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826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其能解决目前微生物定向进化中存在的菌种保藏操作繁琐,易染菌的问题。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培养装置包括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培养系统还包括菌种保藏装置,菌种保藏装置包括管架、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管架开设有2个以上的用于盛放保藏管的管孔;制冷机构用于对盛放于管架上的保藏管进行制冷;管盖打开机构用于打开、闭合保藏管的管盖;管体注液机构用于将将发酵罐中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培养系统,能够实现菌液定期、自动化保藏,避免了人工操作,降低了染菌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微生物定向进化过程中,需要以不断的改变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取出部分发酵液,对菌种进行保藏,人工操作复杂繁琐,容易染菌,进化效果不好,同时,人工取样无法准确控制时间,可能会漏取或忘取,如果可以使微生物的定向进化实现自动控制,则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的负担,减少染菌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其能解决目前微生物定向进化中存在的菌种保藏操作繁琐,易染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系统还包括菌种保藏装置,所述菌种保藏装置包括管架、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所述管架开设有2个以上的用于盛放保藏管的管孔;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盛放于管架上的保藏管进行制冷;所述管盖打开机构用于打开、闭合保藏管的管盖;所述管体注液机构用于将所述发酵罐中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中。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电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管架为环形结构,所述管架上均匀、间隔分布有所述管孔,所述管架连接管架驱动单元并在管架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绕轴线转动;所述管盖打开机构包括管盖推杆、管盖升降臂、管盖电机和管盖夹紧器,所述管盖推杆安装于支架一侧,所述管盖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管盖升降臂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管盖升降臂做升降运动,所述管盖升降臂的另一端与安装于支架的一对导柱沿竖向配合,所述管盖电机安装于所述管盖升降臂并用于带动所述管盖夹紧器做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优选地,所述管盖夹紧器为上端封板、下端开口的套筒结构,所述管盖夹紧器的侧壁开设有2道以上自下而上延伸的开缝以形成夹装管盖的弹簧瓣;所述管盖夹紧器的内侧壁设有防滑橡胶;所述管体注液机构包括加注液管道、阀门、输送泵、加液推杆、加液电机、加液升降臂、加液头,所述注液管道连通所述发酵罐和加液头上的液体接头,所述注液管道连接所述阀门和所述输送泵,所述加液推杆安装于支架另一侧,所述加液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加液电机并用于带动加液电机做升降运动,所述加液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加液升降臂的一端并用于带动加液升降臂做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所述加液升降臂的另一端连接加液头。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系统还包括管体固定机构,所述管体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保藏管的管体;优选地,所述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左夹瓣、右夹瓣和动力源,所述左夹瓣和所述右夹瓣均设有与所述管体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左夹瓣、所述右夹瓣在所述动力源的作用下相向运动连以夹持所述管体,所述动力源为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均为环形结构的制冷片和传冷板,所述制冷片、传冷板与所述管架的支撑板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制冷片、所述传冷板的内、外侧分别环绕设置有侧部保温层,所述传冷板的上部设置有上部保温层,所述制冷片、传冷板设有与所述管孔连通并贯穿所述上部保温层的穿孔。进一步的,所述加液头外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加液头还设有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连接气源,所述保藏管的上部固定有滤芯。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系统还包括基座和外罩,所述管架、移动机构、制冷机构和管盖打开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通过所述外罩盖合。