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57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上设有抗扭转内壳,抗扭转内壳外侧设有抗扭转外壳,抗扭转内壳和抗扭转外壳之间连接有多组抗扭转件,抗扭转件包括环形衔接内板,环形衔接内板远离抗扭转内壳的一侧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转板,抗扭转转板靠近抗扭转外壳的一侧设有环形衔接外板,环形衔接外板与抗扭转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起重机电缆上设置抗扭转结构,可以在电缆受到外界扭转力时对电缆本体进行保护,从而降低外力扭转时对电缆的损坏,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电缆受到外力扭转之后可以对电缆进行恢复,从而降低电缆出现损坏的几率,保护起重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产品,一般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现有的起重机电缆缺乏一定的抗扭转结构,通常是由结缘外皮包覆几组绞合的导线所制成,因此在受到外力扭转时常常会发生外皮与导线脱离甚至撕裂损坏的情况,不仅会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也会导致电缆无法被正常使用,影响起重机的正常工作;同时电缆在受到外力扭转时通常会出现脱离或形变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恢复也会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以解决上述现有起重机电缆缺乏抗扭转恢复结构,导致电缆在受到外力扭转时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上设有抗扭转内壳,所述抗扭转内壳外侧设有抗扭转外壳,所述抗扭转内壳与抗扭转外壳之间连接有多组抗扭转件,所述抗扭转件包括环形衔接内板,所述环形衔接内板远离抗扭转内壳的一侧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转板,所述抗扭转转板靠近抗扭转外壳的一侧设有环形衔接外板,所述环形衔接外板与抗扭转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衔接外板内开凿有抗扭转滑槽,所述抗扭转滑槽内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滑块,所述抗扭转滑块与抗扭转转板对应设置,所述抗扭转滑块远离环形衔接外板的一端与抗扭转转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抗扭转滑块上贯穿开凿有滑孔,多个所述滑孔内滑动设有环形滑柱,所述环形滑柱设于抗扭转滑槽内,所述环形滑柱与滑孔相匹配,环形滑柱穿过抗扭转滑块上开凿的滑孔,使得多个抗扭转滑块通过滑孔在环形滑柱上滑动,在受到外力扭转时抗扭转滑块在抗扭转外壳的带动下可以在抗扭转滑槽内滑动从而降低外力扭转对电缆本体的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衔接内板与环形衔接外板之间设有多个回复弹力绳和回复弹簧,多个所述回复弹力绳和回复弹簧两端均与抗扭转转板固定连接,多个回复弹力绳和回复弹簧间隔连接在相邻的一对抗扭转转板之间,可以在抗扭转转板受到外力扭转运动之后,带动抗扭转转板进行恢复扭转运动,从而对电缆本体进行保护。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衔接内板上开凿有多个扭转槽,多个所述扭转槽与抗扭转转板对应设置,所述扭转槽内设有转轴,所述抗扭转转板靠近扭转槽的一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抗扭转转板通过转轴可以在扭转槽内转动,同时对抗扭转滑块带动抗扭转转板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从而降低外力扭转对电缆本体的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本体内设有多个电缆内芯,多个所述电缆内芯之间设有加强筋,多个所述电缆内芯与加强筋之间形成有内填充层,抗扭转内壳包覆于多个电缆内芯外侧进行保护,同时多个电缆内芯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电缆本体的强度,加强筋可以稳固多个电缆内芯之间的连接,内填充层内填充有抗扭转阻燃填充物,可以配合抗扭转内壳对电缆本体形成第一层保护。进一步地,所述抗扭转内壳与抗扭转外壳之间形成有外填充层,所述外填充层内填充有抗扭转挤压块,抗扭转挤压块填充于多组抗扭转件之间,可以配合抗扭转内壳、抗扭转外壳和抗扭转件对扭转外力形成抵抗,从而对电缆本体进行保护,降低电缆本体出现导线脱落或变形损坏的几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起重机电缆上设置抗扭转结构,可以在电缆受到外界扭转力时对电缆本体进行保护,从而降低外力扭转时对电缆的损坏,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电缆受到外力扭转之后可以对电缆进行恢复,从而降低电缆出现损坏的几率,保护起重机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缆本体、101.