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安全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制造工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所使用的电力设备也越来越多,用电安全的要求就更严格。目前的设备预警装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若待监控设备接地电阻过大,当发生单相短路时,由于短路电流过小达不到设备预警装置的阈值,则预警装置不工作,这样就会使设备外壳长期带电,如果人触摸到这样的带电设备,就会有触电的危险造成,同时也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二是由于现有的设备预警装置测试点少,则测试范围有限,因而需要布置多台,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设备预警装置监控的精确度不高,测试范围有限,导致安全性不高,同时增加了使用成本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对设备接地安全予以实时监控并上报,其不仅监控的精确度更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测试的范围更广,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包括主板检测电路,其特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包括主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主板检测电路连接的子板检测电路、且所述子板检测电路至多可以包括三路,所述主板检测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模块分别连接无线通讯模块、4路接地电阻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与子板通讯模块;所述子板检测电路包括子板控制模块,所述子板控制模块分别连接8路分时检测模块、第二显示模块、与主板通讯模块、子板间通讯模块;其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将12VDC电源分别转换为5V、3.3V电压源为内部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包括主板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主板检测电路连接的子板检测电路、且所述子板检测电路至多可以包括三路,所述主板检测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模块分别连接无线通讯模块、4路接地电阻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与子板通讯模块;所述子板检测电路包括子板控制模块,所述子板控制模块分别连接8路分时检测模块、第二显示模块、与主板通讯模块、子板间通讯模块;其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将12VDC电源分别转换为5V、3.3V电压源为内部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U1,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E22-400T30S无线射频芯片U5,所述单片机U1的1至3、23、24管脚连接所述主显示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4、11、14、15管脚相连后连接电容C18至C22的一端及3.3V电压源,所述单片机U1的5、6、10、12、13管脚分别连接所述E22-400T30S无线射频芯片U5的3、4、5、1、2管脚,所述E22-400T30S无线射频芯片U5的6管脚连接有极电容E4的正极、电容C16一端及5V电压源,所述E22-400T30S无线射频芯片U5的7管脚连接所述有极电容E4的负极、电容C16的另一端、电容C17一端,所述电容C17另一端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9管脚、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20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并连接3.3V电压源,所述E22-400T30S无线射频芯片U5的15、16、17管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7、8管脚分别连接所述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16至19、31管脚分别连接所述4路接地电阻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20、28管脚相连后连接电容C24一端、电容C25一端及3.3V电压源,所述单片机U1的21管脚连接电容C23一端,所述电容C18至电容C25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22管脚连接电阻R18一端,所述电阻R1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9一端、蜂鸣器BZ1的一端,所述电阻R19另一端、蜂鸣器BZ1的另一端相连后连接12V电压源,所述单片机U1的25、26管脚分别连接接口J4的2、3管脚,所述单片机U1的27管脚连接电容C3一端、电阻R17一端,所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电阻R13一端、开关K1的一端,所述电阻R13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J4的1管脚、电容C6一端及3.3V电压源,所述电容C3另一端、开关K1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接口J4的4管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1的29、30管脚连接所述与子板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32管脚连接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路接地电阻检测模块包括接线端子J2,所述接线端子J2的1管脚连接电阻R1一端、电容C39一端、钳位二极管D4的下端管脚、电阻R40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2管脚连接电阻R2一端、电容C40一端、钳位二极管D7的下端管脚、电阻R41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3管脚连接电阻R3一端、电容C41一端、钳位二极管D8的下端管脚、电阻R42一端,所述接线端子J2的4管脚连接电阻R4一端、电容C42一端、钳位二极管D9的下端管脚、电阻R43一端,所述电阻R1至R4另一端相连后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钳位二极管D3的下端管脚、电阻R39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3、D4、D7、D8、D9的上端其中一个管脚相连后接地,所述钳位二极管D3、D4、D7、D8、D9的上端的另一个管脚相连后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及3.3V电压源,所述电容C39至C42另一端相连后连接所述接口端子J2的5管脚、电阻R5一端,所述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9另一端连接电容C43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31管脚,所述电阻R40另一端连接电容C44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16管脚,所述电阻R41另一端连接电容C45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17管脚,所述电阻R42另一端连接电容C46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18管脚,所述电阻R43另一端连接电容C47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19管脚,所述电容C43至C47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所述子板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所述第一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电路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与PC机交互通讯模块包括USB转串口芯片U4,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4、5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23一端、电阻R22一端,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6管脚连接电阻R24一端、电容C28一端、电容C29一端,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7、8管脚相连后连接电感FB1一端、电容C26一端、电容C27一端,所述电阻R23另一端连接接口J5的3管脚、防静电ESD二极管U6的4管脚、电阻R36一端,所述电阻R22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J5的2管脚、所述防静电ESD二极管U6的2管脚、电阻R35一端,所述电感FB1的另一端连所述接口J5的1管脚、所述防静电ESD二极管U6的1管脚,所述接口J5的6管脚连接电容C5一端、电阻R21一端并接地,所述接口J5的4、5管脚相连后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电阻R21另一端、所述防静电ESD二极管U6的3管脚、所述电容C26至C29另一端、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3、12管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阻R36另一端连接电阻R37一端、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18管脚、电阻R26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8管脚,所述电阻R37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5另一端连接所述USB转串口芯片U4的17管脚、电阻R25一端、所述单片机U1的7管脚,所述电阻R25另一端、电阻R26另一端相连后连接3.3V电压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用安全监测预警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电路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OLED1,所述显示屏OLED1的1、8、11、12、16、17、21至25、29、30管脚相连后连接电容C7一端、电容C11一端、电容C10一端、电阻R16一端、电容C12一端、电容C13一端并接地,所述显示屏OLED1的2、3管脚分别连接电容C8的两端,所述显示屏OLED1的4、5管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两端,所述显示屏OLED1的6、9管脚相连后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电容C11另一端、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洪祥,高金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麦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