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77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加热炉、电控箱、搅拌罐、加料管、电机、排气管、排气阀、导电刷、导电环、外围搅拌板、螺旋搅拌板、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两个搅拌板对搅拌罐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其中外围搅拌板对搅拌罐内的外围部分的原料进行搅拌,而螺旋搅拌板在搅拌罐中心位置搅拌,在旋转过程中借助螺旋斜面可对原料产生向上的提升推力,同时通过电热丝对螺旋搅拌板进行加热进而对搅拌罐中心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对原料进行加热的同时可将原料从底部向上提升,内外两个搅拌板的配合实现了对原料的上下运动及横向运动的搅拌,可使原料得到充分均匀混合,避免沉淀和结块情况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化的关键。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多为炭材料,其中,人造石墨的使用虽然是主流之一,但人造石墨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差、炭负极上发生有机溶剂的不可逆分解都会对电极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石墨层发生膨胀和收缩,导致其剥落,从而降低循环效率。为了改造人造石墨这些缺陷,现有技术以人造石墨作为原料,对其进行表明改性处理,例如采用热缩聚法对人造石墨进行包覆改性,以得到的化学性能佳,充放电效率高的负极材料。目前,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经过冷等静压压制的块体进行破碎并分级后得到第二中间产物需要将其置于固相反应器内进行包覆得到第三中间产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包覆用的有机碳前驱体一般为沥青,传统的包覆方法是将第二中间产物得到的颗粒粉末和沥青溶液倒入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搅拌,由于沥青粘度大,而且反应器内中心部位的温度不高,并发生沉淀等情况,因此倒入反应器内的沥青溶液容易凝结粘连颗粒形成大块,致使反应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将大块分开,形成搅拌均匀的第三中间产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加热炉、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控箱,所述加热炉内腔中安装有搅拌罐,所述加热炉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主轴且从所述搅拌罐顶部中心位置伸入到所述搅拌罐的内腔中,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排气管,所述加料管及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搅拌罐的内腔连通,所述搅拌主轴上部位于所述搅拌罐外部的部分圆周上固定连接有导电环,与所述导电环配合安装有导电刷,所述导电刷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罐上,所述导电刷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箱电性连接,所述搅拌主轴位于所述搅拌罐内腔中的部分上部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外围搅拌板,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板,所述外围搅拌板位于所述螺旋搅拌板外围且贴近所述搅拌罐的内壁,所述螺旋搅拌板上嵌入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所述导电环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罐在下端开设有出料口且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密封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料管上安装有加料阀门,所述加料阀门选用闸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并与外部的气体回收处理设备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搅拌板选用导热的金属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电机驱动两个搅拌板对搅拌罐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其中外围搅拌板对搅拌罐内的外围部分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其有向下及横向的运动,而螺旋搅拌板在搅拌罐中心位置从底部延伸贯通,在旋转过程中借助螺旋斜面可对原料产生向上的提升推力,同时通过电热丝对螺旋搅拌板进行加热进而对搅拌罐中心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对原料进行加热的同时可将原料从底部向上提升,外围搅拌板和螺旋搅拌板的配合实现了对原料的上下运动及横向运动的搅拌,可使原料得到充分均匀混合,避免沉淀和结块情况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罐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罐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加热炉、2-电控箱、3-搅拌罐、301-密封盖、4-加料管、401-加料阀门、5-电机、501-搅拌主轴、6-排气管、601-排气阀、7-导电刷、8-导电环、9-外围搅拌板、10-螺旋搅拌板、11-电热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加热炉1、电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控箱2,所述加热炉1内腔中安装有搅拌罐3,所述加热炉1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主轴501且从所述搅拌罐3顶部中心位置伸入到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中,所述搅拌罐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4、排气管6,所述加料管4及所述排气管6分别与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连通,所述搅拌主轴501上部位于所述搅拌罐3外部的部分圆周上固定连接有导电环8,与所述导电环8配合安装有导电刷7,所述导电刷7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罐3上,所述导电刷7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搅拌主轴501位于所述搅拌罐3内腔中的部分上部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外围搅拌板9,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板10,所述外围搅拌板9位于所述螺旋搅拌板10外围且贴近所述搅拌罐3的内壁,所述螺旋搅拌板10上嵌入安装有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与所述导电环8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搅拌罐3在下端开设有出料口且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密封盖301。所述加料管4上安装有加料阀门401,所述加料阀门401选用闸阀。所述排气管6上安装有排气阀601并与外部的气体回收处理设备连接。所述螺旋搅拌板10选用导热的金属材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原料通过加料管4处加入到搅拌罐3中,通过电控箱2控制整个装置的运作,使加热炉1对搅拌罐3整体进行加热,保证搅拌罐3中的温度,通过电机5带动搅拌主轴501转动,从而带动外围搅拌板9和螺旋搅拌板10转动,其中外围搅拌板9对搅拌罐3内的外围部分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其有向下及横向的运动,而螺旋搅拌板10在搅拌罐中心位置转动,在旋转过程中借助螺旋斜面可对原料产生向上的提升推力,同时通过电热丝11对螺旋搅拌板10进行加热进而对搅拌罐3中心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螺旋搅拌别拿10在对原料进行加热的同时可将原料从底部向上提升,外围搅拌板9和螺旋搅拌板10的配合实现了对原料的上下运动及横向运动的搅拌,可使原料得到充分均匀混合,避免沉淀和结块情况的产生,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加热,原料中产生的气体可通过排气管6处排出并被进一步处理,搅拌包覆完成的原料可在打开密封盖301后从搅拌罐3底部的排出。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及电路连接部位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包括加热炉(1)、电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控箱(2),所述加热炉(1)内腔中安装有搅拌罐(3),所述加热炉(1)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主轴(501)且从所述搅拌罐(3)顶部中心位置伸入到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中,所述搅拌罐(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4)、排气管(6),所述加料管(4)及所述排气管(6)分别与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连通,所述搅拌主轴(501)上部位于所述搅拌罐(3)外部的部分圆周上固定连接有导电环(8),与所述导电环(8)配合安装有导电刷(7),所述导电刷(7)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罐(3)上,所述导电刷(7)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搅拌主轴(501)位于所述搅拌罐(3)内腔中的部分上部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外围搅拌板(9),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板(10),所述外围搅拌板(9)位于所述螺旋搅拌板(10)外围且贴近所述搅拌罐(3)的内壁,所述螺旋搅拌板(10)上嵌入安装有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与所述导电环(8)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包括加热炉(1)、电控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控箱(2),所述加热炉(1)内腔中安装有搅拌罐(3),所述加热炉(1)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主轴(501)且从所述搅拌罐(3)顶部中心位置伸入到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中,所述搅拌罐(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4)、排气管(6),所述加料管(4)及所述排气管(6)分别与所述搅拌罐(3)的内腔连通,所述搅拌主轴(501)上部位于所述搅拌罐(3)外部的部分圆周上固定连接有导电环(8),与所述导电环(8)配合安装有导电刷(7),所述导电刷(7)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罐(3)上,所述导电刷(7)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搅拌主轴(501)位于所述搅拌罐(3)内腔中的部分上部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外围搅拌板(9),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搅拌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章高瑞娟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彤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