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078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敏化剂和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式(1)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特定结构的荧光染料,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活化敏化荧光器件的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驱动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热活化敏化荧光(TASF)指的是当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敏化剂使用时,主体材料能量传递给TADF材料,然后其三线态能量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回到单线态,进而将能量传递给掺杂荧光染料发光,这样可以实现主体向染料分子完全的能量传递,使传统荧光掺杂染料也可以突破25%的内量子效率限制。但是在TASF发光器件中,往往存在染料载流子捕获严重的问题,器件的驱动电压较高,效率滚降严重,寿命较低。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TASF器件,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较高的器件效率和使用寿命。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n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敏化剂和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式(1)所示的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
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敏化剂和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式(1)所示的化合物;



式(1)中:
环A、B、C、D、E分别独立地代表芳环或杂芳环,且相邻的两个环之间可稠合形成含有X1或X2的五元环或六元环;
X1和X2分别独立地选自O、S、N、C、Si中的一种;
m为0、1或2,n为0、1或2;
R1、R2、R3、R4、R5分别独立地表示单取代到最大允许取代基,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链状烷基、C3~C10环烷基、C1~C10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酯基、硅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R1、R2、R3、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为式(G);
式(G)中:
Z1选自C或者Si;
RA、RB、RC分别独立地选自C1~C10链状烷基、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一种,且RA、RB和RC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者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同时至少一个为C1~C10链状烷基或者为C3~C10环烷基;
当上述基团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羰基、C1~C12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2~C10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C6~C30的单环芳基或稠环芳基、C3~C30的单环杂芳基或稠环杂芳基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式(2)所示的化合物;



式(2)中,环C、D、X1、X2、R1、R2、R3、R4、R5、m、n的定义与在通式(1)中的定义相同;
优选地,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式(3)所示的化合物;



式(3)中,环C、D、R1、R2、R3、R4、R5、m、n的定义与在通式(1)中的定义相同,所述X1和X2分别独立地选自O、S或N,且X1和X2中至少一个为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染料选自如下式(Ⅰ)、(Ⅱ)、(Ⅲ)、(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孟张跃威李梦真姚纯亮刘彬许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