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及真空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023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及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包括:外壳,外壳上装配有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为筒状结构,由陶瓷材质制成;陶瓷屏蔽筒,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内部,其轴向中部为主体连接部分,主体连接部分与外壳主体连为一体;陶瓷屏蔽筒还包括端部部分,端部部分位于主体连接部分的轴向两侧,所述端部部分的外周面与外壳主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陶瓷屏蔽筒位于外壳主体的轴向中部,包围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结合处的外侧。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受金属蒸气影响大而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及真空灭弧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灭弧室的外壳及真空灭弧室。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真空灭弧室正在向高电压的输配电方向发展,应用真空灭弧室的开关设备也在向着高电压、小型化方向发展。真空灭弧室的体积对开关设备的整体体积来说是重要因素,因此,真空灭弧室的高电压、小型化是开关设备小型化的基础。然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对真空灭弧室产品内部绝缘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真空灭弧室如公开号为CN208548315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中空的外壳,外壳的轴向两端设有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外壳内于轴向中部设有屏蔽筒。其中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导电杆和静触头,动触头组件包括动导电杆、波纹管以及动触头,动导电杆导向设置在导向套中;外壳为相互拼接的两段式结构,两段外壳之间通过中封环固定连接;屏蔽筒形成主屏蔽罩,用于包围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结合处的外侧,其外周面上设有环形限位凸起(即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限位裙边),用于固定到中封环上,用于起到均衡电场的作用。但是,动静触头分合闸时会出现燃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用于围成真空腔室;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壳(10)包括:/n外壳主体(11),所述外壳主体(11)为筒状结构,由陶瓷材质制成;/n陶瓷屏蔽筒(12),设置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其轴向中部为主体连接部分(13),主体连接部分(13)与外壳主体(11)连为一体;/n陶瓷屏蔽筒(12)还包括端部部分(14),端部部分(14)位于主体连接部分(13)的轴向两侧,所述端部部分(14)的外周面与外壳主体(1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20);/n所述陶瓷屏蔽筒(12)位于外壳主体(11)的轴向中部,用于在使用时包围在动触头(45)和静触头(34)的结合处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用于围成真空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包括:
外壳主体(11),所述外壳主体(11)为筒状结构,由陶瓷材质制成;
陶瓷屏蔽筒(12),设置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其轴向中部为主体连接部分(13),主体连接部分(13)与外壳主体(11)连为一体;
陶瓷屏蔽筒(12)还包括端部部分(14),端部部分(14)位于主体连接部分(13)的轴向两侧,所述端部部分(14)的外周面与外壳主体(1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20);
所述陶瓷屏蔽筒(12)位于外壳主体(11)的轴向中部,用于在使用时包围在动触头(45)和静触头(34)的结合处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屏蔽筒(12)与外壳主体(11)的连接部分在间隔(20)的内端形成半圆弧形底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0)的轴向上,所述陶瓷屏蔽筒(12)与外壳主体(11)之间相连部分的尺寸大于陶瓷屏蔽筒(12)整体尺寸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屏蔽筒(12)的内壁面在陶瓷屏蔽筒(12)轴向上为平直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的外壳(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屏蔽筒(12)的内壁面与端面之间设有倒角,并且/或者,所述陶瓷屏蔽筒(12)的外周面与端面之间设有倒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钊赵芳帅刘世柏薛从军李锟刘心悦亓春伟齐大翠王宇浩刘畅姚新伟李仁峰刘晶晶郑乐乐海竣超李相兵苏文豪郭润涛白丽娜孙宇陈高攀霍然汪宁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