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046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20份、聚醚醚酮树脂15‑19份、羟基磷灰石粉13‑15份、增强纤维12‑15份、骨胶8‑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12份和抗菌添加剂8‑10份,且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改性抗撕裂树脂、抗菌添加剂混合,并加入骨胶,继续搅拌均匀至形成溶胶;S2、将硅橡胶片置于模具中,然后在其表面均匀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A;S3、在硅橡胶片A的表面铺一层增强纤维,再涂覆一层聚醚醚酮树脂,再在最上表面涂覆一层S1中的溶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材料的抗撕裂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该修复材料在修复颅骨后的抗菌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修复材料
,尤其涉及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颅骨修补术是针对脑外伤及开颅手术等导致颅骨缺损而对其进行修补的一种脑外科常见的手术。颅骨修复手术主要是解决缺损区没有对脑组织的有效保护、供血障碍、脑脊液循环异常等问题,还需要解决外形修复整形的问题。目前,颅骨修复手术通常采用自体颅骨瓣颅骨修复、金属代用品修复、CT三维。但是对于采用怎样的修复材料是修复手术的关键问题。现有可用的修复材料有以下几种:有机玻璃、骨水泥、硅橡胶片、自体骨和钛网,其中,硅橡胶片由于其自身抗撕裂能力较差,在颅骨缝合时可能出现撕裂现象,而且也很容易在缝合处出现炎症感染,因此,我们提出了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20份、聚醚醚酮树脂15-19份、羟基磷灰石粉13-15份、增强纤维12-15份、骨胶8-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12份和抗菌添加剂8-10份。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选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纤维,且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质量比为1:1。优选的,所述改性抗撕裂树脂由HN807树脂为原料,聚丁二烯为添加剂,马来酸酐为相容剂制备而成。优选的,所述改性抗撕裂树脂的制备过程为:将HN807树脂和聚丁二烯混合并加入马来酸酐,混合搅拌至完全融合,随后对其在80℃的温度下进行水浴加热15min后即得改性抗撕裂树脂。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由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为原料制备而成,抗菌肽为细菌抗菌肽。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将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烘干、粉碎,并用95%酒精常温下萃取4天,获得提取液,将提取液离心后,于50℃减压蒸馏,将提取液中的酒精蒸发,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到质量浓度为1g/mL,即得抗菌添加剂。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改性抗撕裂树脂、抗菌添加剂混合,并加入骨胶,继续搅拌均匀至形成溶胶;S2、将硅橡胶片置于模具中,然后在其表面均匀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A;S3、在硅橡胶片A的表面铺一层增强纤维,再涂覆一层聚醚醚酮树脂,再在最上表面涂覆一层S1中的溶胶,重复涂覆至厚度达到2-3mm,得硅橡胶片B;S4、在硅橡胶片B的表面再次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C;S5、将硅橡胶片C经固化6-8小时,脱模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半成品;S6、将半成品放入金属模具内,在100℃-150℃下固化2-3小时,冷却至75℃-80℃后从模具中取出,经打孔、修边、清洗、烘干后即得颅骨修复材料。优选的,所述S5中固化过程为:先在40℃下预固化4-5小时,然后在80℃-90℃固化2-3小时。优选的,所述S6中装模时的温度为60℃-8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HN807树脂为原料,聚丁二烯为添加剂,马来酸酐为相容剂制成改性抗撕裂树脂,能够有效地提高该修复材料的抗撕裂能力,从而改善在修复颅骨时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进行烘干、粉碎、萃取以及蒸馏等步骤,使其复配成抗菌添加剂,能够有效地提高该修复材料的抗菌能力,从而降低在修复颅骨后的伤口处的感染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材料的抗撕裂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该修复材料在修复颅骨后的抗菌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20份、聚醚醚酮树脂15-19份、羟基磷灰石粉13-15份、增强纤维12-15份、骨胶8-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12份和抗菌添加剂8-10份。