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包括型材支撑架,所述型材支撑架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辊筒组件,所述辊筒组件包括长轴套、短轴套、轴承、全辊筒、辊筒齿轮,所述型材支撑架的侧端外表面对应辊筒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套筒组件,所述传动套筒组件包括轴承外圈支座、轴承、传动套筒、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套筒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六角传动杆,所述型材支撑架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组装输送装置,便于组装,拆卸过程也较为便利,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同时利用一个驱动机构配合传动套筒组件可以带动所有的辊筒组件同时运转,有利于输送较大较重的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输送装置一般用来输送物品,可以减小劳动前度,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现有的输送装置不便于组装,让使用场景受到限制,同时,由于传统的输送装置都是利用主动轴配合电机带动输送带以及从动轴转动,在输送过程中动力不够,导致不能够输送较重的物品,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组装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包括型材支撑架,所述型材支撑架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辊筒组件,所述辊筒组件包括长轴套、短轴套、轴承、全辊筒、辊筒齿轮,所述型材支撑架的侧端外表面对应辊筒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套筒组件,所述传动套筒组件包括轴承外圈支座、轴承、传动套筒、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套筒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六角传动杆,所述型材支撑架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型材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支腿组件。优选的,所述短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一端对应于轴承座组件的连接处,所述长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另一端,所述短轴套与长轴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且短轴套与长轴套通过轴承与型材支撑架活动固定连接,所述辊筒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套表面,所述辊筒组件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辊筒组件可以快速输送表面的物品,可以提高输送效率。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组件与型材支撑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组件与辊筒组件之间呈对应关系,所述传动套筒组件与轴承座组件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轴承座组件方便安装传动套筒组件。优选的,所述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套筒表面,所述轴承外圈支座固定连接于轴承表面,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安装于传动套筒表面,所述传动套筒内部呈六角形状,所述传动套筒组件与轴承座组件之间通过轴承外圈支座配合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辊筒组件与传动套筒组件之间通过辊筒齿轮以及传动齿轮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传动套筒组件可以带动辊筒组件转动。优选的,所述六角传动杆贯穿于传动套筒,所述六角传动杆与传动套筒组件之间通过传动套筒活动连接,所述六角传动杆与传动套筒的形状吻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六角传动杆可以防止传动套筒在其表面出现打滑现象。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一组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另一组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六角传动杆的表面,且两组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咬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用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六角传动杆转动,可以带动传动套筒组件转动,从而使得辊筒组件转动运行。优选的,所述支腿组件与型材支撑架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支撑组件可以保证输送装置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组装输送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机构、传动套筒组件以及辊筒组件,接通电机的电源,使得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转动,带动表面的传动齿轮转动,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带动六角传动杆表面的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六角传动杆表面的传动套筒组件转动,利用其表面的传动齿轮带动短轴套表面的辊筒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辊筒组件转动,将辊筒组件表面的物品进行输送,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传动套筒组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的辊筒组件转动,实现所有的辊筒组件都具有主动转动性能,具有更强的输送动力,有利于输送较重的物品,可以提高输送效率,配合型材支撑架、辊筒组件、轴承座组件、传动套筒组件、六角传动杆、驱动机构、支腿组件各个组件之间便于拆卸便于安装的特性,使得输送装置便于组装,可以提高输送装置的使用场景,有利于使用者使用该输送装置,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装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组装输送装置的辊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组装输送装置的传动套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组装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组装输送装置的轴承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型材支撑架;2、辊筒组件;3、轴承座组件;4、传动套筒组件;5、六角传动杆;6、驱动机构;7、支腿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包括型材支撑架1,型材支撑架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辊筒组件2,辊筒组件2包括长轴套、短轴套、轴承、全辊筒、辊筒齿轮,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对应辊筒组件2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组件3,轴承座组件3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套筒组件4,传动套筒组件4包括轴承外圈支座、轴承、传动套筒、传动齿轮,传动套筒组件4的内侧设置有六角传动杆5,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6,型材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支腿组件7。短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一端对应于轴承座组件3的连接处,长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另一端,短轴套与长轴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且短轴套与长轴套通过轴承与型材支撑架1活动固定连接,辊筒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套表面,辊筒组件2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轴承座组件3与型材支撑架1之间为活动连接,轴承座组件3与辊筒组件2之间呈对应关系,传动套筒组件4与轴承座组件3之间为活动连接。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套筒表面,轴承外圈支座固定连接于轴承表面,传动齿轮固定安装于传动套筒表面,传动套筒内部呈六角形状,传动套筒组件4与轴承座组件3之间通过轴承外圈支座配合螺栓活动连接,辊筒组件2与传动套筒组件4之间通过辊筒齿轮以及传动齿轮活动连接。六角传动杆5贯穿于传动套筒,六角传动杆5与传动套筒组件4之间通过传动套筒活动连接,六角传动杆5与传动套筒的形状吻合。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与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两组,一组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另一组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六角传动杆5的表面,且两组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咬合。支腿组件7与型材支撑架1之间为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接通电机的电源,使得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转动,带动表面的传动齿轮转动,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带动六角传动杆5表面的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六角传动杆5表面的传动套筒组件4转动,利用其表面的传动齿轮带动短轴套表面的辊筒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辊筒组件2转动,将辊筒组件2表面的物品进行输送,利用驱动机构6驱动传动套筒组件4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的辊筒组件2转动,实现所有的辊筒组件2都具有主动转动性能,具有更强的输送动力,有利于输送较重的物品,可以提高输送效率,配合型材支撑架1、辊筒组件2、轴承座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包括型材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辊筒组件(2),所述辊筒组件(2)包括长轴套、短轴套、轴承、全辊筒、辊筒齿轮,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对应辊筒组件(2)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组件(3),所述轴承座组件(3)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套筒组件(4),所述传动套筒组件(4)包括轴承外圈支座、轴承、传动套筒、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套筒组件(4)的内侧设置有六角传动杆(5),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支腿组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包括型材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辊筒组件(2),所述辊筒组件(2)包括长轴套、短轴套、轴承、全辊筒、辊筒齿轮,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对应辊筒组件(2)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组件(3),所述轴承座组件(3)的表面设置有传动套筒组件(4),所述传动套筒组件(4)包括轴承外圈支座、轴承、传动套筒、传动齿轮,所述传动套筒组件(4)的内侧设置有六角传动杆(5),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型材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支腿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一端对应于轴承座组件(3)的连接处,所述长轴套固定连接于全辊筒的另一端,所述短轴套与长轴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且短轴套与长轴套通过轴承与型材支撑架(1)活动固定连接,所述辊筒齿轮固定连接于短轴套表面,所述辊筒组件(2)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等间距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组件(3)与型材支撑架(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组件(3)与辊筒组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怀振,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贝多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