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94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属于冲击地压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包括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沿巷道长度方向等间距线性布置,拱形支架底部锚入巷道地面内;每相邻两个拱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在拱形支架的两侧,加固杆位于拱形支杆的两侧,两侧相对的加固杆上设置有若干内拱支架,内拱支架顶部设置有蒙皮,所述内拱支杆底部设置若干储物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以巷道内现有的锚杆支护为基础,制作出冲击地压的临时防护装置,对冲击地压下的碎石冲击进行阻挡,从而保障设备与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击地压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地压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冲击地压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目前冲击地压是深井矿山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为了应对冲击地压造成的破坏,会在巷道内安装支护装置来对巷道进行支撑与防护。但是支护装置在大规模的冲击地压发生时并不能对巷道内的设备与人员进行足够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以巷道内现有的锚杆支护为基础,对冲击地压下的碎石冲击进行阻挡,作为冲击地压的临时防护装置,从而保障设备与人员的安全。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包括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沿巷道长度方向等间距线性布置,拱形支架底部锚入巷道地面内;每相邻两个拱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在拱形支架的两侧,加固杆位于拱形支杆的两侧,两侧相对的加固杆上设置有多个内拱支架,内拱支架顶部设置有蒙皮。所述内拱支杆底部设置若干储物箱,通过挂钩挂在内拱支杆底部。所述拱形支架包括顶部的拱形杆和安装在拱形杆两端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和拱形杆的连接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法兰为分半法兰,所述竖直杆与拱形杆朝向巷道一侧为无法兰侧。所述加固杆通过连接头与拱形支架连接,连接头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带连接片的半环,所述连接片上开有螺纹孔;所述加固杆两端开有配合槽,配合槽侧壁开有与连接片螺纹孔相对应的螺纹孔,一对半环包裹在拱形支架外部,连接片放置在配合槽内,螺栓穿过配合槽侧壁和连接片的螺纹孔将加固杆与拱形支架连接并紧固。所述连接片与半环一体成型。所述拱形支杆上焊有限位块或限位环,半环设置在限位块或限位环上方。所述内拱支杆为两端设置有卡箍的拱形杆,所述卡箍末端开设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将卡箍紧固在加固杆上。所述蒙皮为弧形的合金钢板或铝合金板,与内拱支架铆接。所述多个内拱支架按0.2m~0.4m的间距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以巷道内的锚杆支护为基础,在锚杆支护基础上增加巷道顶部的遮蔽装置,从而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可以对爆发的碎石进行阻挡与支撑,防止碎石散落伤害到工作人员。2.本装置在巷道内可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在冲击地压发生时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到庇护场所下方进行躲避。且可以在设备安装区域单独进行设立,从而对设备进行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加固杆与拱形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拱形支杆,11-竖直杆,12-拱形杆,2-加固杆,22-半环,23-连接片,24-配合槽,3-内拱支杆,31-卡箍,4-蒙皮,5-储物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作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包括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沿巷道长度方向等间距线性布置,拱形支架底部锚入巷道地面内;呈线性排列的拱形支杆1对巷道顶壁进行防护,对巷道进行初步的支撑,可以对巷道内的冲击地压现象进行一定的防范。每相邻两个拱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2,所述加固杆2连接在拱形支架的两侧,加固杆2位于拱形支杆1的两侧,通过加固杆2对连续排列的拱形支杆1进行连接加固,使多个拱形支杆1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保证拱形支杆1的支撑强度。两侧相对的加固杆2上设置有若干内拱支架,内拱支架顶部设置有蒙皮4,多个内拱支杆3按0.2m~0.4m的间距排列,对蒙皮4进行稳定的支撑。本实施例中包括三个线性排布的拱形支架。所述内拱支杆3底部设置若干储物箱5,储物箱5内用于放置食物、水、工具,其中食物与水定期进行更新,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冲击地压事故后,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蒙皮4下进行躲避,并且具有一定的食物和水补充,使工作人员可以安心等待救援。优选的,所述储物箱5通过挂钩挂在内拱支杆3底部,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悬挂的方式简单且有效,不会影响巷道内正常的通行。所述拱形支架包括顶部的拱形杆12和安装在拱形杆12两端的竖直杆11,保证拱形杆12和竖直杆11组成的拱形支架在巷道内灵活的运转。优选的,所述竖直杆11和拱形杆12的连接可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法兰为分半法兰,所述竖直杆11与拱形杆12朝向巷道一侧为无法兰侧。法兰连接的方式简单稳定,可以快速实现竖直杆11与拱形杆12的安装,同时保障竖直杆11与拱形杆12的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加固杆2通过连接头与拱形支架连接,连接头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带连接片23的半环22,所述连接片23上开有螺纹孔;所述加固杆2两端开有配合槽24,配合槽24侧壁开有与连接片23螺纹孔相对应的螺纹孔,一对半环22包裹在拱形支架外部,连接片23放置在配合槽24内,螺栓穿过配合槽24侧壁和连接片23的螺纹孔将加固杆2与拱形支架连接并紧固。所述连接片23与半环22一体成型。加固杆2与拱形支架的连接结构是将半环22的连接片23卡接在加固杆2配合槽24内,利用螺栓将二者紧固。该种连接方式利用了半环22紧固后与拱形支杆1之间的摩擦力作为加固杆2的承载,从而使多个加固杆2呈一条直线紧固在拱形支杆1两侧。优选的,拱形支杆1上焊有限位块或限位环,半环22设置在限位块或限位环上方,限位块或限位环对半环22的紧固进行支撑限位,从而保证加固杆2在拱形支杆1上的固定效果。所述内拱支杆3为两端设置有卡箍31的拱形杆12,本实施例中内拱支杆3两端的卡箍31与内拱支杆3一体成型,所述卡箍31末端开设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将卡箍31紧固在加固杆2上,实现内拱支架与加固杆2的连接。该连接结构可以稳定的实现内拱支杆3在两排加固杆2之间的排列,从而确保紧密设置的内拱支杆3对蒙皮4的稳定支撑。所述蒙皮4为弧形的合金钢板或铝合金板,与内拱支架铆接。铆接的方式简单而有效,可实现蒙皮4对巷道的稳定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沿巷道长度方向等间距线性布置,拱形支架底部锚入巷道地面内;每相邻两个拱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在拱形支架的两侧,加固杆位于拱形支杆的两侧,两侧相对的加固杆上设置有若干内拱支架,内拱支架顶部设置有蒙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拱形支架,所述拱形支架沿巷道长度方向等间距线性布置,拱形支架底部锚入巷道地面内;每相邻两个拱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在拱形支架的两侧,加固杆位于拱形支杆的两侧,两侧相对的加固杆上设置有若干内拱支架,内拱支架顶部设置有蒙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支杆底部设置若干储物箱,通过挂钩挂在内拱支杆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架包括顶部的拱形杆和安装在拱形杆两端的竖直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和拱形杆的连接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法兰为分半法兰,所述竖直杆与拱形杆朝向巷道一侧为无法兰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临时庇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通过连接头与拱形支架连接,连接头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带连接片的半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蓥谢风华朱志洁荣海付兴韩军张兆举贾丰硕王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