其中,增强纤维选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纤维,且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质量比为1:1;改性抗撕裂树脂由HN807树脂为原料,聚丁二烯为添加剂,马来酸酐为相容剂制备而成,改性抗撕裂树脂的制备过程为:将HN807树脂和聚丁二烯混合并加入马来酸酐,混合搅拌至完全融合,随后对其在80℃的温度下进行水浴加热15min后即得改性抗撕裂树脂;抗菌添加剂由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为原料制备而成,抗菌肽为细菌抗菌肽,抗菌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将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烘干、粉碎,并用95%酒精常温下萃取4天,获得提取液,将提取液离心后,于50℃减压蒸馏,将提取液中的酒精蒸发,然后用蒸馏水定容到质量浓度为1g/mL,即得抗菌添加剂。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改性抗撕裂树脂、抗菌添加剂混合,并加入骨胶,继续搅拌均匀至形成溶胶;S2、将硅橡胶片置于模具中,然后在其表面均匀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A;S3、在硅橡胶片A的表面铺一层增强纤维,再涂覆一层聚醚醚酮树脂,再在最上表面涂覆一层S1中的溶胶,重复涂覆至厚度达到3mm,得硅橡胶片B;S4、在硅橡胶片B的表面再次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C;S5、将硅橡胶片C先在40℃下预固化4小时,然后在85℃固化2小时,脱模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半成品;S6、在70℃温度下将半成品放入金属模具内,在120℃下固化2小时,冷却至75℃后从模具中取出,经打孔、修边、清洗、烘干后即得颅骨修复材料。实施例一: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份、聚醚醚酮树脂15份、羟基磷灰石粉13份、增强纤维12份、骨胶8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份和抗菌添加剂8份。实施例二: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5份、聚醚醚酮树脂17份、羟基磷灰石粉14份、增强纤维13份、骨胶9份、改性抗撕裂树脂10份和抗菌添加剂9份。实施例三: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20份、聚醚醚酮树脂19份、羟基磷灰石粉15份、增强纤维15份、骨胶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12份和抗菌添加剂10份。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造颅骨修复材料:S1、将改性抗撕裂树脂、抗菌添加剂混合,并加入骨胶,继续搅拌均匀至形成溶胶;S2、将硅橡胶片置于模具中,然后在其表面均匀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A;S3、在硅橡胶片A的表面铺一层增强纤维,再涂覆一层聚醚醚酮树脂,再在最上表面涂覆一层S1中的溶胶,重复涂覆至厚度达到3mm,得硅橡胶片B;S4、在硅橡胶片B的表面再次喷撒一层羟基磷灰石粉,得硅橡胶片C;S5、将硅橡胶片C先在40℃下预固化4小时,然后在85℃固化2小时,脱模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半成品;S6、在70℃温度下将半成品放入金属模具内,在120℃下固化2小时,冷却至75℃后从模具中取出,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20份、聚醚醚酮树脂15-19份、羟基磷灰石粉13-15份、增强纤维12-15份、骨胶8-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12份和抗菌添加剂8-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硅橡胶片10-20份、聚醚醚酮树脂15-19份、羟基磷灰石粉13-15份、增强纤维12-15份、骨胶8-10份、改性抗撕裂树脂8-12份和抗菌添加剂8-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选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纤维,且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质量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抗撕裂树脂由HN807树脂为原料,聚丁二烯为添加剂,马来酸酐为相容剂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抗撕裂树脂的制备过程为:将HN807树脂和聚丁二烯混合并加入马来酸酐,混合搅拌至完全融合,随后对其在80℃的温度下进行水浴加热15min后即得改性抗撕裂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添加剂由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为原料制备而成,抗菌肽为细菌抗菌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脑外科人工颅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将抗菌肽、甲壳素纤维和山梨酸烘干、粉碎,并用95%酒精常温下萃取4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庆包卿蒋蔚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