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
,具体为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
技术介绍
金属塑料复合管是以外层为金属管、内层为塑料管,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成型的管材,具有金属管和非金属管的优点。在将金属管和塑料管复合粘接时,需要对塑料管进行加热熔融,以使塑料管和金属管内壁粘接。然而,塑料管先要放入金属管内部,然后需要施加压力才能使其膨胀并贴合金属管内壁,其贴合关闭后才能进行加热熔融以粘接在金属管内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可以夹持并密封塑料管两端以及可以往塑料管内部施加压力,使金属管内的塑料管膨胀贴合金属管内壁,利于后续复合工艺的进行,所述装夹结构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运动以使夹头的中心线和待加工的管材的中心线重合,便于夹持动作,适用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生产线,提高了复合工艺的加工效率和复合性能,夹头可更换,以适用不同管径的待加工的管材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两个间隔布置在工作台(1)上的装夹结构,装夹结构包括装夹底座(21)和安装在装夹底座(21)上的夹头支架(22)、夹头升降调节装置(23)、夹头(24)和液压装置(25),液压装置(25)安装在夹头支架(22)上,液压装置(25)连接并带动夹头(24)在水平方向移动,夹头升降调节装置(23)连接并带动液压装置(25)和夹头(24)在垂直于水平方向上移动,装夹底座(21)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1)上,两个装夹结构的两个夹头(24)相向布置,夹头(24)上设有柔性的胀圈,胀圈受压后接触并压紧塑料管内壁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两个间隔布置在工作台(1)上的装夹结构,装夹结构包括装夹底座(21)和安装在装夹底座(21)上的夹头支架(22)、夹头升降调节装置(23)、夹头(24)和液压装置(25),液压装置(25)安装在夹头支架(22)上,液压装置(25)连接并带动夹头(24)在水平方向移动,夹头升降调节装置(23)连接并带动液压装置(25)和夹头(24)在垂直于水平方向上移动,装夹底座(21)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1)上,两个装夹结构的两个夹头(24)相向布置,夹头(24)上设有柔性的胀圈,胀圈受压后接触并压紧塑料管内壁一圈,夹头(24)上设有为胀圈提供气压的胀圈充气气管(26),其中一个夹头(24)上还设有为塑料管内部提供气压的管道充气气管(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包括直线型的轨道,装夹底座(21)可沿着轨道滑动地设置在轨道上,液压装置(25)连接并带动夹头(24)在平行于轨道的方向移动,夹头支架(22)可滑动地安装在装夹底座(21)上,夹头支架(2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装夹底座(21)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垂直于轨道,夹头支架(22)沿着滑轨滑动,装夹底座(21)上还设有两个垂直于装夹底座(21)的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位于滑轨的两端,夹头支架(22)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每个限位板上设有多个螺栓,螺栓垂直穿过限位板后接触并压紧夹头支架(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头升降调节装置(23)为丝杠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胀圈为第一胀圈,夹头(24)包括支撑轴(242)、夹具模头支架(241)、第一胀圈、环形的内模头(244)和环形的外模头(245),支撑轴(242)一端连接液压装置(25)、另一端安装有夹具模头支架(241),内模头(244)和外模头(245)共中心线地安装在夹具模头支架(241)上,外模头(245)的内径大于内模头(244)的外径,外模头(245)的内表面和内模头(244)外表面之间存在供待加工的塑料管的管端插入的间隙(6),内模头(244)的外表面上设有容纳第一胀圈的凹槽(24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希伟,肖和飞,张新爱,罗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振辉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