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47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包括支撑件和腕臂结构;所述腕臂结构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支撑件上,所述腕臂能够绕所述支撑件转动;所述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设置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通过拉绳连接有拉力提供装置。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接触网承力索受力更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可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方便安装和检修、固定接触网结构相似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本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目前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但是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成本极高,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其使用电动机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电动机较多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现有技术也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整锚段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及移动接触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和腕臂结构;所述腕臂结构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支撑件上,所述腕臂能够绕所述支撑件转动;/n所述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n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设置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通过拉绳连接有拉力提供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和腕臂结构;所述腕臂结构的一端通过转轴设置在支撑件上,所述腕臂能够绕所述支撑件转动;
所述腕臂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点结构和第二固定点结构;
移动接触网中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设置在第一固定点结构上,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通过拉绳连接有拉力提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提供装置通过拉绳拉动腕臂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一侧边或者铁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结构包括腕臂支撑杆,第一、二固定点结构的设置方式为:
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位于第一固定点结构与转轴之间的腕臂支撑杆上,或者
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位于第二固定点结构与转轴之间的腕臂支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根腕臂支撑杆,两根以上的腕臂支撑杆组成桁架结构;第一、二固定点结构的设置方式为:
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位于第一固定点结构与转轴之间的桁架结构中任意一根腕臂支撑杆上;或者
所述第二固定点结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点结构位于第二固定点结构与转轴之间的桁架结构中任意一根腕臂支撑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提供装置包括坠砣结构,所述坠砣结构上下移动,所述坠砣结构下沉时,带动与拉绳连接的腕臂结构往铁路一侧边摆动;所述坠砣结构上升时,与拉绳连接的腕臂结构往铁路上方回位摆动;或者
所述拉力提供装置包括坠砣结构,所述坠砣结构上下移动,所述坠砣结构下沉时,带动与拉绳连接的腕臂结构往铁路上方摆动;所述坠砣结构上升时,与拉绳连接的腕臂结构往铁路一侧边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松平乔桢张硕汤华奇张平李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