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025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包括工字轨道和设在工字轨道上方的矩形方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轨道和矩形方管架通过焊接制成;在矩形方管架侧部体内设有固定在工字轨道上通过电机固定板固定的伺服电机,同步带轮与伺服电机同轴来连接配合;在矩形方管架另一侧部的工字轨道上设有惰轮座和铰接在惰轮座上与同步带轮平行的惰轮,所述惰轮与同步带轮之间绕设有同步带,在工字轨道靠近惰轮的一侧固定设有呈槽型的固定端底座和设在固定端底座槽型壁上的第一电磁推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传统晾挂床单被褥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不高,容易被风吹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晾挂,回收大面积床单被褥的载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所带来的便捷性,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我们的被褥以及被套进行清洗晾晒,但是传统的晾晒方式通常为人工将被褥或者被套横晾在晾衣绳或者晾衣杆上,晾挂步骤费时费力,对于一些行动不怎么方便的人群来说,晾挂大面积的床单或者被褥更加的麻烦。同时对于传统的晾挂方式,如果没有用夹子对床单或者被褥进行固定,容易被风吹落,传统的晾挂方法因为缺乏合适的晾挂工具,晾挂过程繁琐,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适配智能化的自动晾挂以及回收纺织物的晾挂轨道。如何在晾挂大面积的被褥以及床单更加便捷化的同时进行快速地晾挂,便成为了一个难题。目前市场上对于改善大面积床单棉被晾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用于解决传统晾挂床单被褥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包括工字轨道和设在工字轨道上方的矩形方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轨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包括工字轨道(11-2)和设在工字轨道(11-2)上方的矩形方管架(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轨道(11-2)和矩形方管架(11-1)通过焊接制成;在矩形方管架(11-1)侧部体内设有固定在工字轨道上通过电机固定板(2)固定的伺服电机(1),同步带轮(3)与伺服电机(1)同轴连接配合;/n在矩形方管架(11-1)另一侧部的工字轨道上设有惰轮座(8)和铰接在惰轮座(8)上与同步带轮(3)平行的惰轮(9),所述惰轮(9)与同步带轮(3)之间绕设有同步带(22),在工字轨道靠近惰轮(9)的一侧固定设有呈槽型的固定端底座(17-1)和设在固定端底座(17-1)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包括工字轨道(11-2)和设在工字轨道(11-2)上方的矩形方管架(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轨道(11-2)和矩形方管架(11-1)通过焊接制成;在矩形方管架(11-1)侧部体内设有固定在工字轨道上通过电机固定板(2)固定的伺服电机(1),同步带轮(3)与伺服电机(1)同轴连接配合;
在矩形方管架(11-1)另一侧部的工字轨道上设有惰轮座(8)和铰接在惰轮座(8)上与同步带轮(3)平行的惰轮(9),所述惰轮(9)与同步带轮(3)之间绕设有同步带(22),在工字轨道靠近惰轮(9)的一侧固定设有呈槽型的固定端底座(17-1)和设在固定端底座(17-1)第一壁板(23)上的第一电磁推拉杆,在同步带(22)上固定设有呈槽型的移动端底座(17-2)和设在移动端底座(17-2)槽型壁上的第二电磁推拉杆(14),所述第一电磁推拉杆、第二电磁推拉杆(14)在电磁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槽型底座用于安装它们的相对的第二壁板(24),所述移动端底座(17-2)上设有与工字轨道(11-2)配合滑动的轨道轮(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收放大面积床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塞打螺丝(6)与惰轮(9)以及螺母(10)同轴连接配合;所述惰轮(9)通过塞打螺丝(6)限位在惰轮座(8)上;所述惰轮座(8)通过惰轮固定件(7)固定在工字轨道(11-2)上;接近开关(4)通过接近开关底座(5)固定在矩形方管架(11-1)上的一端;电磁推拉杆固定端底座(17-1)通过U型支架(12)固定在矩形方管架上(11-1);所述电磁推拉杆移动端底座(17-2)固定在移动轮架(13)下端;轨道轮(13-2)在移动轮架(13)的两侧,通过短塞打螺丝(13-3)与螺母盖帽(13-1)同轴配合限位在移动轮架(13)上;所述轨道轮(13-2)与工字轨道(11-2)的轨道面相切配合,挡板(21)通过齿板(20)固定在移动轮架上;同步带(22)开环处通过同步带齿板(20)以及调节螺丝(18)固定在盖板(19)上,电子触摸开关(16)分别固定在固定端底座(17-1)以及移动端底座(17-2)侧面;电磁推拉杆(14)与电磁推拉杆底座(15)为同轴配合,所述电磁推拉杆底座(15)分别内嵌在移动端底座(17-2)以及固定端底座(17-1)的内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雯青涂德华张玮倪博宇卢汉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