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86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包括中间板以及卡接在其侧边的边板,中间板和边板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面保护层、装饰面板、绝缘保护层、均热等电位层、石墨烯电热膜、绝热反射层、保温隔热层以及基层面板,一体板主体包括中间板以及与其卡接的边板,中间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开槽,开槽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设有限位环,边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开槽相匹配,连接杆上设置有底座,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采用石墨烯电加热一体板,安装方便;中间板与边板之间通过限位块配合弹簧的连接方式与限位环形成卡接结构,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
本技术属于石墨烯电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
技术介绍
在国家煤改电和清洁供暖的政策驱动下,电采暖作为当前采暖的重要形式,已经逐步获得推广。因种类众多,电采暖形势呈现多样化态势,其中地暖成为电采暖的主要形式。但因电地暖系统成本偏高、安装复杂,尤其是在既有建筑改造以及装配式建筑、临时建筑中存在安装条件限制等原因,使得电地暖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使用限制,为此,开发一体化电采暖模块,制成地暖、墙暖预制模块以及电采暖预制化一体板,应用于普通建筑电采暖、装配式建筑、临时建筑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石墨烯电热膜作为低温辐射电热膜的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电热膜的耐衰减性能和远红外辐射量,PTC技术的成熟实现了电热膜的自限温功能,降低了电采暖系统的覆盖安全性风险。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电采暖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度,与电采暖系统的结合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包括中间板以及卡接在其侧边的边板,所述中间板和边板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面保护层、装饰面板、绝缘保护层、均热等电位层、石墨烯电热膜、绝热反射层、保温隔热层以及基层面板;所述中间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开槽,所述开槽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边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开槽相匹配,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限位环卡接固定。优选的是,所述弹簧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柱的外表面。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中间板的四周设置有斜面,且斜面用于与边板的斜面贴合连接。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中间板和边板均与智能控温系统连接。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层面板设置为竹木纤维板、硅基防火装饰板或金属面板的一种。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温隔热层设置为聚苯板、聚氨酯、酚醛、岩棉、玻璃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均热等电位层采用石墨烯导电散热膜或碳纤维布。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缘保护层采用PET膜,且PET膜的厚度不小于0.03mm。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装饰面板采用硅基防火装饰板或金属面板。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罩面保护层采用纳米紫光保护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在石墨烯电热膜技术基础上,开发石墨烯电加热一体板,应用于室内发热地板、发热墙板,或做成预制一体化板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或拼装救灾房等临时建筑,可大大提升使用空间的舒适度,同时安装方便,降低了经济成本,节省安装时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均热等电位层的设置,大幅降低了电采暖一体化模块漏电风险,使电采暖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中间板与边板之间通过限位块配合弹簧的连接方式与限位环形成卡接结构,使得中间板与边板的连接紧密,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体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板与边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中间板与边板的连接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限位块与连接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限位环;20、中间板;21、边板;3、连接杆;4、开槽;5、连接柱;6、弹簧;7、限位块;8、底座;9、伸缩杆;11、罩面保护层;12、装饰面板;13、绝缘保护层;14、均热等电位层;15、石墨烯电热膜;16、绝热反射层;17、保温隔热层;18、基层面板;1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包括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包括中间板20以及卡接在其侧边的边板21,所述中间板20和边板21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面保护层11、装饰面板12、绝缘保护层13、均热等电位层14、石墨烯电热膜15、绝热反射层16、保温隔热层17以及基层面板18,罩面保护层11采用纳米紫光保护层,可使得中间板20与边板21更加耐老化,装饰面板12采用硅基防火装饰板或金属面板,金属面板如铝镁合金板等,当然不局限于这两种材质的板,其他散热性能好的材质制成的板也可以,绝缘保护层13采用PET膜,且PET膜的厚度不小于0.03mm,热等电位层14采用石墨烯导电散热膜或碳纤维布,保温隔热层17设置为聚苯板、聚氨酯、酚醛、岩棉、玻璃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也可以采用其他防火、保温综合性能好的材料,基层面板18设置为竹木纤维板、硅基防火装饰板或金属面板的一种,可根据需要采用在外侧附加装饰面层,主要起支撑作用,中间板20与边板21均与智能控温系统连接,可实现智能化控制,且能自根据用户用电情况自动进行功率调节。中间板20的四周设置有斜面,斜面的底部设置有平台,且斜面和平台用于与边板21的斜面贴合连接,方便中间板20与边板21的固定,中间板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开槽4,开槽4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9,凹槽19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限位环1固定在凹槽19的中部,且限位环1的表面为圆弧状,边板21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且连接杆3与开槽4相匹配,连接杆3贴合在开槽4内,连接杆3上设置有底座8,底座8与凹槽19匹配,底座8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弹簧6,弹簧6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的一端与限位块7固定,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柱5的外表面,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7,限位块7的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斜面,使得限位块7轻松卡进限位环1滑入到凹槽19中,实现限位块7与限位环1的卡接固定。该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罩面保护层11、装饰面板12、绝缘保护层13、均热等电位层14、石墨烯电热膜15、绝热反射层16、保温隔热层17以及基层面板18预制成中间板20与边板21,然后将边板21铺在地上或者墙壁上,然后用中间板20对着边板21的斜面贴合,这时候限位块7进入到凹槽19内,当遇到限位环1时,限位块7压缩弹簧6,限位块7向内移动,而且伸缩杆9的设置能够保证限位块7在水平面上移动,不会出现弹簧6向下压变形的情况,当限位块7穿过限位环1时,弹簧6恢复原状,限位块7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板(20)以及卡接在其侧边的边板(21),所述中间板(20)和边板(21)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面保护层(11)、装饰面板(12)、绝缘保护层(13)、均热等电位层(14)、石墨烯电热膜(15)、绝热反射层(16)、保温隔热层(17)以及基层面板(18);/n所述中间板(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开槽(4),所述开槽(4)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n所述边板(21)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且连接杆(3)与开槽(4)相匹配,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弹簧(6),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7),且限位块(7)与限位环(1)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板(20)以及卡接在其侧边的边板(21),所述中间板(20)和边板(21)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罩面保护层(11)、装饰面板(12)、绝缘保护层(13)、均热等电位层(14)、石墨烯电热膜(15)、绝热反射层(16)、保温隔热层(17)以及基层面板(18);
所述中间板(2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开槽(4),所述开槽(4)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1);
所述边板(21)的一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且连接杆(3)与开槽(4)相匹配,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弹簧(6),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7),且限位块(7)与限位环(1)卡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的一端与限位块(7)固定,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柱(5)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20)的四周设置有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兵袁冀中刘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