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41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其包括管状手柄、指圈滑块、接电端子、柔性套管、导电的弹性金属丝以及囊袋;弹性金属丝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的接电端子上;囊袋的一端固定在弹性金属丝的尾部,另一端设有开口;弹性金属丝在囊袋内朝向开口延伸,并形成有固定在开口内壁的电切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囊袋,并在囊袋上设有开口,进而将电切环固定在开口的内壁上,以配合息肉的凝固切除,切下来的息肉也留在囊袋内,随着囊袋退出体外,能够避免息肉滚落在消化道中,也能够避免息肉在退出途中掉落,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电圈套器方便回收切除后的息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电圈套器
本技术涉及电圈套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电圈套器。
技术介绍
医用电圈套器是在内镜的配合下,进行胃肠道息肉切除等手术的常用医疗器械。现有医用电圈套器通常包括管状手柄、指圈滑块、接电端子、柔性套管以及导电的弹性金属丝;指圈滑块滑动配合在管状手柄上;接电端子安装在指圈滑块上,随着指圈滑块移动;柔性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管状手柄的端部,并与管状手柄连通;弹性金属丝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的接电端子上,另一端伸出柔性套管并形成有电切环。切除息肉时,柔性套管经胃镜(或肠镜)钳道输送到人体内的病灶部位,之后,向前推动指圈滑块,从而将弹性金属丝从柔性套管内推出,弹性金属丝的末端伸出柔性套管后,在弹性扩张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形成电切环,之后,借助胃镜(或肠镜)的观察,将电切环套在息肉上,再逐渐向后拉动指圈滑块,电切环随之逐渐变小,直至套紧在息肉上,接着通过接电端子通电加热,以配合将息肉凝固切除。被切除的息肉必须回收进行病理检查,但是,息肉被切除后与消化道管壁脱离、滚落在消化道中,此时需拔出胃镜(或肠镜)钳道中的电圈套器,再经钳道插入其它内镜配件(如鳄口钳、网篮等),寻找并夹住滚落的息肉,再随胃镜(或肠镜)一同退出体外(息肉的尺寸往往大于钳道的直径,故息肉无法进入钳道)。息肉切除后的回收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部分息肉切除后,滚落难以找到(特别是在肠道内),从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找到息肉,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或者夹住的息肉在退镜途中掉落,导致需要二次寻找,显而易见的,现有的医用电圈套器对于息肉切除后的回收极其不便。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医用电圈套器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电圈套器,以便于回收切除后的息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其包括管状手柄、指圈滑块、接电端子、柔性套管、导电的弹性金属丝以及囊袋;所述指圈滑块滑动配合在管状手柄上;所述接电端子安装在指圈滑块上,随着指圈滑块移动;所述柔性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管状手柄的端部,并与管状手柄连通;所述弹性金属丝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的接电端子上;所述囊袋的一端固定在弹性金属丝的尾部,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弹性金属丝在囊袋内朝向开口延伸,并形成有固定在开口内壁的电切环。所述开口位于囊袋的前端或者侧壁上。所述开口呈鱼嘴状,所述开口合并后的缝隙在弹性金属丝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囊袋为网状袋体,其网孔小于息肉的外径。所述囊袋在邻近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网状窗口,其网孔小于息肉的外径。所述囊袋的内壁上设有导管,所述弹性金属丝的尾部活动穿设在导管内。