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调机以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03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空调机以及空调室内机,分体式空调机包括室内机、室外机、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机箱、第一换热器、压缩机、降噪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噪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固定,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首尾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压缩机安装在室内机里,室外机重量大大减轻,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空调机以及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领域,具体涉及分体式空调机以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分体空调机中,空调器包含的零件中压缩机的重量较大,而蒸发器安装在室内机里,压缩机安装在室外机里,就造成室外机体积较大,重量也很大,室外机安装在外墙上,极其笨重,需要3、4个安装工人,而且安装过程异常危险,甚至可能导致安装工人发生意外;笨重的室外机使用时间久了,固定物锈蚀,损坏,还容易造成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空调机以及空调室内机,其特点是压缩机安装在室内机里,室外机重量大大减轻,便于安装。其技术方案如下:分体式空调机,包括室内机、室外机、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机箱、第一换热器、压缩机、降噪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噪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固定,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首尾相连。进一步地,包括第一风机、第一电机、第一导风筒,所述第一机箱上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环形,所述第一导风筒一端衔接所述第一换热器轴向上的末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箱包括支撑柱、面板、后板、底板、过滤网、第一风机网罩、接水盘,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相对设置,所述底板和所述过滤网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所述支撑柱固定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风机网罩盖合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箱包括支撑柱、顶板、底板、过滤网、散流器、接水盘,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散流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出风口上,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导风筒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降噪装置为密封降噪筒,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密封降噪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机箱内,所述第二机箱上设有第二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箱内还设有第二风机、第二电机、第二导风筒,所述第二换热器呈弧形,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侧,所述第二导风筒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机。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风机网罩,所述第二风机网罩盖合于所述第二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换热管和金属翅片,所述金属翅片套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换热管弯曲。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机箱、压缩机、降噪装置、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噪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机箱内,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固定且对应设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室内机安装在室内,室外机安装在室外,第一换热器、压缩机、第二换热器、节流元件首尾相连,连接的管道内有制冷剂,压缩机对制冷剂加压,制冷时,加压后的制冷剂流向第二换热器内液化放热,然后经过节流元件节流后,到达第一换热器汽化吸热,再回到压缩机;制热时,加压后的制冷剂直接流向第一换热器内液化放热。在此过程中,压缩机需要不停地压缩气体,压缩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噪声,干扰正常生活,将压缩机和降噪装置固定且对应设置,降噪装置对压缩机降噪,消减噪声后的压缩机与第一换热器一同固定在室内机上,室外机的重量大大减少,安装室外机变得容易。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图1是本技术室内机主视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室内机俯视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室外机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A方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密封降噪筒、压缩机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换热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室内机、室外机安装简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室内机主视透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室内机俯视透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室内机,101、第一机箱,1011、支撑柱,1012、底板,1013、过滤网,1014、面板,1015、后板,1016、顶板,102、第一换热器、103、第一风机、104、第一电机,105、第一导风筒,106、第一出风口,107、第一风机网罩,108、接水盘,109、散流器,20、室外机,201、第二机箱,202、第二换热器,203、第二风机,204、第二电机,205、第二导风筒,206、第二出风口,207、第二风机网罩,30、节流元件,401、压缩机,402、密封降噪筒,501、换热管,502、金属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该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毫无疑义,与本技术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如图1至图7所示,分体式空调机,包括室内机10、室外机20、节流元件30,所述室内机10包括第一机箱101、第一换热器102、压缩机401、降噪装置、第一风机103、第一电机104、第一导风筒105,所述第一机箱101包括支撑柱1011、面板1014、后板1015、底板1012、过滤网1013、第一风机网罩107、接水盘108,所述降噪装置为密封降噪筒402。所述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室外机、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机箱、第一换热器、压缩机、降噪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噪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固定,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首尾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室外机、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机箱、第一换热器、压缩机、降噪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噪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固定,所述降噪装置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首尾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机、第一电机、第一导风筒,所述第一机箱上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环形,所述第一导风筒一端衔接所述第一换热器轴向上的末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分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箱包括支撑柱、面板、后板、底板、过滤网、第一风机网罩、接水盘,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相对设置,所述底板和所述过滤网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所述支撑柱固定所述面板和所述后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风机网罩盖合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分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箱包括支撑柱、顶板、底板、过滤网、散流器、接水盘,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宇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