本技术的培养系统,能够自动化实现每隔一定时间将发酵罐内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内进行保藏,具体的,首先,管盖打开机构将管盖旋转、提升至完全打开状态,然后,管体注液机构将发酵罐内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内,最后,管盖打开机构将管盖下移、旋转至闭合状态,实现了微生物定向进化培养过程中的菌种自动化保藏,避免了人工操作,降低了染菌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培养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基座、下基座和发酵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菌种保藏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菌种保藏装置省略外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菌种保藏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管盖打开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管体注液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管体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保存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管架和制冷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0所示,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和菌种保藏装置。培养装置包括发酵罐22、试剂瓶22和发酵罐注液机构,发酵罐注液机构包括连通试剂瓶和发酵罐22的补液管道23、将发酵罐22内菌液、废液输出的排液管道,补液管道23、排液管道分别连接补液阀门(夹管阀)和补液输送泵24(蠕动泵),发酵罐22、试剂瓶22、补液管道23、补液阀门和补液输送泵24的连接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菌种保藏装置包括基座、管架、培养装置、制冷机构、管体固定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基座包括上基座11和下基座12,上基座11安装有管架、支架14、移动机构、制冷机构和管盖打开机构均并通过外罩13盖合,外罩13与上基座11的两侧壁滑动配合,下基座12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凸台121,凸台121上设有与发酵罐配合的定位槽122。管架开设有2个以上的用于盛放保藏管的管孔311,具体的,管架为环形结构,管架上均匀、间隔分布有2个以上的管孔311,管架连接管架驱动单元并在管架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绕轴线转动,使得加样后的保藏管离开注液工位,而空保藏管移动至注液工位。制冷机构用于对盛放于管架上的保藏管进行制冷,具体的,制冷机构包括均为环形结构的制冷片41(半导体制冷片41)和传冷板42,制冷片41、传冷板42与管架的支撑板31自下而上设置并通过环形分布的连接柱连接,制冷片41、传冷板42的内、外侧分别环绕设置有侧部保温层43,传冷板42上设置有上部保温层44,制冷片41、传冷板42设有与管孔311连通并贯穿上部保温层44的制冷片穿孔411、传冷板穿孔421。常规管架包括由连接柱连接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制冷片替代下支撑板与上支撑板形成稳定的管架,管架驱动单元的输出轴32与制冷片41中间的连接架412连接。管体固定机构用于固定保藏管的管体;具体的,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左夹瓣51、右夹瓣52和动力源53,左夹瓣51和右夹瓣52均设有与管体配合的弧形凹槽,右夹瓣52、左夹瓣51分别设置于管架的内外侧,上部保温层44和支撑板31之间设有间隙,右夹瓣52、左夹瓣51与该间隙等高设置。当管盖打开机构作用时,左夹瓣51、右夹瓣52在动力源的作用下相向运动并伸入间隙内以夹持管体,防止管体与管盖跟转,动力源53为气缸。管盖打开机构60用于打开、闭合保藏管的管盖,具体的,管盖打开机构包括管盖推杆61、管盖升降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系统还包括菌种保藏装置,所述菌种保藏装置包括管架、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n所述管架开设有2个以上的用于盛放保藏管的管孔;/n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盛放于管架上的保藏管进行制冷;/n所述管盖打开机构用于打开、闭合保藏管的管盖;/n所述管体注液机构用于将所述发酵罐中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系统还包括菌种保藏装置,所述菌种保藏装置包括管架、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
所述管架开设有2个以上的用于盛放保藏管的管孔;
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盛放于管架上的保藏管进行制冷;
所述管盖打开机构用于打开、闭合保藏管的管盖;
所述管体注液机构用于将所述发酵罐中的菌液输送至保藏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制冷机构、管盖打开机构和管体注液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电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定向进化的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架为环形结构,所述管架上均匀、间隔分布有所述管孔,所述管架连接管架驱动单元并在管架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绕轴线转动;
所述管盖打开机构包括管盖推杆、管盖升降臂、管盖电机和管盖夹紧器,所述管盖推杆安装于支架一侧,所述管盖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管盖升降臂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管盖升降臂做升降运动,所述管盖升降臂的另一端与安装于支架的一对导柱沿竖向配合,所述管盖电机安装于所述管盖升降臂并用于带动所述管盖夹紧器做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
所述管体注液机构包括加注液管道、阀门、输送泵、加液推杆、加液电机、加液升降臂、加液头,所述注液管道连通所述发酵罐和加液头上的液体接头,所述注液管道连接所述阀门和所述输送泵,所述加液推杆安装于支架另一侧,所述加液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加液电机并用于带动加液电机做升降运动,所述加液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加液升降臂的一端并用于带动加液升降臂做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所述加液升降臂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杨孔维泽聂简琪白仲虎刘家恒孙佳琦孙常津冉舒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