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137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包括蜂窝陶瓷主体,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内腔插接有导管,相邻所述导管通过U型管首尾相连,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右侧壁表面安装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由输送管、第一不锈钢网、第二不锈钢网和过滤海绵组成,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左侧壁表面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外壁四角均安装有护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供水管和出水管,可将自来水输入和输出导管中,使得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对导管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便于完成热交换,通过过滤机构,又能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通过护角、卡套和加强连杆,又能提高蜂窝陶瓷主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
本技术涉及蜂窝陶瓷
,具体为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
技术介绍
蜂窝陶瓷是一种结构似蜂窝形状的新型陶瓷产品。由最早使用在小型汽车尾气净化广泛应用在化工、电力、冶金、石油、电子电器、机械等工业中,而且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但是,现有的蜂窝陶瓷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蜂窝陶瓷结构在使用时,不方便工作人员将蜂窝陶瓷结构内储存的热量导出,从而降低了蜂窝陶瓷结构中的余热,进而浪费了能源,并且现有的蜂窝陶瓷结构自身的结构强度不足,进而容易使得蜂窝陶瓷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蜂窝陶瓷结构在使用时,不方便工作人员将蜂窝陶瓷结构内储存的热量导出,从而降低了蜂窝陶瓷结构中的余热,进而浪费了能源,并且现有的蜂窝陶瓷结构自身的结构强度不足,进而容易使得蜂窝陶瓷结构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包括蜂窝陶瓷主体,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内腔插接有导管,相邻所述导管通过U型管首尾相连,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右侧壁表面安装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由输送管、第一不锈钢网、第二不锈钢网和过滤海绵组成,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左侧壁表面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蜂窝陶瓷主体外壁四角均安装有护角,所述蜂窝陶瓷主体表面安装有卡套,相邻所述卡套通过加强连杆相连,且加强连杆具体设有两组,通过供水管,可外接自来水,从而能够将自来水输送至导管中,进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对导管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便于完成热交换,同时出水管又能将加热后的水导出,通过过滤机构,又能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通过护角、卡套和加强连杆,又能提高蜂窝陶瓷主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蜂窝陶瓷主体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导管设有若干组,且多组导管呈阵列分布,从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对导管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供水管、导管和出水管经U型管依次串接相连,从而能够通过供水管外接自来水,进而能够将自来水输送至导管中。优选的,所述输送管内腔一侧安装有第一不锈钢网,所述输送管内腔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不锈钢网,所述过滤海绵设置于第一不锈钢网和第二不锈钢网之间,既能使得第一不锈钢网和第二不锈钢网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又能对过滤海绵进行限位固定,通过过滤海绵,可对流经的水进行再次过滤,进一步的提高了流入导管的安全,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优选的,所述卡套具体设有三组,且卡套内径大小与蜂窝陶瓷主体外径大小相同,从而能够提高卡套对蜂窝陶瓷主体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卡套顶部表面安装有吊环,从而能够方便工作对蜂窝陶瓷主体进行吊装,以便于后期蜂窝陶瓷主体的安装固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蜂窝陶瓷主体内腔插接有导管,从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对导管进行加热,通过供水管外接自来水,从而能够将自来水输送至导管中,由于导管被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进行加热处理,从而能够使得导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处理,以便于能够起到交换的作用,通过U型管,又能对多组导管连接,进而能够充分利用蜂窝陶瓷主体中的余热,通过出水管,可有效的将导管中加热的水导出,以便于后期的利用。