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8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淀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釜盖上侧设有进料口和安全阀,釜盖中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设有搅杆,搅杆贯穿釜盖伸入釜体内部,搅杆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U形搅拌叶,釜盖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进液管,进液管包括斜管和与斜管下端固定连接的竖直管,釜盖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斜管与第一连接管管道连接,第一连接管管道连接有抽液泵,抽液泵设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连接有改性液罐,竖直管贯穿釜盖进入釜体内部,竖直管下端垂直高度尺寸高于U形搅拌叶上端垂直高度尺寸,竖直管下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管,釜体下侧设有出料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淀粉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羟丙基淀粉可广泛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日用化妆品、石油钻井等工业中,需求量极大。羟丙基淀粉是在强碱条件下通过淀粉与改性液(通常采用环氧丙烷)反应制得。目前生产羟丙基淀粉通常是直接将淀粉与环氧丙烷放入搅拌釜中搅拌溶解,与淀粉发生反应,由于环氧丙烷的沸点低,45℃反应温度下就会变成气态,从而会使淀粉乳与环氧丙烷接触少,造成环氧丙烷利用率低,大大增加反应时间,导致羟丙基淀粉反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经济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盖上侧设有进料口和安全阀,所述釜盖中部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设有搅杆,所述搅杆贯穿釜盖伸入釜体内部,所述搅杆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U形搅拌叶,所述釜盖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包括斜管和与斜管下端固定连接的竖直管,所述斜管上端向釜盖中部汇聚倾斜,所述釜盖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斜管与第一连接管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管道连接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有改性液罐,所述竖直管贯穿釜盖进入釜体内部,所述竖直管下端垂直高度尺寸高于U形搅拌叶上端垂直高度尺寸,所述竖直管下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管,所述导管下端向竖直管周围发散倾斜,所述釜体下侧设有出料管。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进料口用于添加淀粉乳进入釜体内部,安全阀能够平衡釜体在反应过程中的气压,搅拌电机能够带动搅杆的U形搅拌叶进行搅动,使改性液罐中的环氧丙烷能够均匀溶解于淀粉乳中的水,从而与淀粉发生反应;使用时,通过关闭出料管和釜盖,打开进料口向釜体中加入配比好的淀粉乳,使淀粉乳漫过导管后,通过抽液泵将改性液罐中的环氧丙烷经由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泵出,进入第一连接管上侧均匀分布的若干进液管,通过环氧丙烷经由斜管和竖直管,能够将环氧丙烷在淀粉乳的液面下均匀的分散开,从而更好的溶解于淀粉乳的水中,最后通过导管将环氧丙烷从淀粉乳内部四散导出,避免了环氧丙烷的气化挥发,提高了环氧丙烷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更加均匀的溶解于淀粉乳中,使反应的更加均匀,效率更高;本技术解决了环氧丙烷的沸点低,45℃反应温度下就会变成气态,从而会使淀粉乳与环氧丙烷接触少,造成环氧丙烷利用率低,大大增加反应时间,导致羟丙基淀粉反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经济收益的问题。进一步限定,所述导管下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出液管。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将经由导管导出的环氧丙烷通过出液管更加均匀的向四周导出,使环氧丙烷能够更好的与淀粉乳发生发应。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液管下端向导管周围发散倾斜。这样的结构,由于环氧丙烷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会往上有一定的浮动,在溶解于淀粉乳所含的水中时,会在釜体上方的浓度更大,因此,通过出液管导出环氧丙烷时,能够往釜体下端运动,可以更好的使釜体内部下侧的淀粉乳与环氧丙烷充分接触,从而能够配合U形搅拌叶,使环氧丙烷的浓度更加迅速的混合均匀。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料管和第二连接管均设有手动球阀。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人方便的开闭出料管和第二连接管。进一步限定,所述釜体还有设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地面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釜体得到稳固的支撑,更加稳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改性液罐中的环氧丙烷通过进液管和导管通入淀粉乳液面下,直接溶解于淀粉乳中发生反应,从而能够避免环氧丙烷气化挥发,提高了环氧丙烷的利用率,使羟丙基淀粉反应效率提高;2、通过导管在导出环氧丙烷时,能够往釜体下端运动,可以更好的使釜体内部下侧的淀粉乳与环氧丙烷充分接触,从而能够配合U形搅拌叶,使环氧丙烷的浓度更加迅速的混合均匀,避免了由于环氧丙烷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会往上有一定的浮动,在溶解于淀粉乳所含的水中时,会在釜体上方的浓度更大,导致混匀时间变长的问题。