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84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拣小车输送单元,针对上部输送单元进一步实施模块化与轻量化改进,以期实现提高安装稳定性和作业效率、降低前后小车连接处的磨损与运行噪声的设计目的。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包括皮带托板和连接于皮带托板两侧的侧板,在侧板的两端分别轴设有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分拣皮带缠绕于皮带托板、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之间。在每一侧板的侧向,水平地安装有折合板、垂向地连接有第一折弯连接板或第二折弯连接板;所述的折合板为一整体水平的板状部件,其外侧边缘具有多均段圆弧段,同一分拣小车两侧的折合板的圆弧段相互啮合;在侧板的侧部安装有多组折合板固定板,折合板固定板具有折弯部,折合板固定板的侧部与侧板固定连接,其水平的顶部与折合板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拣小车输送单元
本技术涉及交叉带分拣小车输送单元的结构改进,属于物流分拣

技术介绍
现有电商与快递行业的物流分拣作业现场,通常采用分拣小车进行货物自动输送、分拣与复检等操作。载有货物的行走小车在输送线上循环输送,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与装卸。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以下专利,申请号CN2019211804902,名称为组合型分拣小车,其具有设置于上部的输送组件和下部的车架组件。其中,输送组件包括有2组并列、独立设置的输送单元;在所述2组输送单元的同一侧,共同连接一风琴罩。上述一车双输送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既可同时输送、向两侧分拣2个小包裹,也可2个输送单元同时输送1个大包裹、同步地向相同一侧分拣卸载。并列设置的输送单元,与车架组件的安装连接、以及各自的电气控制是独立分开的。如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有下述明显的缺陷:1)整体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不利于提高现有交叉带分拣系统的作业效率;2)前后小车输送单元之间采取风琴罩结构,易在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不利于改善现场的运营环境;3)采用风琴罩导致前后小车对接处的强度较低,无法保证货物在环线上运行时维持足够的稳定性。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针对上部输送单元进一步实施模块化与轻量化改进,以期实现提高安装稳定性和作业效率、降低前后小车连接处的磨损与运行噪声的设计目的。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包括皮带托板和连接于皮带托板两侧的侧板,在侧板的两端分别轴设有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分拣皮带缠绕于皮带托板、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之间。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每一侧板的侧向,水平地安装有折合板、垂向地连接有第一折弯连接板或第二折弯连接板;所述的折合板为一整体水平的板状部件,其外侧边缘具有多均段圆弧段,同一分拣小车两侧的折合板的圆弧段相互啮合;在侧板的侧部安装有多组折合板固定板,折合板固定板具有折弯部,折合板固定板的侧部与侧板固定连接,其水平的顶部与折合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折弯连接板、第二折弯连接板分别连接于一侧的侧板;第一折弯连接板、第二折弯连接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下部框架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进一步地,在两侧的侧板之间,横向地连接有多组拉杆。综上内容,本申请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具有如下优点:1、分拣小车上部输送单元的结构更为紧凑,轻量化程度得以提升,有助于降低现场检修难度与制造成本;2、整体连接与安装结构得以有效简化,有利于提高交叉带分拣系统的作业效率;3、前后小车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得以提高,有助于提高小车整体的运行稳定性;4、去除风琴罩等现有连接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因相互磨损而形成的工作噪声,有利于改善现场的运营环境。附图说明现结合以下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申请。图1是本申请所述交叉带分拣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部输送单元的2个观察角度的结构对比图;图3是折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前后小车之间折合板对接时的示意图;图5是折合板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中具有,分拣皮带1、皮带托板2、无动力滚筒3、动力滚筒4、侧板5、折合板固定板6、折合板7、第一折弯连接板8、第二折弯连接板9、拉杆10、车架11、走行轮组件13、导向轮组件14、次级板16、电气控制盒安装件17;上部输送单元100、第二安装孔101、折合板固定孔102、圆弧段103、沉头螺钉104、固定板安装孔105、第一安装孔108、下部框架20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应用本申请的交叉带分拣小车包括上部输送单元100和下部框架200。其中,下部框架200具有车架11和连接于车架11的至少两组走行轮组件13和导向轮组件14、次级板16和电气控制盒安装件17如图2所示,所述的上部输送单元100包括皮带托板2和连接于皮带托板2两侧的侧板5,在侧板5的两端分别轴设有无动力滚筒3和动力滚筒4,分拣皮带1缠绕于皮带托板2、无动力滚筒3和动力滚筒4之间;由动力滚筒4传递动力而带动分拣皮带1在皮带托板2上沿两个方向往复运行以实施不同的分拣动作。在每一侧侧板5的侧向,水平地安装有折合板7、垂向地连接有第一折弯连接板8或第二折弯连接板9。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的折合板7为一整体水平的板状部件,其外侧边缘具有多均段圆弧段103。如图5所示,同一分拣小车两侧的折合板7的圆弧段103具有相互啮合的关系,即前后分拣小车相互串联时,其各自的折合板7的圆弧段103相互啮合且保留一定的间隙而可替代现有使用的风琴罩部件。形成前后分拣小车的有效连接、防止货物从分拣小车间掉落,又可避免因风琴罩被拉伸或扭曲而在小车运行过程中发出的噪声,同时又能保证提高前后小车对接处的机械强度。在折合板7上设置有多个折合板固定孔102,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侧板5的侧部安装带有固定板安装孔105的多组折合板固定板6;折合板固定孔102与固定板安装孔105对接,再通过沉头螺钉104将折合板7和折合板固定板6进行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折合板固定板6具有折弯部,其侧向通过螺栓与侧板5固定连接,其水平顶部通过螺栓分别贯穿折合板固定孔102、固定板安装孔105完成折合板7的水平固定。如图2所示,在两侧的侧板5之间,横向地连接有多组拉杆10以加强由皮带托板2和侧板5构成上部输送单元100基础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即从侧板5的外侧,通过螺栓将拉杆10的两端与侧板5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折弯连接板8、第二折弯连接板9分别连接于一侧的侧板5,第一折弯连接板8、第二折弯连接板9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下部框架200的第一安装孔108、第二安装孔101,通过螺栓将上部输送单元100和下部框架200进行稳定性连接而形成分拣小车整体。综上内容,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仅是优选方案。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据此得到启示,而直接推导出符合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其他替代结构,也应属于本技术所述的方案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包括皮带托板和连接于皮带托板两侧的侧板,在侧板的两端分别轴设有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分拣皮带缠绕于皮带托板、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侧板的侧向,水平地安装有折合板、垂向地连接有第一折弯连接板或第二折弯连接板;/n所述的折合板为一整体水平的板状部件,其外侧边缘具有多均段圆弧段,同一分拣小车两侧的折合板的圆弧段相互啮合;/n在侧板的侧部安装有多组折合板固定板,折合板固定板具有折弯部,折合板固定板的侧部与侧板固定连接,其水平的顶部与折合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拣小车输送单元,包括皮带托板和连接于皮带托板两侧的侧板,在侧板的两端分别轴设有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分拣皮带缠绕于皮带托板、无动力滚筒和动力滚筒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侧板的侧向,水平地安装有折合板、垂向地连接有第一折弯连接板或第二折弯连接板;
所述的折合板为一整体水平的板状部件,其外侧边缘具有多均段圆弧段,同一分拣小车两侧的折合板的圆弧段相互啮合;
在侧板的侧部安装有多组折合板固定板,折合板固定板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金飞姚小芬李孟腾陈恩邹圣光
申请(专利权)人: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