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及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93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及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洞内回填下部级配洞砟,并对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及溶洞内的塌落体和堆积体进行注浆加固;在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上施工第一加固板,并在第一加固板上施工混凝土基础结构;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两侧与溶洞洞壁之间分阶回填板间级配洞砟,并对板间级配洞砟进行注浆加固,相邻阶板间级配洞砟之间设置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一端搭接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上,另一端支撑住溶洞洞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填方法成本低,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及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及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目前,穿越山区岩溶地层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山区岩溶地层存在着巨型溶洞,这类溶洞体量巨大,动辄上百万立方空间,施工难度极大,对于巨型溶洞的处置,目前缺乏成熟的施工处置方法。专利技术人发现,高山隧道巨型溶洞发育规模大,形态复杂,洞顶及洞壁稳定性差,溶洞底塌落堆积体厚度大,底部距隧道底部高差大,岩溶处理措施、施工期防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此外,已有的巨型溶洞回填处置多采用了大量混凝土工程等高成本施工材料或高难度技术工艺,溶洞处置不够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溶洞回填方法,施工方便,经济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洞内回填下部级配洞砟,并对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及溶洞内的塌落体和堆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溶洞内回填下部级配洞砟,并对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及溶洞内的塌落体和堆积体进行注浆加固;/n在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上施工第一加固板,并在第一加固板上施工混凝土基础结构;/n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两侧与溶洞洞壁之间分阶回填板间级配洞砟,并对板间级配洞砟进行注浆加固,相邻阶板间级配洞砟之间设置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一端搭接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上,另一端支撑住溶洞洞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溶洞内回填下部级配洞砟,并对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及溶洞内的塌落体和堆积体进行注浆加固;
在回填的下部级配洞砟上施工第一加固板,并在第一加固板上施工混凝土基础结构;
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两侧与溶洞洞壁之间分阶回填板间级配洞砟,并对板间级配洞砟进行注浆加固,相邻阶板间级配洞砟之间设置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一端搭接在混凝土基础结构上,另一端支撑住溶洞洞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施工方法为:在下部级配洞砟上沿隧道横向铺设多根型钢,在多个型钢上表面铺设钢筋网片,浇注混凝土后形成型钢混凝土板作为第一加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沿隧道纵向方向,所述混凝土基础结构分段施工,同一段混凝土基础结构沿竖直方向分层施工,相邻层的混凝土基础结构中,下层的混凝土基础结构沿隧道横向的宽度大于上层的混凝土基础结构沿隧道横向的宽度,形成用于与第二加固板搭接的台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洞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结构内部设置有多层空心柱,相邻层空心柱之间设有混凝土隔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洋王军杨光赵春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