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40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机柜,包括:支撑架,与柜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冷风道;竖向安装结构,其内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其下部设有连通第一冷风道和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回风口和与第一冷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风机模块,包括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进风口,用于将空气导流至所述空调回风口;空调模块向第一冷风道提供冷气时,冷气进入第二安装空间内,冷气在竖向安装设备内向上流动过程中与设备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气体经风机模块进入空调回风口;能够缩短空调出风口与设备的距离,避免冷气与热气混合,气流组织好,提高冷量利用率;使得冷空气进入竖向安装结构,能够均匀的对竖向安装的设备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柜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空调模块的机柜。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和4G基站相比,通信设备功耗明显提升,其中基带处理单元(BBU,BuildingBasebandUnite)。发热量是4G基站的2-3倍。目前5G基站以C-RAN建设模式为主,即将多个BBU集中放置到一个机柜内,导致单机柜的发热量成倍增加,单个机柜功率高达5-10kW,达到高热密度机柜的水平。目前,传统基站一般采用“房间级”制冷方式,即先冷环境,再冷设备,冷空气需送至整个空间,空调送风距离远、风量小,设备冷量分配不均,无法按需分配,冷量不能快速到达高热密度的机柜内,空调冷量难以被设备充分利用,冷量浪费严重;空调出风温度过低,空调制冷效率低,节能效果较差;冷热通道不隔离,冷热气流掺混,易造成机柜局部过热,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空调一般为定速空调,在低负荷下空调容易反复起停,降低空调效率;基站或机房利用自然冷源少,主要靠压缩机制冷,有少量基站曾采用新风系统,但对基站或机房洁净度影响很大;现有机柜级制冷存在尺寸大;以上诸多问题限制了现有机柜在5G基站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包括:柜体,其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支撑架前侧或后侧的第一冷风道;竖向安装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其内形成有用于竖向安装设备的第二安装空间,其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风道和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回风口和与所述第一冷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风机模块,位于所述竖向安装结构上部且包括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进风口,用于将空气导流至所述空调回风口;所述空调模块和风机模块工作且空调模块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模块向第一冷风道提供冷气,冷气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二安装空间内,冷气在竖向安装设备内向上流动过程中与设备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气体经风机模块进入空调回风口。设置空调出风口与第一冷风道连通,缩短空调出风口与设备的距离,提高冷量利用率,节约资源;设置用于竖向安装设备的竖向安装结构,使得冷空气进入竖向安装结构,能够均匀的对竖向安装的设备进行散热;设置风机模块设于竖向安装结构的上方,竖向安装结构的出风口位于其上方,充分考虑了热气与冷气的特点,便于风机模块直接将热气吸入风机模块内,避免热气与冷气混合,使得气流组织好,能够避免设备局部过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朝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第一进风口,所述支撑架与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支撑架设置第一冷风道对侧的第一热风道,所述第一热风道与所述风机第一进风口连通和/或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热风道内的风机第二进风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与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支撑架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冷风道以及设于支撑架设置第二冷风道对侧的第二热风道,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热风道内的风机第三进风口;还包括:横向导风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其内形成有前端与所述第一冷风道连通、侧端与所述第二冷风道连通的导风通道;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横向安装设备,所述横向安装设备包括其内部风道沿柜体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横向设备和/或其内部风道沿柜体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横向安装设备,所述第一冷风道内的冷气经横向导风装置进入第二冷风道内,再流入第一横向设备内,与设备换热后的气体流入第二热风道和/或第一热风道内,再经所述风机进风口进入风机模块内,和/或所述第一冷风道内的冷气流入第二横向设备内,与设备换热后的气体通过第一热风道进入风机模块内。设置横向导风装置,能够将第一冷风道中的冷气引流至第二冷风道内,对内部风道沿柜体左右方向设置的横向设备进行降温,扩大柜体适用范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包括:竖向安装位,具有多个且沿竖向安装结构左右方向成排设置,每个竖向安装位上设有一个竖向安装设备;空气通道,位于所述竖向安装位的下方,所述空气通道的前端形成第一进风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竖向安装结构还包括封板,当竖向安装位上没有安装设备时,所述封板将竖向安装位的前部和底部封堵,能够避免大量冷风从竖向安装位处流走,使得尽量多的冷风进入设备对设备进行降温。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横向导风装置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形成导风通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模块还包括:室内机,具有至少一个且设于柜体门板上,所述室内机上形成所述空调出风口和空调回风口;室外机,其内设有压缩机、氟泵、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节流装置以及变频控制器,所述变频控制器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变频控制。设置氟泵,能够充分利用基站或机房外冷源,达到节能效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风机模块还包括:风机罩,其上形成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循环风机,设于所述风机罩内,用于为柜体内的气体流动提供动力;风道部件,密封连接在所述风机出风口和空调回风口之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新风结构,设于风机出风口和空调回风口连通的风道内,所述新风结构开启时,风机出风口与柜体外部的空气连通,所述新风结构关闭时,风机出风口与空调回风口连通。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风口装置,设于柜体前门的下部,当第一安装空间内为负压时,风口装置向第一安装空间的内侧打开将第一冷通道与柜体外部空气连通,当第一安装空间为正压或与柜体外气压平衡时,风口装置关闭将第一冷通道与柜体外部隔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局部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机和竖向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机和竖向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机和竖向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横向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主视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局部主视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柜的俯视剖视图。以上各图中:柜体1;柜体框架11;柜体前门12;柜体后门13;柜体侧板14;柜体顶板15;柜体底板16;第一安装空间17;第一冷风道171;第一热风道172;第二冷风道173;第二热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n柜体,其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n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支撑架前侧或后侧的第一冷风道;/n竖向安装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其内形成有用于竖向安装设备的第二安装空间,其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风道和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n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回风口和与所述第一冷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n风机模块,位于所述竖向安装结构上部且包括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进风口,用于将空气导流至所述空调回风口;/n所述空调模块和风机模块工作且空调模块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模块向第一冷风道提供冷气,冷气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二安装空间内,冷气在竖向安装设备内向上流动过程中与设备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气体经风机模块进入空调回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其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
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支撑架前侧或后侧的第一冷风道;
竖向安装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其内形成有用于竖向安装设备的第二安装空间,其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风道和第二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且其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
空调模块,具有空调回风口和与所述第一冷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
风机模块,位于所述竖向安装结构上部且包括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进风口,用于将空气导流至所述空调回风口;
所述空调模块和风机模块工作且空调模块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模块向第一冷风道提供冷气,冷气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二安装空间内,冷气在竖向安装设备内向上流动过程中与设备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气体经风机模块进入空调回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朝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风机第一进风口,所述支撑架与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支撑架设置第一冷风道对侧的第一热风道,所述第一热风道与所述风机第一进风口连通和/或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热风道内的风机第二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与柜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支撑架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冷风道以及设于支撑架设置第二冷风道对侧的第二热风道,所述风机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热风道内的风机第三进风口;还包括:
横向导风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其内形成有前端与所述第一冷风道连通、侧端与所述第二冷风道连通的导风通道;
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横向安装设备,所述横向安装设备包括其内部风道沿柜体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横向设备和/或其内部风道沿柜体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横向安装设备,所述第一冷风道内的冷气经横向导风装置进入第二冷风道内,再流入第一横向设备内,与设备换热后的气体流入第二热风道和/或第一热风道内,再经所述风机进风口进入风机模块内,和/或所述第一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培信王帅刘升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