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4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包括第一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靠近第一止水带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第一防水橡胶垫靠近第一凹槽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圆角,第一止水带靠近第一凹槽一端设有第二止水带,第二止水带靠近第一止水带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凹槽滑动连接,第一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性弹簧。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的橡胶止水带使用热胶粘合或U形连接块连接两段橡胶止水带存在操作困难以及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技术介绍
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是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使其兼具承重、围护和抗渗的能力,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的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建筑,尤其是在水压高和结构变形量较大的混凝土现浇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防水大多采用橡胶止水带,现在大多数使用的橡胶止水带大多数为普通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但是无论是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还是普通的橡胶止水带的长度都是一定的,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施工时止水带的长度往往会出现长度不够的问题,对于普通的橡胶止水带的连接方式大多数使用热熔枪将同材质的橡胶融化然后将两条止水带粘合,而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连接方式是使用U形连接块将两条止水带拼接然后用防水胶带将连接缝封住,无论是哪种连接方式都存在着操作困难、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而且时间长久后,止水带连接处容易发生脱胶现象,使得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变差最终使得混凝土内部进水导致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破坏,因此提出一种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来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包括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第一止水带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所述第一防水橡胶垫靠近第一凹槽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止水带靠近第一凹槽一端设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靠近第一止水带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性弹簧,所述线性弹簧与第二止水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靠近第一止水带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卡块靠近第一止水带一端底部设有第三圆角,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凹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水带底部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横截面与第一卡孔横截面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底部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止水带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水带靠近第二止水带一端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止水带靠近第一止水带一端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横截面形状与梯形槽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梯形块与梯形槽活动卡接。优选的,所述梯形块靠近第一止水带一侧开设有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与梯形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梯形槽内部远离第二止水带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橡胶套远离第二止水带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活动卡接。本技术公开了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通过第一卡块与第凹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梯形块与梯形槽之间的活动卡接能有效的将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相互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的橡胶止水带使用热胶粘合或U形连接块连接两段橡胶止水带存在操作困难以及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2、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通过设置第一防水橡胶垫、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能有效的防止水流进入到止水带内部,能有效的解决止水带连接处进水使得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变差,最终使得混凝土内部进水导致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破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橡胶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止水带;2、第一凹槽;3、第一防水橡胶垫;4、第二止水带;5、第二凹槽;6、第一卡块;7、线性弹簧;8、第一橡胶套;9、第二卡块;10、固定套;11、连接块;12、阻挡板;13、第一复位弹簧;14、第二橡胶套;15、梯形块;16、第三卡块;17、第二卡槽;18、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止水带1,第一止水带1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靠近第一止水带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3,第一防水橡胶垫3靠近第一凹槽2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圆角,第一止水带1靠近第一凹槽2一端设有第二止水带4,第二止水带4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5,第二凹槽5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6,第一卡块6与第二凹槽5滑动连接,第一卡块6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性弹簧7,线性弹簧7与第二止水带4固定连接,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圆角,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底部设有第三圆角,第一卡块6与第一凹槽2滑动连接。第一止水带1底部开设有第一卡孔,第一卡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套8,第一橡胶套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9,第二卡块9横截面与第一卡孔横截面相同,第二卡块9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底部设有固定套10,固定套10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槽与连接块11转动连接,固定套10底部固定连接有阻挡板12,阻挡板1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3,第一复位弹簧13与第一止水带1固定连接,第一卡孔、第二卡块9和第一橡胶套8靠近第一止水带1外侧一端端口大于第一卡孔、第二卡块9和第一橡胶套8靠近第一止水带1内侧一端端口,第二卡块9顶部的面积大小大于第一橡胶套8内侧的面积大小,但是小于第一橡胶套8外侧的面积大小,能有效的使第二卡块9进入第一卡孔时第二卡块9能压迫第一橡胶套8,使得第二卡块9与第一橡胶套8紧密贴合,避免水流从第二卡块9与第一橡胶套8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止水带1内。第一止水带1靠近第二止水带4一端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18,梯形槽18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套14,第二止水带4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5,梯形块15横截面形状与梯形槽18横截面形状相同,梯形块15与梯形槽18活动卡接,梯形槽18、第二橡胶套14和梯形块15靠近第一止水带1顶部一侧的端口大小大于梯形槽18、第二橡胶套14和梯形块15靠近第一止水带1底部一侧的端口大小,梯形块15顶部的面积大小大于第二橡胶套14内侧的面积大小,但是小于第二橡胶套14外侧的面积大小,能有效的使梯形块15进入梯形槽18时梯形块15能压迫第二橡胶套14,使得梯形块15与第二橡胶套14紧密贴合,避免水流从梯形块15与第二橡胶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包括第一止水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1)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靠近第一止水带(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3),所述第一防水橡胶垫(3)靠近第一凹槽(2)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止水带(1)靠近第一凹槽(2)一端设有第二止水带(4),所述第二止水带(4)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6),所述第一卡块(6)与第二凹槽(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块(6)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性弹簧(7),所述线性弹簧(7)与第二止水带(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底部设有第三圆角,所述第一卡块(6)与第一凹槽(2)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包括第一止水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1)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靠近第一止水带(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3),所述第一防水橡胶垫(3)靠近第一凹槽(2)顶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止水带(1)靠近第一凹槽(2)一端设有第二止水带(4),所述第二止水带(4)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两侧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6),所述第一卡块(6)与第二凹槽(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块(6)底部固定连接有线性弹簧(7),所述线性弹簧(7)与第二止水带(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卡块(6)靠近第一止水带(1)一端底部设有第三圆角,所述第一卡块(6)与第一凹槽(2)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1)底部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套(8),所述第一橡胶套(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卡块(9),所述第二卡块(9)横截面与第一卡孔横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块(9)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底部设有固定套(10),所述固定套(10)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沈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泓科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