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1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该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定量腔,所述第一定量腔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第二阀体;第二定量腔,所述第二定量腔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二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体积相同,且两者顶部分别设有一排气通道。该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不仅可实现冷却液连续灌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定量准确灌装,提高灌装质量,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装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冷却液,主要功能是用于保护发动机正常良好运行,在发动机水箱内循环,起到防冻、防沸、防锈、防腐蚀等效果。冷却液灌装时,由储存罐向灌装桶中一一灌装,灌装桶底部设置有称量装置,当达到称量值时,关闭灌装阀,切换至下一个灌装桶灌装。因为灌装口伸入到灌装桶中灌装时,桶内的气难以除去,容易产生泡沫,影响灌装质量,所以一般灌装口距离灌装桶有一段距离,而这样设置,使得在灌装阀关闭后,还有一些冷却液会进入到灌装桶中,使得灌装过量,造成冷却液灌装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以至少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定量腔,所述第一定量腔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第二阀体;第二定量腔,所述第二定量腔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二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体积相同,且两者顶部分别设有一排气通道。使用原理:灌装前,打开第一阀体,将第一定量腔灌装满,之后关闭第一阀体,打开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同时保证第四阀体关闭;第二阀体打开用于将第一定量腔中的冷却液灌装到下方的灌装桶中,第三阀体打开使得从第一出液口出来的冷却液,经第二出液管进入到第二定量腔中,当第二定量腔中灌满后,关闭第三阀体,当第一定量腔排放完毕后,关闭第二阀体,之后依次切换进行冷却液灌装即可。如此不仅可实现冷却液连续灌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定量准确灌装,提高灌装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量腔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定量腔的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体和第四阀体构成第一联动阀组;所述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构成第二联动阀组;连通设置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保证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能够同时切换,(2)例如在第一定量腔补充、第二定量腔释放时,由于两腔连通,冷却液进入第一定量腔时,挤压第一定量腔内的气体,使其向第二定量腔内输送,挤压第二定量腔内的冷却液释放,以加快了管桩速度;(3)实现了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无缝连续灌装作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量腔的进液口设于第一定量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定量腔的进液口设于第二定量腔的底部。如此设置,可以尽量避免其内产生气泡,保证定量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量腔的进液口设于第一定量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定量腔的进液口设于第二定量腔的底部,使用时,根据第一液位传感器或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上限液位来判断第一联动阀组和第二联动阀组的开关切换。进一步的,所述定量灌装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引脚相连,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和所述控制器的输出引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定量灌装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传输带,分别设于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的下方,当其中一个传输带上的灌装桶灌装时,另一个传输带上的灌装桶切换至下一个空桶等待灌装,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中一个灌装桶刚灌装完毕时,先不要进行灌装桶切换,在另外一个灌装桶灌装一半左右时再切换,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上方滴落的冷却液完全落入到下方的灌装桶中,避免冷却液残液滴落到灌装桶外或者传输带上。进一步的,每个传输带上匀分布有固定位,所述固定位为设于传输带上的嵌设凹槽,可以保证灌装桶较为稳固,避免其随传输带传送晃动影响冷却液溅出。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申请设置等体积的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不仅可以实现定量连续交替灌装,提高了灌装效率,且可以实现准确定量灌装,避免传统灌装过量现象。2、本申请通过排气通道将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连通,不仅可以提高灌装速度,灌装速度的提升是因为冷却液重力和气压挤压同时作用造成的;而且可以实现其中一个排出时间和另一个灌入时间等同,以实现无缝衔接连续灌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第一定量腔,3、第一进液管,4、第一阀体,5、第一出液管,6、第二阀体,7、第二定量腔,8、第二进液管,9、第三阀体,10、第二出液管,11、第四阀体,12、排气通道,13、灌装桶,14、第一液位传感器,15、传输带,16、第二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定量腔2,所述第一定量腔2通过第一进液管3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3上设有第一阀体4,所述第一定量腔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液管5,所述第一出液管5上设有第二阀体6;第二定量腔7,所述第二定量腔7通过第二进液管8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3上设有第三阀体9,所述第二定量腔7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液管10,所述第二出液管10上设有第四阀体11;所述第一定量腔2和第二定量腔7体积相同,且两者顶部分别设有一排气通道12。使用原理:灌装前,打开第一阀体4,将第一定量腔2灌装满,之后关闭第一阀体4,打开第二阀体6和第三阀体9,同时保证第四阀体11关闭;第二阀体6打开用于将第一定量腔2中的冷却液灌装到下方的灌装桶13中,第三阀体9打开使得从第一出液口出来的冷却液,经第二出液管10进入到第二定量腔7中,当第二定量腔7中灌满后,关闭第三阀体9,当第一定量腔2排放完毕后,关闭第二阀体6,之后依次切换进行冷却液灌装即可。如此不仅可实现冷却液连续灌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定量准确灌装,提高灌装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一出液口;/n第一定量腔,所述第一定量腔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第二阀体;/n第二定量腔,所述第二定量腔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二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第四阀体;/n所述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体积相同,且两者顶部分别设有一排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一出液口;
第一定量腔,所述第一定量腔通过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上设有第二阀体;
第二定量腔,所述第二定量腔通过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二定量腔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有第四阀体;
所述第一定量腔和第二定量腔体积相同,且两者顶部分别设有一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量腔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定量腔的排气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阀体和第四阀体构成第一联动阀组;
所述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构成第二联动阀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定量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量腔的进液口设于第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修陈宏春曹亮
申请(专利权)人:纯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