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及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87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及加工设备,物流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一流水线模组,传送起始处设有起始端,传送末尾处设有第一对接端;沿第二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二流水线模组,传送起始处设有第二对接端,传送末尾处设有结束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流水线模组与第二流水线模组错层放置,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本物流线还包括对接传输模组,对接传输模组的活动行程中设有与第一对接端对接的第一对接位置,以及与第二对接端对接的第二对接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错层设置两条流水线模组,使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能够在该位置范围内处理供料收料,减少人力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及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物料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中,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太阳能电池加工
开始导入AGV自动物流小车来实现卡塞的供收料和周转。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中无法在固定点供料和收料,人工强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及加工设备,能够在固定点处理供料和收料。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一流水线模组,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起始端,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第一对接端;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卡塞的第二流水线模组,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第二对接端,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结束端;所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与第二流水线模组错层放置,且所述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本物流线还包括对接传输模组、至少一个转向模组和接驳模组;对接传输模组的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对接端对接的第一对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的第二对接端对接的第二对接位置;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的输送轨迹上,转向模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不同;每个接驳模组与一个所述的转向模组对接。按上述方案,本物流线还包括升降传输模组,升降传输模组的上下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起始端和结束端的对接位置。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二流水线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为双皮带的带式输送机;所述的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两条皮带之间,并设有用于将两条皮带上的卡塞顶起的顶升机构;所述的接驳模组与顶升后的转向模组平齐。按上述方案,本物流线还包括搬运车,搬运车内设有第一转送模组和第二转送模组,分别与所述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对接。按上述方案,本物流线还包括用于缓存卡塞的泊接传输模组,泊接传输模组包括第一泊接模组和第二泊接模组,分别与所述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对接。一种加工设备,包括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按上述设备,本加工设备包括进料物流线、出料物流线和加工装置;其中,进料物流线包括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且进料物流线的起始端用于提供满载待加工物料的卡塞,进料物流线的结束端用于输出空载的卡塞;出料物流线包括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且出料物流线的起始端用于提供空载的卡塞,出料物流线的结束端用于输出满载加工后物料的卡塞;加工装置设置在进料物流线与出料物流线之间。按上述设备,所述的加工装置为m个,每n个加工装置配有一条进料物流线和一条出料物流线,1≤n≤m;所有的进料物流线沿第一方向依次对接设置,所有的出料物流线沿第二方向依次对接设置。按上述设备,所述进料物流线对应设有m个所述供料收料物流线,所述出料物流线对应设有m个所述供料收料物流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错层设置一去一回的两条流水线模组,并且使得去的流水线模组的起始端与回的流水线模组的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同时通过转向模组和接驳模组,将流水线模组上的物料传递给其它设备进行处理,例如加工设备,然后再返回,这样能够在该位置范围内处理供料收料,减少人力劳动强度。2、通过在起始端和结束端增设升降传输模组,使得空载卡塞和满载卡塞能够在同一位置范围内进行供料收料后,进行循环利用,进一步减少人力劳动强度。3、通过增设搬运车和/或泊接传输模组,对供收料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得整个物流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4、将本技术的物流线与加工设备结合,将待加工物料的运输、物料加工、加工后物料的运输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链,能够集中对多台加工装置进行集中供料和收料,不仅减少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还能减少卡塞的运送路线,减少等待时间,提高传输效率。5、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具有灵活的生产方式和兼容性,加工设备为一个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供料收料物流线,可以独立实现单机台的空载卡塞和满载卡塞上下层循环,实现上层投料/下层收料的独立生产。当加工设备为多个时可以采用集中供料连线生产模式,多个供料收料物流线串联,实现整线的集中供收料功能,提高了设备的生产布局模式的多样性,并降低了集中供料/收料方式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中:1-第一流水线模组,2-第二流水线模组,3-转向模组,4-对接传输模组,5-升降传输模组,6-接驳模组,7-加工装置,8-搬运车,8’-搬运车第二位置,81-第一转送模组,82-第二转送模组,9-泊接传输模组,91-第一泊接传输模组,92-第二泊接传输模组,10-进料物流线,11-出料物流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8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供料收料物流线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一流水线模组1,在第一流水线模组1的传送起始处设有起始端,在第一流水线模组1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第一对接端;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卡塞的第二流水线模组2,在第二流水线模组2的传送起始处设有第二对接端,在第二流水线模组2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结束端;所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1与第二流水线模组2错层放置,且所述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本物流线还包括对接传输模组4、至少一个转向模组3和接驳模组6;对接传输模组4的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对接端对接的第一对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的第二对接端对接的第二对接位置;转向模组3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1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2的输送轨迹上,转向模组3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不同;每个接驳模组6与一个所述的转向模组3对接。为了便于供料收料物流线实现可以独立实现单机台的空载卡塞和满载卡塞上下层循环,实现上层投料/下层收料的独立生产,该供料收料物流线还包括升降传输模组5,升降传输模组5的上下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起始端和结束端的对接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流水线模组2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1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具体地,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1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2为双皮带的带式输送机;所述的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1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2的两条皮带之间,并设有用于将两条皮带上的卡塞顶起的顶升机构;所述的接驳模组6与顶升后的转向模组平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沿第一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一流水线模组,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起始端,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第一对接端;/n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卡塞的第二流水线模组,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第二对接端,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结束端;所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n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与第二流水线模组错层放置,且所述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n本物流线还包括对接传输模组、至少一个转向模组和接驳模组;对接传输模组的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对接端对接的第一对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的第二对接端对接的第二对接位置;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的输送轨迹上,转向模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不同;每个接驳模组与一个所述的转向模组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料收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传送卡塞的第一流水线模组,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起始端,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第一对接端;
沿第二方向传送所述卡塞的第二流水线模组,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起始处设有第二对接端,在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传送末尾处设有结束端;所述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与第二流水线模组错层放置,且所述的起始端与结束端在不同层的同一位置范围内;
本物流线还包括对接传输模组、至少一个转向模组和接驳模组;对接传输模组的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对接端对接的第一对接位置,以及与所述的第二对接端对接的第二对接位置;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的输送轨迹上,转向模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不同;每个接驳模组与一个所述的转向模组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本物流线还包括升降传输模组,升降传输模组的上下活动行程中设有与所述的起始端和结束端的对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流水线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收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为双皮带的带式输送机;所述的转向模组设置在第一流水线模组和/或第二流水线模组的两条皮带之间,并设有用于将两条皮带上的卡塞顶起的顶升机构;所述的接驳模组与顶升后的转向模组平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贵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