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64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包括帐篷,架设杆,地布,所述帐篷四角处开门,左侧一端开有病患入口,病患出口,右侧一端开有医护入口,医护出口,所述帐篷两侧墙及两山墙分别设有窗体,所述帐篷内部加装隔离帘,将帐篷内部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第一病区、第二病区,所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通过隔离帘分为多个隔间病室,每个隔间病室进入前的隔离帘上设置单独的透明窗体和隔间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设计简单,制作相对容易,可量产,搭建和撤收容易,携带方便,可撤下洗消;内部设计符合传染隔离的需要,便于大量隔离病室的扩展,能够满足一定的野战隔离救护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
本技术属于野战医用帐篷领域,涉及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
技术介绍
野战传染病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来临时在野外收治传染病患者。传染病病源种类复杂难辨,有些疾病传染性极强,如埃博拉出血热、SARS等。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的关键措施,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可目前我国尚无制式的野战传染病帐篷。现有的矩5拱Ⅵ型折叠式网架帐篷,虽然搭建和撤收容易,撤收折叠后体积小,携带方便,并且细节周密,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可撤下消洗,但都不具有隔离控制传染的效果,不能满足一定的野战隔离救护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原有矩5拱Ⅵ型折叠式网架帐篷基础上,充分结合原有帐篷的结构特点,在其内部设计加装隔离帘,形成具有野战传染病隔离功能的帐篷。在其内部能够实行分区,有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同时每个病人又有各自独立的病室,达到隔离的目的。将帐篷隔离成多个独立隔间和合理的功能分区。如果同时收住多个病人时病人间隔进入自己隔间病室,避免相互近距离接触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经医护人员出入口进入清洁通道,伤病员经另一侧的病患出入口进入从而形成隔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包括帐篷,架设杆,地布,所述帐篷与骨架为一体化,为折叠式网架,方便快速实现架设和撤收,所述帐篷四角处开门,所述帐篷左侧一端开有病患入口,另一端开有病患出口,所述帐篷右侧一端开有医护入口,另一端开有医护出口,所述帐篷两侧墙及两山墙分别设有窗体,窗体上设有可方便撤收的卷帘,所述帐篷通过拉绳连接三角桩固定,配有地布,所述帐篷内部为避免医护和患者交叉感染隔离的需要,加装隔离帘,隔离帘将帐篷内部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第一病区、第二病区,所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镜像对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通过隔离帘分为多个隔间病室,每个隔间病室进入前的隔离帘上设置单独的透明窗体,方便医护观察病患状况,设置隔间门,方便病患和医护的进出,所述每个隔间病室的外侧墙上还有帐篷两侧墙的窗体,用于通风透气和使用自然光照明,所述架设杆与帐篷活动连接,支撑帐篷主体。本技术中,所述帐篷内部的病患入口、病患出口与污染区之间的隔离帘上均设有隔间门,所述帐篷内部的污染区与潜在污染区的隔离帘上设有隔间门,所述帐篷内部潜在污染区与清洁区的隔离帘上设有隔间门,所述帐篷内部的医护入口、医护出口与清洁区之间的隔离帘上均设有隔间门。本技术中,所述帐篷两侧墙的窗体将电灯电线由此处引入隔间病室内部,满足夜间电灯照明需要和紫外线灯消毒。本技术中,所述隔离帘上设有隔间门的,隔离帘与隔间门上均设有自上而下子母粘扣设计,侧方卷帘,开闭方便。本技术中,所述帐篷里料为涂银牛津布,所述帐篷内部隔离帘布料采用与帐篷里料相同的涂银牛津布,这种布料防水密闭,可起到有效隔离的作用,而且搭建后和原帐篷融为一体,匹配效果好。本技术中,所述病患入口设有病患入口标志、病患出口设有病患出口标志、医护入口设有医护入口标志、医护出口设有医护出口标志,方便区分出入口。。本技术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利用原有网架帐篷,形成传染病专用的隔离帐篷,不破坏原有帐篷的结构,便于大量隔离病室的扩展,能够满足一定的野战隔离救护的需要。2、帐篷设计符合传染隔离的需要,每个病室相对独立、封闭。3、搭建和撤收容易,撤收折叠后体积小,携带方便。4、设计简单,制作相对容易,可量产。5、细节周密,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伤病患人住舒适,无憋闷感;各个隔室的门采用子母粘扣,侧方卷帘,开闭方便。6、充分利用原有帐篷的空间,每个隔间空间充裕,便于治疗的展开。7、可以撤下洗消,反复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内部的俯视机构示意图一。