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89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包括本体和端盖;端盖上对称设有紧固机构;紧固机构用于连接本体和端盖,且紧固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轴、U形板和紧固螺栓;铰接座固接在端盖的上端面,铰接座上开设凹槽,凹槽的侧壁上铰接转动轴两端,转动轴的外圈上固接U形板的一端,U形板的另一端侧面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栓;通过紧固机构,既可以实现本体与端盖紧固,又可以快速将本体与端盖拆开,且该紧固和拆开过程简单易操作,方便本体内部灰尘的清理,以及通过加强筋,增强U形板的强度,从而在增大紧固螺栓对本体的挤压力的情况下,U形板依旧保持不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
本技术涉及滤波器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
技术介绍
通讯腔体上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通讯腔体内部连通,在通讯腔体工作或者静置时,外界的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通孔进入通讯腔体内部,而进入通讯腔体内部的灰尘会影响通讯腔体对信号的处理效果,以及现有的通讯腔体滤波器,通过螺栓将腔体和端盖固接一起,因此在对通讯腔体内部清理灰尘时,还需使用时螺丝刀工具将腔体和端盖拆开,给腔体内部的清理作业带来麻烦,为此,通过一种紧固机构,既可以保证腔体与端盖之间的牢固性,又可以快速且轻松将腔体和端盖拆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通过一种紧固机构,既可以保证腔体与端盖之间的牢固性,又可以快速且轻松将腔体和端盖拆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包括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上对称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用于连接本体和端盖,且紧固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轴、U形板和紧固螺栓;所述铰接座固接在端盖的上端面,铰接座上开设凹槽,凹槽的侧壁上铰接转动轴两端,转动轴的外圈上固接U形板的一端,U形板的另一端侧面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U形板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形状与U形板的形状相同。优选的,所述铰接座的两端内部为中空状,且中空部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接在中空部的内侧壁上,扭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转动轴上位于中空部外圈上。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设有多个推杆,且推杆与紧固螺栓的端部外侧壁围成仿手指槽。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下端面开设多个凹部,且每个凹部对应一个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开设密封槽;所述端盖的下端面设有密封条,且密封条与密封槽相适应。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下端面为广口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紧固机构,既可以实现本体与端盖紧固,又可以快速将本体与端盖拆开,且该紧固和拆开过程简单易操作,方便本体内部灰尘的清理,以及通过加强筋,增强U形板的强度,从而在增大紧固螺栓对本体的挤压力的情况下,U形板依旧保持不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等轴测视图;图中:本体1、凹部11、密封槽12、端盖2、密封条21、紧固机构3、铰接座31、凹槽311、扭簧312、转动轴32、U形板34、加强筋341、紧固螺栓35、推杆3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图3,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包括本体1和端盖2;所述端盖2上对称设有紧固机构3;所述紧固机构3用于连接本体1和端盖2,且紧固机构3包括铰接座31、转动轴32、U形板34和紧固螺栓35;所述铰接座31固接在端盖2的上端面,铰接座31上开设凹槽311,凹槽311的侧壁上铰接转动轴32两端,转动轴32的外圈上固接U形板34的一端,U形板34的另一端侧面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栓35;通讯腔体上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通讯腔体内部连通,在通讯腔体工作或者静置时,外界的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通孔进入通讯腔体内部,而进入通讯腔体内部的灰尘会影响通讯腔体对信号的处理效果,以及现有的通讯腔体滤波器,通过螺栓将腔体和端盖2固接一起,因此在对通讯腔体内部清理灰尘时,还需使用时螺丝刀工具将腔体和端盖2拆开,给腔体内部的清理作业带来麻烦,为此,通过一种紧固机构3,既可以保证腔体与端盖2之间的牢固性,又可以快速且轻松将腔体和端盖2拆开;当需要将本体1与端盖2两者固接时,先将端盖2扣在本体1上,然后转动U形板34绕转动轴32转动,将U形板34的另一端转动置于本体1的下端面,然后旋转紧固螺栓35,紧固螺栓35逐渐靠近本体1的下端面,最后紧固螺栓35顶在本体1的下端面,此时,本体1与端盖2连接牢固;当需要将本体1与端盖2拆开时,将上述步骤倒着执行即可,即先松动紧固螺栓35,此时紧固螺栓35不再挤压本体1的下端面,然后转动U形板34,并将U形板34转动至端盖2的上方,此时端盖2与本体1脱离,然后对本体1内部进行清理;通过紧固机构3,既可以实现本体1与端盖2紧固,又可以快速将本体1与端盖2拆开,且该紧固和拆开过程简单易操作,方便本体1内部灰尘的清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U形板34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341,且加强筋341的形状与U形板34的形状相同;通过加强筋341,增强U形板34的强度,从而在增大紧固螺栓35对本体1的挤压力的情况下,U形板34依旧保持不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铰接座31的两端内部为中空状,且中空部内设有扭簧312;所述扭簧312的一端固接在中空部的内侧壁上,扭簧312的另一端固接在转动轴32上位于中空部外圈上;在将本体1与端盖2拆开过程中,当其中一个U形板34脱离本体1时,在其连接的扭簧312扭力的作用下,扭簧312带动转动轴32旋转,然后转动轴32调动该U形板34自行转动至端盖2的上方,使得全部U形板34脱离本体1时,U形板34都自行转动至端盖2上上方,且本体1与端盖2分开时,未有U形板34扣在本体1上,给本体1与端盖2的拆开分离提供人性化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紧固螺栓35的端部设有多个推杆351,且推杆351与紧固螺栓35的端部外侧壁围成仿手指槽;在旋转紧固螺栓35时,操作者将手指嵌入仿手指槽内,使得紧固螺栓35的旋转更加省劲,给操作提供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的下端面开设多个凹部11,且每个凹部11对应一个紧固螺栓35;紧固螺栓35挤压在本体1上时,紧固螺栓35旋转进入凹部11,使得紧固螺栓35未能在本体1上出现位移,从而端盖2与本体1之间未能出现相对移动,继而保证本体1与端盖2之间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的上端面开设密封槽12;所述端盖2的下端面设有密封条21,且密封条21与密封槽12相适应;本体1与端盖2两者固接贴合时,端盖2上密封贴嵌入本体1上密封槽12内,保证了本体1与端盖2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外界灰尘渗透到本体1内部的概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盖2的下端面为广口状;广口状的入口,使得本体1更容易与端盖2贴合,给操作者提供方便。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本体1与端盖2两者固接时,先将端盖2扣在本体1上,然后转动U形板34绕转动轴32转动,将U形板34的另一端转动置于本体1的下端面,然后旋转紧固螺栓35,紧固螺栓35逐渐靠近本体1的下端面,最后紧固螺栓35顶在本体1的下端面,此时,本体1与端盖2连接牢固;当需要将本体1与端盖2拆开时,将上述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包括本体和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对称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用于连接本体和端盖,且紧固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轴、U形板和紧固螺栓;所述铰接座固接在端盖的上端面,铰接座上开设凹槽,凹槽的侧壁上铰接转动轴两端,转动轴的外圈上固接U形板的一端,U形板的另一端侧面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包括本体和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对称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用于连接本体和端盖,且紧固机构包括铰接座、转动轴、U形板和紧固螺栓;所述铰接座固接在端盖的上端面,铰接座上开设凹槽,凹槽的侧壁上铰接转动轴两端,转动轴的外圈上固接U形板的一端,U形板的另一端侧面上螺纹连接紧固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形状与U形板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通讯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两端内部为中空状,且中空部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接在中空部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维儿高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驰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