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6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包括减压池水箱、进水阀门井、出水阀门井、进水管、出水管、浮标和转力杆,减压池水箱内设置进水口阀门井和出水口阀门井,具备人工操作的空间;当较大压力的水流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管阀门井时,部分水流通过旁通管流入到出水管阀门井并从出水管输出;同时,经进水管流入的部分水流通过进水口流入减压池水箱;减压池水箱内水量增加时浮标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浮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力杆作用于进水蝶阀控制进水;当减压池水箱的水量达到一定水量时,通过打开出水口阀门井里的阀门进行向外输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减压效率高、防冻保温、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
本技术属于引输水管道的减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
技术介绍
输水管道工程的减压过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部分,工程对减压池设计和建设的标准性强并安全要求高。目前输水管道工程使用的减压池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费用高、使用期不长、易受污染、减压效果不理想、效率低等问题,加大整体工程费用而达不到预期的减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该减压池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建设费用低、减压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有效避免外界污染,便于人工操作和清理,安全性高,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减压工程所需费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减压池水箱、进水阀门井、出水阀门井、进水管、出水管、浮标和转力杆,所述减压池水箱内一侧设置进水阀门井,另一侧设置出水阀门井,所述进水阀门井内贯穿设置进水管,所述出水阀门井内贯穿设置出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旁通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伸出进水阀门井的进水管出水口上设置进水蝶阀,所述进水蝶阀通过转力杆连接浮标,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管进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与输水主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管出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与输水主管道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和压力表。优选的,所述浮标为浮力球,转力杆为具有一定浮力的硬质杆,进水蝶阀垂直于水面设置,转力杆固定在进水蝶阀的蝶阀开关上。当较大压力的水流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阀门井时,部分水流通过旁通管流入到出水阀门井并从出水管输出;同时,经进水管流入的另一部分水流流入减压池水箱内的存水空间释放压力;减压池水箱内水量增加时浮标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浮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力杆作用于进水蝶阀使其转动,即能控制进水管出水口的水流直至进水管出水口不再出水。减压池水箱内压力释放后的水通过出水管再次进入输水主管道时管道内压力减到初始压力或目标压力值。优选的,所述减压池水箱上端面开设三个出入口,三个出入口中的两个分别通往进水阀门井和出水阀门井,剩下一个出入口通往减压池水箱内进水阀门井和出水阀门井之间的存水空间,三个所述出入口上均设置活动盖板,三个所述出入口下方均设置爬梯。通过出入口能进入减压池水箱、进水阀门井和出水阀门井内进行检修和清理工作。优选的,所述减压池水箱上设置排气管,在所述减压池水箱出水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溢流管和排水管,排水管用于排空积水方便检修清理,溢流管能避免减压池水箱内的水位超限。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在连通旁通管的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进水管阀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一个出水管阀门,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两个旁通管阀门。进水管上设置的压力表相比进水管阀门更靠近进水管进水口,出水管上设置的压力表相比于出水管阀门更靠近出水管出水口。优选的,所述减压池水箱由保温材料制成,避免减压池水箱内存水结冰封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建设费用低、减压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有效避免外界污染,便于人工操作和清理,安全性高,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减压工程所需费用。2、本技术通过浮标上浮带动转力杆转动从而使进水蝶阀缓缓关闭,当水位下降时进水蝶阀再缓缓开启,阀门控制方法科学合理,故障率低,无需人工操作,成本低廉,故障率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浮标和进水蝶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压池水箱;2—进水阀门井;3—出水阀门井;4—进水管;5—出水管;6—浮标;7—转力杆;8—旁通管;9—进水蝶阀;10—压力表;11—出入口;12—活动盖板;13—爬梯;14—排气管;15—溢流管;16—排水管;17—进水管阀门;18—出水管阀门;19—旁通管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长方体状减压池水箱1、进水阀门井2、出水阀门井3、进水管4、出水管5、浮标6和转力杆7,所述减压池水箱1内左侧设置进水阀门井2,减压池水箱1内右侧设置出水阀门井3,减压池水箱1、进水阀门井2和出水阀门井3之间相互独立,所述进水阀门井2内贯穿设置进水管4,所述出水阀门井3内贯穿设置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通过旁通管8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所述进水管4伸出进水阀门井2的进水管出水口上设置进水蝶阀9,所述进水蝶阀9通过转力杆7连接浮标6,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管进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与输水主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5的出水管出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与输水主管道连通,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上均设置有阀门和压力表10。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标6为空心橡胶浮力球,转力杆7为木质杆,转力杆7上涂覆防水漆,进水蝶阀9垂直于水面设置,转力杆7固定在进水蝶阀9的蝶阀开关上。当较大压力的水流通过进水管4进入进水阀门井2时,部分水流通过旁通管8流入到出水阀门井3并从出水管5输出;同时,经进水管4流入的另一部分水流流入减压池水箱1内的存水空间释放压力;减压池水箱1内水量增加时浮标6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浮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力杆7作用于进水蝶阀9使其转动,即能控制进水管出水口的水流直至进水管出水口不再出水。减压池水箱1内压力释放后的水通过出水管5再次进入输水主管道时管道内压力减到初始压力或目标压力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压池水箱1上端面开设三个出入口11,三个出入口11中的两个分别通往进水阀门井2和出水阀门井3,剩下一个出入口11通往减压池水箱1内进水阀门井2和出水阀门井3之间的存水空间,三个所述出入口11上均设置活动盖板12,三个所述出入口11下方均设置爬梯13。通过出入口11能进入减压池水箱1、进水阀门井2和出水阀门井3内进行检修和清理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压池水箱1上设置排气管14,在所述减压池水箱1出水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溢流管15和排水管16,排水管16用于排空积水方便检修清理,溢流管15能避免减压池水箱1内的水位超限。排水管16上设置排水管阀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上在连通旁通管8的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进水管阀门17,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一个出水管阀门18,所述旁通管8上设置有两个旁通管阀门19。进水管4上设置的压力表10相比进水管阀门17更靠近进水管进水口,出水管5上设置的压力表10相比于出水管阀门18更靠近出水管出水口。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压池水箱1由保温钢板制成,避免减压池水箱1内存水结冰封冻。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池水箱(1)、进水阀门井(2)、出水阀门井(3)、进水管(4)、出水管(5)、浮标(6)和转力杆(7),所述减压池水箱(1)内一侧设置进水阀门井(2),另一侧设置出水阀门井(3),所述进水阀门井(2)内贯穿设置进水管(4),所述出水阀门井(3)内贯穿设置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通过旁通管(8)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所述进水管(4)伸出进水阀门井(2)的进水管出水口上设置进水蝶阀(9),所述进水蝶阀(9)通过转力杆(7)连接浮标(6),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管进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所述出水管(5)的出水管出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上均设置有阀门和压力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池水箱(1)、进水阀门井(2)、出水阀门井(3)、进水管(4)、出水管(5)、浮标(6)和转力杆(7),所述减压池水箱(1)内一侧设置进水阀门井(2),另一侧设置出水阀门井(3),所述进水阀门井(2)内贯穿设置进水管(4),所述出水阀门井(3)内贯穿设置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通过旁通管(8)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所述进水管(4)伸出进水阀门井(2)的进水管出水口上设置进水蝶阀(9),所述进水蝶阀(9)通过转力杆(7)连接浮标(6),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管进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所述出水管(5)的出水管出水口穿过减压池水箱(1),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上均设置有阀门和压力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卧式减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6)为浮力球。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它尔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水科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