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信号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雷达系统一般采用大孔径的天线阵列来增加探测覆盖范围和提高参数估计精度的要求。然而,采用大孔径的天线阵列(满足半波长间距要求)会使得系统成本骤增,且阵元间耦合加剧。超稀疏大孔径阵列在提升阵列孔径的同时可大幅减少阵元数目,有效地解决了系统成本和探测性能间的矛盾。当前较为典型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形式为无人机集群协同探测模式。无人机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从安全性空域执行情报侦查任务向对抗性空域执行主流作战任务发展。同时,无人机的作战样式已逐步从单平台作战向多平台集群作战方向发展。如将雷达布置于无人机集群系统上,便形成分布式无人机集群雷达协同探测系统。与传统有人单基预警雷达相比,无人机集群预警探测具备显著优势。首先,超稀疏大阵列天线具有更大的天线孔径和空域自由度,可实现更高的目标空间分辨率和更好的杂波抑制性能,同时更窄的主瓣波束可有效对抗主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nS1: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采用相控阵天线,对各阵元接收的空时回波数据X进行模数转换;/nS2:根据模数转换后得到的数据计算所对应的真实距离,并分别计算出不同距离所对应稀疏阵列目标空域导向矢量,再结合目标时域导向矢量得到目标空时导向矢量集合;/nS3:利用待检测距离门相邻距离门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到待检测距离门数据的杂波协方差矩阵;/nS4:根据线性约束最小输出功率准则,利用步骤S3得到的杂波协方差矩阵和步骤S2得到的目标空时导向矢量集合构造出多个空时自适应权值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采用相控阵天线,对各阵元接收的空时回波数据X进行模数转换;
S2:根据模数转换后得到的数据计算所对应的真实距离,并分别计算出不同距离所对应稀疏阵列目标空域导向矢量,再结合目标时域导向矢量得到目标空时导向矢量集合;
S3:利用待检测距离门相邻距离门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到待检测距离门数据的杂波协方差矩阵;
S4:根据线性约束最小输出功率准则,利用步骤S3得到的杂波协方差矩阵和步骤S2得到的目标空时导向矢量集合构造出多个空时自适应权值,并分别作用于当前待检测距离门数据,实现对杂波抑制和目标积累;
S5:对杂波抑制和积累目标后的数据集分别进行恒虚警检测,完成对运动目标的检测;
S6:比较不同空时自适应权值作用后所检测目标的功率大小,选择功率最大时目标空域导向矢量所对应的真实距离为目标解模糊后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根据模数转换得到的待检测距离门、模糊次数和最大不模糊距离计算所对应的真实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近场效应的超稀疏阵列机载雷达动目标距离解模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待检测距离门、模糊次数和最大不模糊距离计算计算所对应的真实距离,其计算公式如下:
Rp=l*ΔR+(p-1)*Rup=1,2,...,P
式中,p表示模糊次数,l表示待检测距离门、ΔR表示雷达距离分辨率、Ru表示最大不模糊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克清,杨兴家,李想,谢洪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