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坤专利>正文

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15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火花塞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体、位于绝缘体内的中心电极、与中心电极相连的接线螺杆、绝缘体上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壳体上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所述绝缘体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所述中心电极的头部呈伞型;所述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中心电极与侧电机之间不存在点火死角,每一件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空间都能被击穿产生电火花,产生多维度的电孤脉冲,并充分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显著提高了汽缸的动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花塞
,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
技术介绍
汽油发电动上都有火花塞,一缸一个,个别的高速汽油发动机每缸还装有两个火花塞。火花塞的作用是把高压导线送来的脉冲高压电放电,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以此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高性能发动机的基本条件是:高能量稳定的火花,混合均匀的混合气体,高压缩比,由此可见火花塞的重要程度。火花塞有绝缘体和金属壳体两大组成部分。金属壳体带有螺纹,用于拧入汽缸。在壳体内装有绝缘体,它里面贯通着一根中心电极、中心电极上端有接线螺母,连接从分电盘过来的高压电线;在壳体的下端面焊有接地电极,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有0.8~1.3mm的间隙,高压电经过这个间隙入地就会进发出火花点燃混合气。现有火花塞结构一般包括壳体、陶瓷绝缘、中心电极和一个弯型侧电极,点火时通过高压放电在中心电极与弯型侧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燃烧室中的燃料。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火花塞的电极头存在点火死角,部分位置无法与侧电极实现击穿点火,导致不能充分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使得汽缸动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体、位于绝缘体内的中心电极、与中心电极相连的接线螺杆、绝缘体上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壳体上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所述绝缘体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所述中心电极的头部呈伞型;所述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优选的,所述侧电极设有多件,多件侧电极均匀设置在壳体的顶端边缘。优选的,所述侧电极设有6~8件。优选的,所述壳体与绝缘体之间形成有冲粉空间,所述冲粉空间内设有密封粉。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汽缸相连接的螺牙。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密封垫圈。优选的,所述绝缘体内还设有相连接的电阻和分叉反铆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分叉反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与所述接线螺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与绝缘体之间设有用于散热的热值头。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铁,所述侧电极的材质为镍合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体、位于绝缘体内的中心电极、与中心电极相连的接线螺杆、绝缘体上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壳体上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所述绝缘体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所述中心电极的头部呈伞型;所述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心电极的头部设置为伞型,绝缘体的头部设置为圆台形,并使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使得中心电极与侧电机之间不存在点火死角,每一个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空间都能被击穿产生电火花,产生多维度的电孤脉冲,并充分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显著提高了汽缸的作功动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中心电极;2、过渡电极;3、侧电极;4、分叉反铆电极;5、电阻;6、接线螺杆;7、壳体;8、冲粉空间;9、密封垫圈;10、螺牙;11、热值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7、位于壳体7内的绝缘体12、位于绝缘体12内的中心电极1、与中心电极1相连的接线螺杆6、绝缘体12上靠近中心电极1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2、壳体7上靠近过渡电极2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3:所述绝缘体12靠近中心电极1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所述中心电极1的头部呈伞型;所述中心电极1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12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1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12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绝缘体12贯穿壳体7,接线螺杆6设置在绝缘体12内且其一端从绝缘体12的尾部伸出,中心电极1的头部从绝缘体12的头部伸出。工作时,接线螺杆6接电,电压由接线螺杆6传导至中心电极1,由于中心电极1的头部呈伞型,绝缘体12的头部呈圆台型,中心电极1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12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1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12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中心电极1的伞型边缘(正极)与侧电极(负极)之间的形成过渡桥梁,在中心电极1上形成夹角式暴露点火(即中心电极1处于暴露状态,击穿的电弧脉冲与多维度点火火花塞的轴线存在夹角),使得中心电极1上的电压能360°无死角的扩展到过渡电极2和侧电极3,每一件侧电极3与中心电极1之间的空间都能被击穿产生电火花,充分扩大了多维度点火火花塞的点火火位,能够产生多维度的电孤脉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心电极1的头部设置为伞型,绝缘体12的头部设置为圆台形,并使中心电极1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12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1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12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使得中心电极1与侧电机之间不存在点火死角,每一件侧电极3与中心电极1之间的空间都能被击穿产生电火花,产生多维度的电孤脉冲,并充分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显著提高了汽缸的动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侧电极3设有多件,多件侧电极3均匀设置在壳体7的顶端边缘。具体的,每一件侧电极3与中心电极1之间的空间都能被击穿,形成脉冲点火。显而易见的是,侧电极3的设置数目越多,点火点也就越多。但侧电极3的数目和位置也不是随意设置的,为了保证能够均匀的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多件侧电极3应沿壳体7的周向均匀设置在壳体7的顶端边缘,设置数目也应根据实际点火情况而定,不能数目过多,也不能数目过少。此外,侧电极3与中心电极1之间的具体可根据实际点火情况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点火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侧电极3设有6~8件。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根据实际研发经验和实际使用效果发现,侧电极3的数目设置在6~8件的点火效果最佳。如附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7与绝缘体12之间形成有冲粉空间8,所述冲粉空间8内设有密封粉。具体的,密封粉能够阻止汽缸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气压流动,更有效保证动力正常运行。如附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7上设有用于与汽缸相连接的螺牙10。具体的,螺牙10设置在壳体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体、位于绝缘体内的中心电极、与中心电极相连的接线螺杆、绝缘体上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壳体上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其特征在于:/n所述绝缘体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n所述中心电极的头部呈伞型;/n所述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体、位于绝缘体内的中心电极、与中心电极相连的接线螺杆、绝缘体上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设置的过渡电极、壳体上靠近过渡电极的一端设置的侧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靠近中心电极头部的一端呈圆台型;
所述中心电极的头部呈伞型;
所述中心电极的伞裙边沿设置在绝缘体的圆台型边缘内且中心电极的伞型侧面与绝缘体的圆台型侧面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电极设有多件,多件侧电极均匀设置在壳体的顶端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电极设有6~8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点火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绝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龙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