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94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包括混凝土箱体、门扇、窗扇、第一电动推杆机构和第一支架,混凝土箱体的前端具有能正对斜井防爆门的出口,出口的四周形成有刚性门框,门扇的上侧边与刚性门框的上侧边铰接,门扇能盖在出口前且通过刚性门框获得支撑力,门扇上开设有泄压窗口,窗扇的上侧边与泄压窗口的上边缘铰接,窗扇盖在泄压窗口前且通过泄压窗口的边缘获得支撑力,第一电动推杆机构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第一电动推杆机构的推杆向后伸出时能支撑门扇而使出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罩在突出于地面的斜井体及斜井防爆门外,在井下发生一次爆炸后利用备用防爆门快速复位关闭通道,在井下发生多次爆炸时能正常泄压而后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斜井防爆门是安装在装有突出于地面的斜井体的井口上的特殊密封门。其作用是:在正常通风时,它被用来隔离井下气流与地面大气,防止风流短路,保证通风系统正常工作。当井下一旦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事故时,防爆门受高压气浪的冲击作用被冲击打开,从而爆炸气流直接排放到地面大气环境中,起到卸压作用,防止主要通风机因爆炸气流冲击而造成损坏。但目前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煤矿,仍然采用老式的煤矿斜井防爆门,老式的煤矿斜井防爆门由于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井下发生煤尘、瓦斯爆炸后,防爆门扇由于受气流冲击而被冲离井口或严重变形,使防爆门扇开启后无法及时关闭复位,致使不能隔离井下气流与地面大气,从而发生风流短路,造成瓦斯爆炸而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不能及时从井下排出,从而引起大量井下人员伤亡。另外,由于井下救援工作的需要,可能要对矿井进行反风,而此时由于防爆门扇不能及时关闭,同样会造成风流短路,致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改变风流方向,从而影响井下救援工作,增大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箱体(1)、门扇(2)、窗扇(3)、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和第一支架(5),混凝土箱体(1)能罩在突出于地面的斜井体及斜井防爆门外,且后端封闭、前端具有能正对斜井防爆门的出口,该出口的四周通过预埋槽钢的方式形成有刚性门框(6),门扇(2)的上侧边与刚性门框(6)的上侧边铰接,门扇(2)能盖在出口前且通过刚性门框获得支撑力,门扇(2)上开设有泄压窗口(20),窗扇(3)的上侧边与泄压窗口(20)的上边缘铰接,窗扇(3)盖在泄压窗口(20)前且通过泄压窗口(20)的边缘获得支撑力,第一支架(5)位于混凝土箱体(1)前方,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箱体(1)、门扇(2)、窗扇(3)、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和第一支架(5),混凝土箱体(1)能罩在突出于地面的斜井体及斜井防爆门外,且后端封闭、前端具有能正对斜井防爆门的出口,该出口的四周通过预埋槽钢的方式形成有刚性门框(6),门扇(2)的上侧边与刚性门框(6)的上侧边铰接,门扇(2)能盖在出口前且通过刚性门框获得支撑力,门扇(2)上开设有泄压窗口(20),窗扇(3)的上侧边与泄压窗口(20)的上边缘铰接,窗扇(3)盖在泄压窗口(20)前且通过泄压窗口(20)的边缘获得支撑力,第一支架(5)位于混凝土箱体(1)前方,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安装在第一支架(5)上,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的推杆向后伸出时能支撑门扇(2)而使出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机构(9)、第三电动推杆机构(10)、第一锁紧板(11)、第二锁紧板(12)、第二支架(13)和配重系统,第二支架(13)横跨混凝土箱体(1)的左方和右方;第二电动推杆机构(9)位于刚性门框(6)左方,第一锁紧板(11)固定在门扇(2)的左下部且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三电动推杆机构(10)位于刚性门框(6)右方,第二锁紧板(12)固定在门扇(2)的右下部且开设有第二通孔,门扇(2)盖在出口前时,第二电动推杆机构(9)的推杆能向右伸出并插在第一通孔内,第三电动推杆机构(10)的推杆能向左伸出并插在第二通孔内;配重系统包括配重块(14)、钢丝绳(15)和滑轮组,钢丝绳(15)的一端连接配重块(14),钢丝绳(15)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门扇(2)相连接,滑轮组中的一个滑轮安装在第一支架(5)上,滑轮组中的剩余滑轮安装在第二支架(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系统有两套,两套配重系统关于门扇(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每套配重系统的滑轮组都包括第一滑轮(16)、第二滑轮(17)、第三滑轮(18)和第四滑轮(19),第一滑轮(16)安装在第一支架(5)上,第二滑轮(17)、第三滑轮(18)和第四滑轮(19)安装在第二支架(13)上,且呈直角三角形分布,第一滑轮(16)的轴线、第二滑轮(17)的轴线与左右方向平行,第三滑轮(18)的轴线与上下方向平行,第四滑轮(19)的轴线与前后方向平行;其中一套配重系统的配重块(14)位于混凝土箱体(1)的左方,且连接对应的钢丝绳(15)的一端,该钢丝绳(15)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对应的第四滑轮(19)、第三滑轮(18)、第二滑轮(17)、第一滑轮(16)而与设在门扇(2)的下侧边左部的钢丝绳固定板(21)相连接;另一套配重系统的配重块(14)位于混凝土箱体(1)的右方,连接对应的钢丝绳(15)的一端,该钢丝绳(15)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对应的第四滑轮(19)、第三滑轮(18)、第二滑轮(17)、第一滑轮(16)而与设在门扇(2)的下侧边右部的钢丝绳固定板(2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有两个,两个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关于门扇(2)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其中一个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安装在第一支架(5)的左部,该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的推杆向后伸出时能与门扇(2)的后表面左部配合而提供支撑力,另一个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安装在第一支架(5)的右部,该第一电动推杆机构(4)的推杆向后伸出时能与门扇(2)的后表面右部配合而提供支撑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门框(6)内嵌有与门扇(2)配合的第一密封件(7),所述窗扇(3)的四周嵌有与泄压窗口(20)的边缘配合的第二密封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斜井备用防爆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所在的平面与混凝土箱体(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75°~85°。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余明高刘松林喻锦涛杨鑫磊陈结吴斐李林王文乾吴明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