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94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属于冲击地压技术领域,包括框体和支架,所述框体由支撑边和加固边围成,防护网通过支撑边和加固边固定在框体内部,所述防护网为柔性防护网;所述支撑边的两端开有铰接孔,支架通过支撑边尾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尾端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通过支撑边前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前端铰接;所述支架中部焊接凸台,气弹簧杆的末端与凸台铰接;所述气弹簧杆尾端的出气孔处安装有手动阀。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发生岩石崩裂的冲击地压事故后,对碎石进行缓冲与承接,并且可手动实现一端防护网的升降,从而对防护网上的碎石进行缓慢释放,碎石的清理方式简单有效,从而可避免碎石清理时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击地压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地压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冲击地压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目前冲击地压是深井矿山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为了应对冲击地压造成的破坏,会在巷道内安装支护装置来对巷道进行支撑与防护。但是支护装置只能对巷道整体进行一个支撑,但是支护装置之间的间隔缝隙中依然可能存在岩石爆裂的现象,爆裂的岩石会对工作人员与设备造成威胁。基于以上原因,现在很多支护装置顶部都会辅助加装防护网,可以对爆裂的岩石进行一定的阻挡,但是目前这些防护网结构只能将岩石兜住,防止其伤害到下方的工作人员与设备,而防护网上的岩石却很难进行收集,通常需要将防护网整体拆卸下来才能实现其上岩石的释放。而在防护网的拆卸过程中,也容易发生碎石倾泻而下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能够在发生岩石崩裂的冲击地压事故后,对碎石进行缓冲与承接,并且可手动实现一端防护网的升降,从而对防护网上的碎石进行缓慢释放,碎石的清理方式简单有效,从而可避免碎石清理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包括框体和支架,所述框体由支撑边和加固边围成,其中两相对侧边为支撑边,其余两相对设置的侧边为加固边;防护网通过支撑边和加固边固定在框体内部,所述防护网为柔性防护网;所述支撑边的两端开有铰接孔,支架通过支撑边尾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尾端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通过支撑边前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前端铰接;所述支架中部焊接凸台,气弹簧杆的末端与凸台铰接;所述气弹簧杆尾端的出气孔处安装有手动阀。所述防护网采用尼龙网。所述支撑边包括加强边与固定边,所述加强边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边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加强边上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开设有若干螺栓孔一,固定边上开设与螺栓孔一对应的螺栓孔二,当凸起与凹槽相配合卡接后,所述螺栓孔一与螺栓孔二同轴,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加强边与固定边紧固。所述加固边为加固杆,加固杆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安装有若干挂钩;挂钩可焊接或可拆卸安装在加固杆上部。所述加固杆两端均设有转轴,所述加强边两端均开设与转轴转动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加强边两端开设螺栓孔三,所述螺栓孔三内设置紧固螺栓,当所述紧固螺栓在螺栓孔三内旋紧后,所述紧固螺栓与转轴紧密接触将加固杆锁紧。所述支撑边两侧焊接斜板,所述斜板与水平呈20°~30°朝向支撑边外侧斜上方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巷道内冲击地压事件进行良好的防护,对崩落的碎石进行有效的缓冲与承接,从而保护巷道内的工作人员与设备。当需要对防护网上的碎石进行清理时,只需要将框体的前端气弹簧杆底部出气孔打开,即可在重力作用下使该侧的框体下降,框体尾端与支架进行铰接,可使框体携带防护网整体呈现一个倾斜的状态,从而使防护网上的碎石缓慢滚落到巷道地面上,方便工作人员对碎石进行收集与转运。本装置对于防护网上的碎石清理方式简单高效,且不会发生碎石一次性同时坠落的危险,清理过程更为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网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框体的支撑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2-框体,3-防护网,4-支撑边,41-加强边,42-固定边,43-凹槽,44-凸起,5-铰接孔,6-凸台,7-气弹簧,8-手动阀,9-加固杆,91-挂钩,92-转轴,93-紧固螺栓,10-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作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包括框体2和支架1,所述框体2是防护网3的安装结构,由支撑边4和加固边围成,承受冲击力,作为巷道上方的防护装置,用于对冲击地压造成的小型岩石崩落现象进行缓冲与防护,从而保护巷道内的人员与设备;框体2其中两相对侧边为支撑边4,其余两相对设置的侧边为加固边。