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釜体1、出料管11、手动球阀12、支撑脚13、釜盖2、进料口21、安全阀22、搅拌电机23、搅杆231、U形搅拌叶232、进液管24、斜管241、竖直管242、导管243、出液管244、第一连接管25、抽液泵26、第二连接管26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盖2上侧设有进料口21和安全阀22,釜盖2中部设有搅拌电机23,搅拌电机23设有搅杆231,搅杆231贯穿釜盖2伸入釜体1内部,搅杆231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U形搅拌叶232,釜盖2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进液管24,进液管24包括斜管241和与斜管241下端固定连接的竖直管242,斜管241上端向釜盖2中部汇聚倾斜,釜盖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25,斜管241与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有抽液泵26,抽液泵26设有第二连接管261,第二连接管261连接有改性液罐,竖直管242贯穿釜盖2进入釜体1内部,竖直管242下端垂直高度尺寸高于U形搅拌叶232上端垂直高度尺寸,竖直管242下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管243,导管243下端向竖直管242周围发散倾斜,釜体1下侧设有出料管11。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进料口21用于添加淀粉乳进入釜体1内部,安全阀22能够平衡釜体1在反应过程中的气压,搅拌电机23能够带动搅杆231的U形搅拌叶232进行搅动,使改性液罐中的环氧丙烷能够均匀溶解于淀粉乳中的水,从而与淀粉发生反应;使用时,通过关闭出料管11和釜盖2,打开进料口21向釜体1中加入配比好的淀粉乳,使淀粉乳漫过导管后,通过抽液泵26将改性液罐中的环氧丙烷经由第二连接管261和第一连接管25泵出,进入第一连接管25上侧均匀分布的若干进液管24,通过环氧丙烷经由斜管241和竖直管242,能够将环氧丙烷在淀粉乳的液面下均匀的分散开,从而更好的溶解于淀粉乳的水中,最后通过导管243将环氧丙烷从淀粉乳内部四散导出,避免了环氧丙烷的气化挥发,提高了环氧丙烷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更加均匀的溶解于淀粉乳中,使反应的更加均匀,效率更高;本技术解决了环氧丙烷的沸点低,45℃反应温度下就会变成气态,从而会使淀粉乳与环氧丙烷接触少,造成环氧丙烷利用率低,大大增加反应时间,导致羟丙基淀粉反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经济收益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盖(2)上侧设有进料口(21)和安全阀(22),所述釜盖(2)中部设有搅拌电机(2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23)设有搅杆(231),所述搅杆(231)贯穿釜盖(2)伸入釜体(1)内部,所述搅杆(231)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U形搅拌叶(232),所述釜盖(2)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进液管(24),所述进液管(24)包括斜管(241)和与斜管(241)下端固定连接的竖直管(242),所述斜管(241)上端向釜盖(2)中部汇聚倾斜,所述釜盖(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25),所述斜管(241)与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有抽液泵(26),所述抽液泵(26)设有第二连接管(261),所述第二连接管(261)连接有改性液罐,所述竖直管(242)贯穿釜盖(2)进入釜体(1)内部,所述竖直管(242)下端垂直高度尺寸高于U形搅拌叶(232)上端垂直高度尺寸,所述竖直管(242)下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管(243),所述导管(243)下端向竖直管(242)周围发散倾斜,所述釜体(1)下侧设有出料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羟丙基类变性淀粉的反应效率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盖(2)上侧设有进料口(21)和安全阀(22),所述釜盖(2)中部设有搅拌电机(2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23)设有搅杆(231),所述搅杆(231)贯穿釜盖(2)伸入釜体(1)内部,所述搅杆(231)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U形搅拌叶(232),所述釜盖(2)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进液管(24),所述进液管(24)包括斜管(241)和与斜管(241)下端固定连接的竖直管(242),所述斜管(241)上端向釜盖(2)中部汇聚倾斜,所述釜盖(2)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25),所述斜管(241)与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25)管道连接有抽液泵(26),所述抽液泵(26)设有第二连接管(261),所述第二连接管(261)连接有改性液罐,所述竖直管(242)贯穿釜盖(2)进入釜体(1)内部,所述竖直管(242)下端垂直高度尺寸高于U形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祥陈洪艺谢晓龙杜顺华吴礼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高峰淀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