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架构、集成板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485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络架构、集成板卡及计算机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网络架构包括第一有线网络模块、第二有线网络模块、第一交换机芯片和第一PHY芯片;所述第一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一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网络架构通过内置的交换机芯片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级联,不需要通过每一个级联节点计算机的PHY芯片对以太网数据进行转换,以及CPU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转发,解决了多级转换导致的以太网信号高延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架构、集成板卡及计算机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网络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架构、集成板卡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中,往往存在多台计算机,而多台计算机都会存在上传生产数据至云端和集控的需求。在上传生产数据的场景下,如图1所示,每台计算机都需要一条网线接入,这就需要从交换机大量引出网线到每台计算机,线多且长,且布线复杂。在需要集控的场景下,云端需要同时对多台计算机进行操控,需要将每台计算机进行级联,如果不是每台计算机都额外连接可上网的网线,那么集控的方式就如图2所示,计算机接收到以太网信号后经过PHY芯片转换成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后发送给CPU,然后由CPU转发至另外一个PHY芯片,该PHY芯片将信号变成以太网信号传输到下一台计算机,上述的多级转换使得以太网信号产生高延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架构、集成板卡及计算机设备,通过内置的交换机芯片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级联,不需要通过每一个级联节点计算机的PHY芯片对以太网数据进行转换,以及CPU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转发,解决了多级转换导致的以太网信号高延时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架构,包括第一有线网络模块、第二有线网络模块、第一交换机芯片和第一PHY芯片;所述第一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一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可选的,还包括第三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三有线网络模块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连接。可选的,还包括第四有线网络模块、第五有线网络模块、第二交换机芯片和第二PHY芯片;所述第二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四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五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还与所述第四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五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可选的,还包括第六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六有线网络模块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与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为RJ45接线端子。可选的,所述PHY芯片为RTL8152或RTL8153芯片。可选的,所述交换机芯片为RTL8367N芯片。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板卡,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网络架构。可选的,所述集成板卡为计算机主板或网卡。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CPU和如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集成板卡,所述CPU与所述第一PHY芯片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多个有线网络模块通过交换机芯片与PHY芯片连接,使得当多台计算机需要组成同一局域网络,或者需要加入同一以太网络时,不需要每台计算机都通过网线与外部的交换机连接,而是将每台计算机的有线网络模块之间进行级联即可,并且上述的级联通过交换机芯片来实现,不需要通过每一个级联节点计算机的PHY芯片对以太网数据进行转换,以及CPU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转发,解决了多级转换导致的以太网信号高延时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一个例子中计算机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多台计算机级联时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多台计算机级联时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板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在图1的例子中,计算机(PC)中设置有三个RJ45接口,并分别通过三块PHY(PhysicalLayer)芯片实现CPU与每个RJ45接口之间的网络数据信号传输。在需要上传生产数据时,每台计算机都需要通过其中一个RJ45接口连接交换机,并通过交换机连接服务端,但这一连接方式需要从交换机连接大量网线至每台计算机,线多且长,且布线复杂。在图2的例子中,在需要集控的场景下,云端服务器需要同时对多台计算机进行操控,需要将每台计算机进行级联,如果不是每台计算机都额外连接可上网的网线,那么集控的方式就如图2所示,计算机PC1通过RJ45接口接收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以太网信号后,PHY芯片将以太网信号转换成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后发送给CPU,然后由CPU将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转发至另外一个PHY芯片,该PHY芯片将信号变成以太网信号后,通过与其连接的RJ45接口传输到下一台计算机PC2,PC2再进行与PC1相同的操作后,继续将以太网信号传递给PC3。上述的多级转换虽然不需要通过每一台计算机连接云端服务器,但每一台计算机都需要PHY芯片将信号转换为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后发送给CPU,再由CPU将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转发至另外一个PHY芯片,使得信号传输的延迟增加,以太网信号产生高延时的问题。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网络架构包括第一有线网络模块11、第二有线网络模块12、第一交换机芯片21和第一PHY芯片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架构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的主板,或者是应用于计算机的网卡。所述第一PHY芯片31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并将以太网信号转换成USB或者PCIE协议信号后发送给CPU。当该网络架构应用于计算机的主板时,所述第一PHY芯片31通过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CPU连接,当该网络架构应用于计算机的网卡时,当网卡插入主板的插槽,所述第一PHY芯片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有线网络模块、第二有线网络模块、第一交换机芯片和第一PHY芯片;/n所述第一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n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一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有线网络模块、第二有线网络模块、第一交换机芯片和第一PHY芯片;
所述第一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
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一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与所述第一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三有线网络模块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四有线网络模块、第五有线网络模块、第二交换机芯片和第二PHY芯片;
所述第二PHY芯片用于与计算机的CPU连接;
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分别与所述第四有线网络模块、所述第五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二PHY芯片连接,使得所述CPU还与所述第四有线网络模块和所述第五有线网络模块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入同一有线网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进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