图2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外部结构示意图二。图3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内部显示有第一病区的示意图三。图4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去掉病患区的部分帐篷示意图四。图5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内部显示有第二病区的示意图五。图6显示为本技术帐篷去掉医护区的部分帐篷示意图六。图7显示为本技术帐篷病患入口、病患出口、医护入口、医护出口的标志图。图1-7中:1-第一病区,2-第二病区,3-病患入口,4-病患出口,5-医护入口,6-医护出口,7-污染区,8-潜在污染区,9-清洁区,100-窗体,101-帐篷主体两侧墙,102-两山墙,200-透明窗体,201-隔间门,202-隔离帘,301-病患入口标志,302-病患出口标志,303-医护入口标志,304-医护出口标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装置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技术中,为了便与描述,将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本技术中,在提供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中,透明窗体200,隔间门201,隔离帘202,301-病患入口标志,302-病患出口标志,303-医护入口标志,304-医护出口标志都能通过普通市场途径采购选型或者定制获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包括帐篷,架设杆,地布,所述帐篷与骨架为一体化,为折叠式网架,方便快速实现架设和撤收,所述帐篷四角处开门,所述帐篷左侧一端开有病患入口3,另一端开有病患出口4,所述帐篷右侧一端开有医护入口5,另一端开有医护出口6,所述帐篷两侧墙101及两山墙102分别设有窗体100,窗体100上设有可方便撤收的卷帘,所述帐篷通过拉绳连接三角桩固定,配有地布,所述帐篷内部为避免医护和患者交叉感染隔离的需要,加装隔离帘202,隔离帘202将帐篷内部分为:污染区7、潜在污染区8、清洁区9、第一病区1、第二病区2,所述第一病区1、第二病区2镜像对称,第一病区1、第二病区2通过隔离帘202分为多个隔间病室,每个隔间病室进入前的隔离帘202上设置单独的透明窗体200,方便医护观察病患状况,设置隔间门201,方便病患和医护的进出,所述每个隔间病室的外侧墙上还有帐篷两侧墙101的窗体100,用于通风透气和使用自然光照明,所述架设杆与帐篷活动连接,支撑帐篷主体。本技术中,所述帐篷内部的病患入口3、病患出口4与污染区7之间的隔离帘202上均设有隔间门201,所述帐篷内部的污染区7与潜在污染区8的隔离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包括帐篷,架设杆,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与骨架为一体化,为折叠式网架,所述帐篷四角处开门,所述帐篷左侧一端开有病患入口,另一端开有病患出口,所述帐篷右侧一端开有医护入口,另一端开有医护出口,所述帐篷两侧墙及两山墙分别设有窗体,窗体上设有可方便撤收的卷帘,所述帐篷通过拉绳连接三角桩固定,配有地布,所述帐篷内部加装隔离帘,隔离帘将帐篷内部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第一病区、第二病区,所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镜像对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通过隔离帘分为多个隔间病室,每个隔间病室进入前的隔离帘上设置单独的透明窗体和隔间门,所述每个隔间病室的外侧墙上还有帐篷两侧墙的窗体,所述架设杆与帐篷活动连接,支撑帐篷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包括帐篷,架设杆,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与骨架为一体化,为折叠式网架,所述帐篷四角处开门,所述帐篷左侧一端开有病患入口,另一端开有病患出口,所述帐篷右侧一端开有医护入口,另一端开有医护出口,所述帐篷两侧墙及两山墙分别设有窗体,窗体上设有可方便撤收的卷帘,所述帐篷通过拉绳连接三角桩固定,配有地布,所述帐篷内部加装隔离帘,隔离帘将帐篷内部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第一病区、第二病区,所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镜像对称,第一病区、第二病区通过隔离帘分为多个隔间病室,每个隔间病室进入前的隔离帘上设置单独的透明窗体和隔间门,所述每个隔间病室的外侧墙上还有帐篷两侧墙的窗体,所述架设杆与帐篷活动连接,支撑帐篷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战网架传染病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内部的病患入口、病患出口与污染区之间的隔离帘上均设有隔间门,所述帐篷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潘丝娜陈颖颖卢彩霞郑晓翠卢华娜李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