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045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首先,胆红素(BR)与多聚赖氨酸(PLL)进行缩合反应生成胆红素‑多聚赖氨酸自组装体(BR‑PLL),然后通过正负电荷的静电吸附作用包覆DNA形成纳米组装体(BR‑PLL@DNA NPs)。胆红素在作为纳米载体的同时自身亦可作为癌症治疗药物,可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多聚赖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赋予纳米组装体(BR‑PLL@DNA NPs)良好的血液长循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载体因为尺寸较小、比表面积大以及具有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以有效地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用于有效的炎症诊断和靶向治疗。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纳米载体运送化疗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并取得了良好进展。纳米材料作为新兴的材料科学,相对于传统的材料有着吸附能力强毒性低、渗透能力强、扩散性好以及催化能力强的优点,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潜力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荷吸引设计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而且在形成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而且还可以通过沉淀法、乳液法等不同的工艺方法制备纳米粒子。此外,单独的药物在血液循环中持续时间很短,不能有效地靶向到炎症部位,纳米药物载体的存在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的时间,更好的实现药物的靶向性,实现治疗效果。与传统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有着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n步骤1,将胆红素(BR)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溶于溶剂中并均匀分散,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室温20-25℃避光搅拌反应,再向其中加入多聚赖氨酸(ε-PLL)和三乙胺,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室温20-25℃避光搅拌反应,即得到胆红素-多聚赖氨酸自组装体(BR-PLL);/n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胆红素-多聚赖氨酸自组装体(BR-PLL)与鱼精DNA在溶剂中进行混合,置于35-40℃下搅拌反应20-60min后,即得到纳米组装体(BR-PLL@DNA NP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胆红素(BR)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溶于溶剂中并均匀分散,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室温20-25℃避光搅拌反应,再向其中加入多聚赖氨酸(ε-PLL)和三乙胺,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室温20-25℃避光搅拌反应,即得到胆红素-多聚赖氨酸自组装体(BR-PLL);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胆红素-多聚赖氨酸自组装体(BR-PLL)与鱼精DNA在溶剂中进行混合,置于35-40℃下搅拌反应20-60min后,即得到纳米组装体(BR-PLL@DNANP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溶剂采用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者四氢呋喃,惰性保护气体采用氮气、氦气或者氩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胆红素(BR)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4):1,优选2.5:1,在室温20-25℃搅拌反应20-40min,选择机械搅拌,搅拌速度为100-300转/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基因共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胆红素(BR)、多聚赖氨酸(ε-PLL)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10-15):(2-5),优选1:1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慧珍李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