(2)本技术通过在供水管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并且过滤机构中的第一不锈钢网和第二不锈钢网,可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又能对过滤海绵进行限位固定,同时过滤海绵又能对流经的水进行再次过滤,进一步的提高了流入导管的安全,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3)本技术通过护角,从而能够对蜂窝陶瓷主体四角均加固,进而提高蜂窝陶瓷主体的使用安全,并且卡套,又能够提高卡套对蜂窝陶瓷主体结构强度,由于相邻卡套通过加强连杆相连,且加强连杆具体设有两组,可进一步的提高蜂窝陶瓷主体的强度和寿命,通过吊环,从而能够方便工作对蜂窝陶瓷主体进行吊装,以便于后期蜂窝陶瓷主体的安装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U型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蜂窝陶瓷主体;2、导管;3、U型管;4、供水管;5、过滤机构;501、输送管;502、第一不锈钢网;503、第二不锈钢网;504、过滤海绵;6、出水管;7、护角;8、卡套;9、吊环;10、加强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包括蜂窝陶瓷主体1,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内腔插接有导管2,相邻所述导管2通过U型管3首尾相连,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右侧壁表面安装有供水管4,所述供水管4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由输送管501、第一不锈钢网502、第二不锈钢网503和过滤海绵504组成,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左侧壁表面底部设有出水管6,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外壁四角均安装有护角7,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表面安装有卡套8,相邻所述卡套8通过加强连杆10相连,且加强连杆10具体设有两组,通过供水管4,可外接自来水,从而能够将自来水输送至导管2中,进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1中的余热对导管2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便于完成热交换,同时出水管6又能将加热后的水导出,通过过滤机构5,又能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2,通过护角7、卡套8和加强连杆10,又能提高蜂窝陶瓷主体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蜂窝陶瓷主体1的使用寿命。所述导管2设有若干组,且多组导管2呈阵列分布,从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1中的余热对导管2进行加热。所述供水管4、导管2和出水管6经U型管3依次串接相连,从而能够通过供水管4外接自来水,进而能够将自来水输送至导管2中。所述输送管501内腔一侧安装有第一不锈钢网502,所述输送管501内腔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不锈钢网503,所述过滤海绵504设置于第一不锈钢网502和第二不锈钢网503之间,既能使得第一不锈钢网502和第二不锈钢网503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又能对过滤海绵504进行限位固定,通过过滤海绵504,可对流经的水进行再次过滤,进一步的提高了流入导管2的安全,防止自来水中的杂质堵塞导管2。所述卡套8具体设有三组,且卡套8内径大小与蜂窝陶瓷主体1外径大小相同,从而能够提高卡套8对蜂窝陶瓷主体1结构强度。所述卡套8顶部表面安装有吊环9,从而能够方便工作对蜂窝陶瓷主体1进行吊装,以便于后期蜂窝陶瓷主体1的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在工作时,通过在蜂窝陶瓷主体1内腔插接有导管2,并且导管2设有若干组,同时多组导管2呈阵列分布,从而能够使得蜂窝陶瓷主体1中的余热对导管2进行加热,由于相邻导管2通过U型管3首尾相连,并且供水管4、导管2和出水管6经U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包括蜂窝陶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内腔插接有导管(2),相邻所述导管(2)通过U型管(3)首尾相连,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右侧壁表面安装有供水管(4),所述供水管(4)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由输送管(501)、第一不锈钢网(502)、第二不锈钢网(503)和过滤海绵(504)组成,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左侧壁表面底部设有出水管(6),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外壁四角均安装有护角(7),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表面安装有卡套(8),相邻所述卡套(8)通过加强连杆(10)相连,且加强连杆(10)具体设有两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构,包括蜂窝陶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内腔插接有导管(2),相邻所述导管(2)通过U型管(3)首尾相连,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右侧壁表面安装有供水管(4),所述供水管(4)一端串接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由输送管(501)、第一不锈钢网(502)、第二不锈钢网(503)和过滤海绵(504)组成,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左侧壁表面底部设有出水管(6),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外壁四角均安装有护角(7),所述蜂窝陶瓷主体(1)表面安装有卡套(8),相邻所述卡套(8)通过加强连杆(10)相连,且加强连杆(10)具体设有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蜂窝陶瓷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光辉樊国栋黄知龙樊齐彬黄守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东大高温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