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80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和系统,所述网络有源音箱通过音频无缝切换装置与扬声器连接,所述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包括MCU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和电磁开关,所述MCU控制模块获取音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发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向控制电路发送高/低电平,以控制电磁开关的通断电,从而改变音源设备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同时在电磁开关两端上并联二极管,将电磁开关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二极管和线圈构成的回路做功而消耗掉,从而保护了电路中的其它原件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和系统
本技术涉及音频广播行业,尤其涉及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重要的广播播报场合,例如高考听力广播,如果广播播报系统出现意外,如网络广播系统的服务器故障、断网、断电等,造成网络连接失败,无法正常广播,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065610A,公开了音频检测切换模块与系统,该模块包括MCU、控制电路和继电器;MCU用于将来自外部的网络有源音箱的网络音频信号通过第一触点发送至外部的扬声器;外部的网络有源音箱通过第二触点将备份音频信号发发送至外部的扬声器;MCU用于接收外部的网络有源音箱定时发送来的心跳数据包,控制第一触点常闭和第二触点常开;MCU还用于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心跳数据包时,控制第一触点常开和第二触点常闭。但仍存在缺陷:第一,继电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侵入电路,损坏电路元件;第二,网络有源音箱正常工作时,并不能保障与线圈连接的三极管持续处于导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其能解决继电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侵入电路,损坏电路元件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无缝切换系统,其能解决继电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侵入电路,损坏电路元件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其应用于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之间,包括MCU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和电磁开关,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音源设备连接,所述电磁开关与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I/O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与第一电源VCC1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磁开关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磁开关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音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电磁开关,以改变音源设备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优选的,还包括三极管Q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1负极均与电容C2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容C1正极和电容C2正极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100ms。优选的,所述电磁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线圈、静触点以及与线圈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K1和第二动触点K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与线圈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二电源VCC2均与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静触点与扬声器连接,所述第一动触点K1与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K2与网络有源音箱的备用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动触点K1为常闭触点,所述第二动触点K2为常开触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音频无缝切换系统,包括上述的音频无缝切换装置、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所述网络有源音箱的常用音频输出端依次通过音频无缝切换装置的MCU控制模块、控制电路、第一动触点K1、静触点与扬声器连接,所述网络有源音箱的备用音频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动触点K2、静触点与扬声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二极管D2并联到线圈的上,当流过线圈中的电流消失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二极管和线圈构成的回路做功而消耗掉,从而保护了电路中的其它原件的安全,进一步的,将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1负极均与电容C2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容C1正极和电容C2正极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利用第二电源VCC2持续向三极管Q4的基极提供相对稳定的高电平,保持三极管Q4导通,以使得三极管Q3的基极为低电平,以避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的MCU控制模块启动时发出的低电平导致音频出现短暂的停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音频无缝切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在本技术中,所述MCU控制模块为单片机,用于获取网络有源音箱发送的信号,并且向控制电路发送高/低电平,从而改变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网络有源音箱用于向扬声器发送音频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有源音箱在100ms内至少向MCU控制模块发送一个心跳数据包(正常情况下,网络有源音箱每20ms向MCU控制模块发送一个心跳数据包),当网络有源音箱在100ms内没有向MCU控制模块发送一个心跳数据包,则MCU控制模块认定网络有源音箱的常用音频输出端和/或连接到常用音频输出端的线路出现问题,所以MCU控制模块开始向控制电路发送高/低电平,切换至网络有源音箱的备用音频输出端与扬声器连接,从而改变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一种频无缝切换系统,包括音频无缝切换装置、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所述网络有源音箱的常用音频输出端通过音频无缝切换装置与扬声器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其应用于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和电磁开关,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音源设备连接,所述电磁开关与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I/O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与第一电源VCC1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磁开关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磁开关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音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电磁开关,以改变音源设备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其应用于网络有源音箱和扬声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和电磁开关,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音源设备连接,所述电磁开关与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I/O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与第一电源VCC1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磁开关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磁开关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用于获取音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发出的信号来控制电磁开关,以改变音源设备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无缝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极管Q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辉张常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