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悬架的减振机构、车辆悬架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的减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的减振机构、车辆悬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出于支撑车身重量以及缓冲行驶过程中由路面输入的振动的目的,通常需要在车辆悬架中配置减振机构。在这个方面上可以说,车辆悬架中的减振机构对于车辆性能的影响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车辆乘坐舒适性、车辆负载的货物的安全性以及被车辆行驶的道路的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仍缺乏性能优异的减振机构,来满足车辆悬架的工作需求。尤其是当车辆面临众多不同的工作环境(如路面状况、车身承载重量的改变带来的工况变化)时,相应地,车辆悬架所要提供的减振性能也变得截然不同,而这就要求减振机构具备能够适应多种工况的能力;遗憾的是,传统的车辆减振机构仍旧缺乏前述的工作能力。因此,从减振机构工作能力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对车辆悬架的发展造成了一个重大的技术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阐述的技术缺陷现象,专利技术人对车辆悬架中的减振机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发现:传统的减振机构无法根据工 ...
【技术保护点】
1.车辆悬架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空间的螺旋弹簧;和/n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空间的囊状构件,所述囊状构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伸缩空间改变自身的刚度,所述囊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悬架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空间的螺旋弹簧;和
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空间的囊状构件,所述囊状构件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伸缩空间改变自身的刚度,所述囊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空间在沿所述螺旋弹簧的伸缩方向上被分割为依次连通的多个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空间在相邻两个腔室的连接处向内部收缩,使得所述第二伸缩空间被分割为依次连通的所述多个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囊状构件包括:
第一气囊体,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腔室;和
第二气囊体,用于提供所述第二腔室;
其中,当所述第一气囊体与所述第二气囊体连接在一起后,形成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气囊体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杰,袁显举,潘春荣,邱光琦,黄子齐,陈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