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774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2
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系统架构包括: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超导量子处理器、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室温终端以及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超导量子处理器设置于低温设备内,工作于mK量级的第一温度区间。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设置于低温设备内,工作于第二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小值高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高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且第二温度区间与第一温度区间有重叠,低温电子功能单元用于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室温终端处于第三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最小值。室温终端和低温电子功能单元通过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
本公开属于量子计算
,涉及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虽然相关技术发展前后有几十年,但因为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其实用化发展速度并不快。随着近几年相关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向前推进。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架构指导或规范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成型。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公开技术构思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典型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架构是将控制系统布置于常温(室温)环境,将大量的控制信号在室温区产生后,通过信号线,将信号逐级送入低温区,这将占用大量的高频率模拟信号传输线,占用制冷机的接线位置,同时因为在大部分低温区,信号线的材料都不超导,还形成大量的漏热,使得最终制冷机因为线路漏热而很难达到很好的制冷效果,限制了超导量子计算机规模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上述系统架构包括: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超导量子处理器、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室温终端以及低温-室温通信链路。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用于提供不同区间的低温工作温度。超导量子处理器设置于低温设备内,工作于mK量级的第一温度区间。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设置于低温设备内,工作于第二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小值高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或者,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高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且第二温度区间与第一温度区间有重叠,低温电子功能单元用于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室温终端处于第三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三温度区间的最小值。室温终端和低温电子功能单元通过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和室温终端至少之一用于进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包括:将采集信号进行信号分析;以及根据信号分析的结果生成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所需的新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室温通信链路包括:主电路,主电路为数字通信链路,用于实现数据传递和指令传递;以及辅助电路,辅助电路包括模拟通信链路和电源供应电路,用于在低温设备内传输准确的时钟信号和GHz量级的微波信号至少之一,以及在低温设备内实现供电传输。数字通信链路和模拟通信链路包括:信号收发部件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信号收发部件分别处于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第三温度区间,以及第二温度区间与第三温度区间之间的第四温度区间内;物理媒介连接于处于不同温度区间的信号收发部件之间,物理媒介为以下一种或其组合:金属线缆、电路板或者光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还包括:功能元件,功能元件用于实现以下功能至少一种:与低温设备之间进行热量传递;进行信号的放大或衰减,以实现信号收发部件之间的信号匹配。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室温终端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将用户指令编译为机器指令和数据,将机器指令和数据通过低温-室温通信链路下发至低温电子功能单元,接收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反馈的数据结果,以及将数据结果存储和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电子功能单元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设置量子比特状态的信号,读取量子比特状态所需的探测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电子功能单元用于实现以下功能至少一种:发出用于驱动量子比特的各种控制信号;发出用于读取量子比特状态所需的探测信号;采集量子比特状态对探测信号的响应信号;对来自通信链路的指令进行解析与处理,以发出控制信号或探测信号;对采集到的响应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与计算;基于数据处理与计算的结果而生成下一步操作的控制指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低温电子功能单元为: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芯片,或者,基于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电子功能线路/芯片。本公开中“/”的含义表示或者。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的信息处理方法。上述处理方法包括:室温终端接收用户指令,将用户指令编译为机器指令和数据,以及将机器指令和数据通过低温-室温通信链路下发至低温电子功能单元;低温电子功能单元接收来自室温终端的指令和数据,并依据指令和数据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超导量子处理器根据低温电子功能单元提供的信号进行工作;以及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读取超导量子处理器的量子比特状态,并将读取结果反馈给室温终端;以及室温终端接收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反馈的结果,并将结果显示和存储。(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及信息处理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在低温区布置低温电子功能单元,a)可以大幅减少控制信号的传输距离,节省传输时间,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实时反馈控制、数据处理等操作节省大量时间,b)可以基于低温电子功能单元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信号,相较于现有架构而言可以大幅减少信号需要在室温侧到低温侧逐级衰减而浪费的大量能力,c)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设置于低温设备内,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热噪声;(2)在低温设备内部的线束是比较宝贵的资源,a)通过设置低温-室温通信链路,基于数字通信链路作为主电路,实现大量控制指令与数据的传输,节省了现有架构中用于传递指令的模拟信号在室温-低温区之间的传递,降低了线路数量的资源消耗,b)辅助线路中模拟信号线路的设置也保证了一些无法在低温区产生或产生需要巨大功率的信号的提供问题;c)整体线路的数量有效减少,也将大幅减少系统漏热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的应用场景示例。【符号说明】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11-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12-超导量子处理器;13-低温电子功能单元;14-室温终端;15-低温-室温通信链路;152-功能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示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公开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1包括: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11、超导量子处理器12、低温电子功能单元13、室温终端14以及低温-室温通信链路15。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11用于提供不同区间的低温工作温度。低温设备可以是低温恒温器,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温度可控调节的设备,能够实现低温范围的温度,例如达到mK级别的温区。超导量子处理器12设置于低温设备11内,工作于mK量级的第一温度区间。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用于提供不同区间的低温工作温度;/n超导量子处理器,设置于所述低温设备内,工作于mK量级的第一温度区间;/n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设置于所述低温设备内,工作于第二温度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小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有重叠,所述低温电子功能单元用于为所述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n室温终端,处于第三温度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最小值;以及/n低温-室温通信链路,所述室温终端和所述低温电子功能单元通过所述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进行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可控的低温设备,用于提供不同区间的低温工作温度;
超导量子处理器,设置于所述低温设备内,工作于mK量级的第一温度区间;
低温电子功能单元,设置于所述低温设备内,工作于第二温度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小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有重叠,所述低温电子功能单元用于为所述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提供所需的信号;
室温终端,处于第三温度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的最小值;以及
低温-室温通信链路,所述室温终端和所述低温电子功能单元通过所述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电子功能单元和所述室温终端至少之一用于进行信号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包括:
将采集信号进行信号分析;以及
根据信号分析的结果生成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工作所需的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温通信链路包括:
主电路,所述主电路为数字通信链路,用于实现数据传递和指令传递;以及
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包括模拟通信链路和电源供应电路,用于在低温设备内传输准确的时钟信号和GHz量级的微波信号至少之一,以及在低温设备内实现供电传输;
所述数字通信链路和所述模拟通信链路包括:信号收发部件以及用于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部件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所述第二温度区间,所述第三温度区间,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与所述第三温度区间之间的第四温度区间内;
所述物理媒介连接于处于不同温度区间的信号收发部件之间,所述物理媒介为以下一种或其组合:金属线缆、电路板或者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温通信链路还包括: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用于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福田邓辉龚明吴玉林彭承志朱晓波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