电缆内芯、102.加强筋、103.内填充层、2.抗扭转内壳、3.抗扭转外壳、4.抗扭转件、401.环形衔接内板、402.抗扭转转板、403.环形衔接外板、404.抗扭转滑槽、405.抗扭转滑块、406.滑孔、407.环形滑柱、408.回复弹力绳、409.回复弹簧、410.扭转槽、411.转轴、5.外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参图1-图4所示,包括电缆本体1,电缆本体1上设有抗扭转内壳2,电缆本体1内设有多个电缆内芯101,多个电缆内芯101之间设有加强筋102,多个电缆内芯101与加强筋102之间形成有内填充层103,抗扭转内壳2包覆于多个电缆内芯101外侧进行保护,同时多个电缆内芯101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电缆本体1的强度,加强筋102可以稳固多个电缆内芯101之间的连接,内填充层103内填充有抗扭转阻燃填充物,可以配合抗扭转内壳2对电缆本体1形成第一层保护。参图1-图2所示,抗扭转内壳2外侧设有抗扭转外壳3,抗扭转外壳3和抗扭转内壳2均采用抗扭转材料,使得抗扭转内壳2和抗扭转外壳3相互配合对电缆本体1进行多重保护,从而降低外力扭曲时对电缆本体1的损坏,抗扭转内壳2和抗扭转外壳3之间连接有多组抗扭转件4,抗扭转件4可以在电缆本体1受到外力扭转时对电缆本体1进行保护,从而提高电缆本体1的使用寿命,抗扭转内壳2和抗扭转外壳3之间形成有外填充层5,外填充层5内填充有抗扭转挤压块,抗扭转挤压块填充于多组抗扭转件4之间,可以配合抗扭转内壳2、抗扭转外壳3和抗扭转件4对扭转外力形成抵抗,从而对电缆本体1进行保护,降低电缆本体1出现导线脱落或变形损坏的几率。参图2-图4所示,抗扭转件4包括环形衔接内板401,环形衔接内板401与抗扭转内壳2外壁固定连接,环形衔接内板401远离抗扭转内壳2的一侧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转板402,环形衔接内板401的设置使得抗扭转转板402的转动更加稳定,抗扭转转板402靠近抗扭转外壳3的一侧设有环形衔接外板403,环形衔接外板403与抗扭转外壳3内壁固定连接,环形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上设有抗扭转内壳(2),所述抗扭转内壳(2)外侧设有抗扭转外壳(3),所述抗扭转内壳(2)与抗扭转外壳(3)之间连接有多组抗扭转件(4),所述抗扭转件(4)包括环形衔接内板(401),所述环形衔接内板(401)远离抗扭转内壳(2)的一侧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转板(402),所述抗扭转转板(402)靠近抗扭转外壳(3)的一侧设有环形衔接外板(403),所述环形衔接外板(403)与抗扭转外壳(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衔接外板(403)内开凿有抗扭转滑槽(404),所述抗扭转滑槽(404)内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滑块(405),所述抗扭转滑块(405)与抗扭转转板(402)对应设置,所述抗扭转滑块(405)远离环形衔接外板(403)的一端与抗扭转转板(40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上设有抗扭转内壳(2),所述抗扭转内壳(2)外侧设有抗扭转外壳(3),所述抗扭转内壳(2)与抗扭转外壳(3)之间连接有多组抗扭转件(4),所述抗扭转件(4)包括环形衔接内板(401),所述环形衔接内板(401)远离抗扭转内壳(2)的一侧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转板(402),所述抗扭转转板(402)靠近抗扭转外壳(3)的一侧设有环形衔接外板(403),所述环形衔接外板(403)与抗扭转外壳(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衔接外板(403)内开凿有抗扭转滑槽(404),所述抗扭转滑槽(404)内转动设有多个抗扭转滑块(405),所述抗扭转滑块(405)与抗扭转转板(402)对应设置,所述抗扭转滑块(405)远离环形衔接外板(403)的一端与抗扭转转板(40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扭转自恢复起重机电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抗扭转滑块(405)上贯穿开凿有滑孔(406),多个所述滑孔(406)内滑动设有环形滑柱(407),所述环形滑柱(407)设于抗扭转滑槽(404)内,所述环形滑柱(407)与滑孔(406)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晋熔孙如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凡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