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40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包括把手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安装在把手前端外壁上,所述连接块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上下两端内壁内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在缝合完毕进行缝线结扎时,由助手器械手握住把手,同时对旋钮进行旋转,使得旋钮带动连接杆与旋转块旋转,让活动块在滑槽中向前移动,通过活动块将手术缝合线压紧,之后通过其他缝合器械将手术缝合线扎紧,同时还可以利用放大镜对手术缝合线进行检查和缝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完好、准确、快速地缝合,防止术粘连以及缝合口狭窄等,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相关
,具体涉及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用于腔镜下缝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采用传统缝合针及缝合线进行的精细缝合,吻合器:多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属于粗犷缝合,不能精细缝合,腔镜下精细缝合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为采用腹腔钳手工缝合,另一种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缝合,目前国内的缝合器械水平尚处于手工缝合阶段,国外已经发展出了达芬奇机器人缝合技术;与传统手工缝合相比,机器人缝合方法具有省时,灵活度高,操作强度降低的优势,但是无论是手工缝合还是机器人缝合,操作过程均为采用腹腔钳或机械臂进针,待出针后采用采用腹腔钳或机械臂拔出缝合针,并采用两把腹腔钳或两机械臂进行交替拔线,待线完全拔紧后再找出缝合针,进行接下来的打结或继续缝合操作。现有的缝合导引器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小,视野局限,手术操作空间局促,医生需凭感觉进针和出针,增加缝合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医生需凭感觉进针和出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包括把手(2)和连接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安装在把手(2)前端外壁上,所述连接块(3)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头部(4),所述头部(4)的左右两端外壁安装放大镜(7),所述头部(4)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槽(9),所述穿线槽(9)上下两端内壁内部均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6),所述活动块(6)后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把手(2)后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圆槽(10),所述圆槽(10)前端内壁内部设置有螺孔(11),所述螺孔(11)前端内壁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3),所述圆槽(10)的内部设置有旋钮(1),所述活动块(6)后端圆周外壁内部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腹腔镜下缝合导引器,包括把手(2)和连接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安装在把手(2)前端外壁上,所述连接块(3)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头部(4),所述头部(4)的左右两端外壁安装放大镜(7),所述头部(4)的内部设置有穿线槽(9),所述穿线槽(9)上下两端内壁内部均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块(6),所述活动块(6)后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把手(2)后端外壁内部设置有圆槽(10),所述圆槽(10)前端内壁内部设置有螺孔(11),所述螺孔(11)前端内壁内部设置有连接槽(13),所述圆槽(10)的内部设置有旋钮(1),所述活动块(6)后端圆周外壁内部设置有旋转槽(15),所述旋转槽(15)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块(14),所述连接杆(5)最前端设置在旋转块(14)后端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下缝合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全罗芳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