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设有囊袋,并在囊袋上设有开口,进而将电切环固定在开口的内壁上,以配合息肉的凝固切除,切下来的息肉也留在囊袋内,随着囊袋退出体外,能够避免息肉滚落在消化道中,也能够避免息肉在退出途中掉落,所以,本技术的医用电圈套器方便回收切除后的息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囊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医用电圈套器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管状手柄1、指圈滑块2、接电端子3、柔性套管4、导电的弹性金属丝5以及囊袋6;指圈滑块2滑动配合在管状手柄1上;接电端子3安装在指圈滑块2上,随着指圈滑块2移动;柔性套管4的一端固定在管状手柄1的端部,并与管状手柄1连通;弹性金属丝5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4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2的接电端子3上;囊袋6的一端固定在弹性金属丝5的尾部,另一端设有开口61;弹性金属丝5在囊袋6内朝向开口61延伸,并形成有固定在开口61内壁的电切环51。使用前,通过向后拉指圈滑块2而往回拉弹性金属丝5,连动囊袋6和电切环51进入柔性套管4内,以将囊袋6和电切环51收纳在柔性套管4内,以便于将柔性套管4输送到人体内。在切除息肉时,柔性套管4经胃镜(或肠镜)钳道输送到人体内的病灶部位,之后,向前推动指圈滑块2,从而将囊袋6和电切环51从柔性套管4内推出,弹性金属丝5末端的电切环51伸出柔性套管4后,在弹性扩张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张开的过程中也打开囊袋6的开口61,之后,借助胃镜(或肠镜)的观察,将囊袋6的开口61套在息肉上,电切环51也随之套在息肉上,之后,再逐渐向后拉动指圈滑块2,电切环51随之逐渐变小,直至套紧在息肉上,而囊袋6的开口61也随之逐渐变小,以将息肉包裹起来,之后,通过接电端子3通电加热,以配合将息肉凝固切除,切下来的息肉也留在囊袋6内,之后,息肉和囊袋6随着弹性金属丝5和柔性套管4退出体外。当然,本技术的医用电圈套器还可以配合钝性剥离手术,对于疏松结缔组织(如扁平肌肉、组织间隙、肿瘤摘除、囊肿包膜外结缔组织或黏连组织等)的剥离,可以先将剥离子置于囊袋6内,之后,再逐渐向后拉动指圈滑块2,电切环51随之逐渐变小,而囊袋6的开口61也随之逐渐变小,以将剥离子包裹起来,之后即可用来剥离疏松结缔组织;完成分离后的剥离子需要退出体外,在囊袋6的包裹下,能够避免剥离脱落。本技术的重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有囊袋6,并在囊袋6上设有开口61,进而将电切环51固定在开口61的内壁上,以配合息肉的凝固切除,切下来的息肉也留在囊袋6内,随着囊袋6退出体外,能够避免息肉滚落在消化道中,也能够避免息肉在退出途中掉落,所以,本技术的医用电圈套器方便回收切除后的息肉。上述开口61位于囊袋6的前端或者侧壁上。当开口61位于囊袋6的前端时,囊袋6的开口61有利于贴合胃肠道顶壁的息肉;而当开口61位于囊袋6的侧壁上时,囊袋6的开口61有利于贴合胃肠道侧壁的息肉,从而不需要再胃肠道内调整囊袋6的角度,进而便于息肉切除手术。上述开口61呈鱼嘴状,开口61合并后的缝隙在弹性金属丝5的延伸方向上。通过将开口61设置成鱼嘴状,并将开口61合并后的缝隙设置在弹性金属丝5延伸的方向上,从而有利于活动的弹性金属丝5连动电切环51开合,进一步的,便于电切环51连动开口61开合。上述囊袋6为网状袋体,其网孔小于息肉的外径。通过将囊袋6设置成网状袋体,以便于通过网孔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状手柄、指圈滑块、接电端子、柔性套管、导电的弹性金属丝以及囊袋;所述指圈滑块滑动配合在管状手柄上;所述接电端子安装在指圈滑块上,随着指圈滑块移动;所述柔性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管状手柄的端部,并与管状手柄连通;所述弹性金属丝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的接电端子上;所述囊袋的一端固定在弹性金属丝的尾部,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弹性金属丝在囊袋内朝向开口延伸,并形成有固定在开口内壁的电切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状手柄、指圈滑块、接电端子、柔性套管、导电的弹性金属丝以及囊袋;所述指圈滑块滑动配合在管状手柄上;所述接电端子安装在指圈滑块上,随着指圈滑块移动;所述柔性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管状手柄的端部,并与管状手柄连通;所述弹性金属丝活动穿设在柔性套管内,其一端连接至指圈滑块的接电端子上;所述囊袋的一端固定在弹性金属丝的尾部,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弹性金属丝在囊袋内朝向开口延伸,并形成有固定在开口内壁的电切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电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囊袋的前端或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益群张春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