防护网3通过支撑边4和加固边固定在框体2内部,所述防护网3为柔性防护网3,在岩石崩落时防护网3利用自身的柔性可对落石进行一定的缓冲,从而防止岩石对防护网3进行刚性冲击造成防护网3破裂,其中防护网3可利用安装时的松散状态来实现柔性目的,也可利用自身材质来实现柔性目的。优选的,防护网3采用尼龙网,其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可实现更好地柔性缓冲效果。所述支撑边4的两端开有铰接孔5,支架1通过支撑边4尾端的铰接孔5与框体2尾端铰接;气弹簧7的活塞杆通过支撑边4前端的铰接孔5与框体2前端铰接;所述支架1中部焊接凸台6,气弹簧7杆的末端与凸台6铰接;所述气弹簧7杆尾端的出气孔处安装有手动阀8,手动阀8控制着出气孔的开闭,在出气孔封堵后,气弹簧7杆作为一个带有少许弹性的支撑杆使用,可承载一定重量的落石重量;在气弹簧7杆对框体2的自然支撑状态下,支撑边4的前端与尾端高度保持一致,在需要将防护网3上的碎石进行放下时,将手动阀8打开即可将气弹簧7杆内的压缩气体排出,从而使气弹簧7杆下降将框体2倾斜下方,将框体2顶部的碎石缓慢下放,使防护网3上的碎石清理简单又高效,且不会发生碎石一次性同时坠落的危险,清理过程更为安全。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边4包括加强边41与固定边42,所述加强边41内侧开设有凹槽43,所述固定边42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凹槽43相配合的凸起44;所述加强边41上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开设有若干螺栓孔一,所述固定边42上开设与螺栓孔一对应的螺栓孔二。防护网3安装在加强边41与固定边42之间,当凸起44与凹槽43相配合卡接后,所述螺栓孔一与螺栓孔二同轴,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加强边41与固定边42紧固。凸起44与凹槽43的卡接可以将防护网3卡接在凹槽43内,从而对防护网3进行固定,使防护网3对巷道内人员与设备进行防护。此种固定结构可以使防护网3受力均匀,从而避免由于防护网3受力点单一而产生的破裂现象。所述加固边为加固杆9,加固杆9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安装有若干挂钩91,用于悬挂防护网3。挂钩91可焊接或可拆卸安装在加固杆9上部,从而可选择悬挂防护网3的位置,对防护网3纵向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优选的,所述加固杆9两端均设有转轴92,所述加强边41两端均开设与转轴92转动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加强边41两端开设螺栓孔三,所述螺栓孔三内设置紧固螺栓93,当所述紧固螺栓93在螺栓孔三内旋紧后,所述紧固螺栓93与转轴92紧密接触将加固杆9锁紧。当防护网3悬挂在挂钩91上后,可通过转动加固杆9实现防护网3长度方向的调整,并通过紧固螺栓93将转轴92锁定,实现防护网3松紧度的调节。优选的,所述支撑边4两侧焊接斜板10,所述斜板10与水平呈20°~30°朝向支撑边4外侧斜上方延伸。所述斜板10可对落石进行导向与防护,从而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支架,所述框体由支撑边和加固边围成,其中两相对侧边为支撑边,其余两相对设置的侧边为加固边;防护网通过支撑边和加固边固定在框体内部,所述防护网为柔性防护网;所述支撑边的两端开有铰接孔,支架通过支撑边尾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尾端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通过支撑边前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前端铰接;所述支架中部焊接凸台,气弹簧杆的末端与凸台铰接;所述气弹簧杆尾端的出气孔处安装有手动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支架,所述框体由支撑边和加固边围成,其中两相对侧边为支撑边,其余两相对设置的侧边为加固边;防护网通过支撑边和加固边固定在框体内部,所述防护网为柔性防护网;所述支撑边的两端开有铰接孔,支架通过支撑边尾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尾端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通过支撑边前端的铰接孔与框体前端铰接;所述支架中部焊接凸台,气弹簧杆的末端与凸台铰接;所述气弹簧杆尾端的出气孔处安装有手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采用尼龙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柔性防护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边包括加强边与固定边,所述加强边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边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加强边上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开设有若干螺栓孔一,固定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蓥张兆举朱志洁荣海付兴宋卫华王志文贾丰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