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54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其中,边框组件包括壳体、面板、控制电路板和卡紧机构,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壳体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面板封堵开口,面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面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面,控制电路板上对应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卡紧机构固定在壳体内,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支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卡紧机构,使得安装控制电路板的支架能够被此卡紧机构卡紧在壳体内,在外部设备插拔于插口时,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面板不易与壳体分离,即面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边框组件和包含此边框组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设备上一般设置有按键板,按键板上设置有按键、插口和指示灯等结构,按键板固定在显示设备的边框内,边框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面板,按键板固定在面板的内侧面,面板上对应按键板上的部件开设避让孔。现有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面板和壳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在外置设备与插口插拔时,会因为外置设备与插口过紧而出现误将面板从壳体上扯下的情况,极易损坏按键板,并对使用者造成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其面板固定稳固。提供一种边框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面板,所述面板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所述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卡紧机构,使得安装控制电路板的支架能够被此卡紧机构卡紧在壳体内,在外部设备插拔于插口时,在卡紧机构的作用下,面板不易与壳体分离,即面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卡珠,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固定座内具有安装槽,所述卡珠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卡珠能够缩回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卡珠朝向所述安装槽外移动的运动趋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珠卡接配合的卡槽。通过设置弹性可移动的卡珠和支架上卡槽相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支架卡入以及支架的固定,同时由于卡珠表面呈圆弧状,所以对支架的磨损较小。另外,由于卡珠和卡槽安装时存在位置干涉的情况,固定座内的安装槽可以为卡珠卡入卡槽时提供位移空间,弹性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安装时,卡珠向固定座内部移动时会进一步压缩弹性件,当卡珠卡入卡槽后,弹性件的弹力可以使卡珠回到初始位置,并通过弹力实现卡珠和卡槽之间的卡紧。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卡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紧机构的所述卡珠相对设置。通过在支架相对的两端均设置卡紧机构,可以从支架的两侧对支架进行卡紧,对支架的限制作用更强,使支架和壳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面板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壳体上。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转角位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支架插接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固定座设置有所述卡珠的一侧面相连接。通过设置引导斜面,可以在安装时引导支架移动,降低支架和壳体之间的安装难度,同时还能降低支架与固定座之间的磨损。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紧机构为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或,所述卡紧机构为插销机构,所述插销机构包括插销和与所述插销连接的弹簧,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插销插接的插孔,所述插销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弹簧与所述插销连接,始终具有驱动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插接的运动趋势;或,所述卡紧机构为第一磁吸组件,所述支架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连接。支架通过卡扣机构、插销机构以及磁吸组件等方式固定在壳体内,不仅可以使支架的固定更加稳定,还能使支架的拆装更加方便,降低制造难度。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包括基板和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板为网板,所述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覆有布层。外板包覆布层可以使显示装置外部颜色均匀,减少电镀或者喷涂时的色差,更加美观。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外板间隔设置。此设计可以避免在网板结构的外板上开孔,简化工艺。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外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镀层或涂层,所述镀层或所述涂层的颜色与所述布层的颜色一致。镀层或涂层的颜色与布层保持一致可以使显示装置更加美观。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上设置导光部件,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导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内。发光部件采用导光部件的方式实现导光,可以避免发光部件外露,减少发光部件被破坏的几率。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光部件为指示灯、红外灯和光感中的至少一种。指示灯可以表示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红外灯和光感可以综合人员位置信息和环境亮度信息从而自动调节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作为边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磁吸组件连接。面板和壳体之间通过磁吸组件实现固定,使得二者之间无螺丝连接,降低了拆装难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边框组件。显示装置的可拆卸面板和壳体之间的卡紧机构可以保证在外部设备插拔插口时面板不从壳体上脱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边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边框组件局部分解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容纳腔;2、面板;21、基板;211、第一避让孔;212、第二避让孔;22、外板;221、网板;222、布层;223、通孔;3、支架;31、卡槽;4、控制电路板;41、插口;42、导光柱;5、固定座;51、安装槽;52、引导斜面;6、卡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边框组件包括壳体1、面板2、控制电路板4、支架3和卡紧机构,壳体1内部设有容纳腔11,壳体1设有与容纳腔11之间连通的开口,开口通过面板2封堵,面板2和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磁吸组件连接,面板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通过支架3固定有控制电路板4,控制电路板4上设有插口41,面板2对应插口41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孔211,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n面板,所述面板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n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n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所述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面板,所述面板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设置有插口;
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卡紧机构能够卡紧所述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卡珠,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固定座内具有安装槽,所述卡珠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卡珠能够缩回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始终具有驱动所述卡珠朝向所述安装槽外移动的运动趋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珠卡接配合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卡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紧机构的所述卡珠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转角位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支架插接的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固定座设置有所述卡珠的一侧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为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或,
所述卡紧机构为插销机构,所述插销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荣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