带动摆臂实现摆动,首先,第一油缸伸出将轴承套圈由上料道移动到上料位,然后,第二油缸旋转将轴承套圈由上料位移动到磨削位,磨削开始,第一油缸返回;磨削结束,第二油缸返回,将轴承套圈由磨削位移动到下料位,轴承套圈自动滚动到下料道,一个循环结束。此方式由两个油缸配合动作,安装维修简单,但是,不足之处是:此方式采用油缸,有污染环境的隐患;采用组合动作,自动上下料时间长,同时,此机械手零件种类多,维护费用高。因此,此种方式逐渐不被行业采用。第二种:推料机械手如图8和图9所示,此方式通过油缸固定在面板上,油缸活塞杆与推料块相连,实现联动;油缸伸出,将第一个轴承套圈从上料道推到磨削位,磨削开始,油缸返回;磨削结束,油缸伸出,将第二个轴承套圈从上料道推到磨削位,同时,第一个轴承套圈将第二个轴承套圈从磨削位推到下料位,然后第一个轴承套圈滚动到下料道,一个循环结束。此推料机械手采用强制上下料,结构紧凑,动作简单,效率高,不足之处是:此方式采用强制上下料,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轴承套圈之间撞击比较大,轴承套圈外圆的精度易被破坏,且噪声比较大,此种方式不被行业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包括机械手和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料通道,所述机械手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并往复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第二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平行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靠近所述机械手下料侧的位置设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与机械手联动,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至第一过料通道处并相互连通时,所述挡料机构设置的执行机构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并与第一过料通道错开时,所述执行机构解除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状态,同时所述机械手的上料侧挡止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相连通的加工口。进一步:所述机械手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过料通道设置在所述条形板上;所述条形板的一端与伸缩机构联动并沿其长方向往复移动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底壁和顶壁用于与套圈的外圆周面接触,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侧壁用于与套圈的端面接触;所述条形板包括条形挡板和面板,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侧壁对应所述面板的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面板的一侧为固定部,所述面板的另一侧为挡料部,所述条形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并贯穿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顶壁和低壁,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位于所述条形挡板上,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顶壁和低壁均位于所述条形挡板上,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一侧侧壁位于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另一侧敞口设置,所述加工口位于所述固定部上对应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位置,在所述挡料部的下料侧且对应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位置设置有挡料块,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顶壁或低壁上对应所述挡料块的位置设置有让位通槽,所述挡料块即为所述挡料机构,挡料块经让位通槽移出第一过料通道。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上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三过料通道,包括基板和固定贴合在所述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基板和盖板之间的位置开始有竖向凹槽和斜向凹槽,所述竖向凹槽和盖板组成所述第三过料通道,所述斜向凹槽和盖板组成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增加结构的紧凑性和便于装配及维护。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为双杆伸缩缸,所述双杆伸缩缸设置的同步伸缩双杆均与所述条形挡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往复式机械手在不同行程位置抓取、加工及释放物料,行程短,上下料效率高,且动作稳定,可以实现高速运动;条形挡板、第一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及挡料机构的配合,实现自动抓取和下料,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紧凑,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节料摆臂机械手正视结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7为节料摆臂机械手正视结构磨削状态示意图;图8为推料机械手正视结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9为推料机械手正视结构上下料状态示意图。图中,1、第一过料通道;11、让位通槽;2、第二过料通道;3、第三过料通道;401、挡料部;402、固定部;41、条形挡板;42、面板;421、加工口;422、挡料块;43、伸缩机构;5、基板;51、盖板;6、轴承套圈;1a、上料道;2a、轴承套圈;3a、第一油缸;4a、节料块;5a、不锈钢面板;6a、摆臂;7a、第二油缸;1b、不锈钢面板;2b、上料道;3b、轴承套圈;4b、推料块;5b、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机械手和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料通道1,所述机械手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上并往复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第二过料通道2,第二过料通道2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平行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上靠近所述机械手下料侧的位置设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与机械手联动,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2移动至第一过料通道1处并相互连通时,所述挡料机构设置的执行机构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2移动并与第一过料通道1错开时,所述执行机构解除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的状态,同时所述机械手的上料侧挡止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上;在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相连通的加工口421。其中,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机械手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1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过料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和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料通道,所述机械手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并往复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第二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平行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靠近所述机械手下料侧的位置设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与机械手联动,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至第一过料通道处并相互连通时,所述挡料机构设置的执行机构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并与第一过料通道错开时,所述执行机构解除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状态,同时所述机械手的上料侧挡止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相连通的加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和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料通道,所述机械手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并往复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第二过料通道,第二过料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平行设置并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靠近所述机械手下料侧的位置设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与机械手联动,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至第一过料通道处并相互连通时,所述挡料机构设置的执行机构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当所述机械手带动第二过料通道移动并与第一过料通道错开时,所述执行机构解除截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状态,同时所述机械手的上料侧挡止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在所述机械手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相连通的加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上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过料通道设置在所述条形板上;所述条形板的一端与伸缩机构联动并沿其长方向往复移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拉式机械手上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底壁和顶壁用于与套圈的外圆周面接触,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侧壁用于与套圈的端面接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训波孔艳李振华王兵李冬松陈云喜安艳阔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日升数控轴承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