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构件运输防坠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其中柱形的构件最为常见和应用,为了便于对高处的建筑施工,需要稳定的送料结构,但是,现有的装置构件升降带动结构缺乏对应的柱形构件的便捷上料夹紧防掉落设计,导致柱形构件容易脱落掉落,且缺乏防止坠落的防反冲击力的结构,导致结构坠落后容易被地面反力产生对构件的伤害。专利技术专利内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构件升降带动结构缺乏对应的柱形构件的便捷上料夹紧防掉落设计,导致柱形构件容易脱落掉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包括侧向定位搭载板,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的内侧焊接有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的两侧焊接有侧向位移防坠支撑结构,所述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的顶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包括侧向定位搭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1)的内侧焊接有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2),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1)的两侧焊接有侧向位移防坠支撑结构(4),所述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2)的顶端焊接有内装引导限位夹紧结构(3),所述侧向位移防坠支撑结构(4)包括配装支撑搭载架(5)、动力线轮(6)、延伸定位板(7)、装配限位板(8)、接触受力底板(9)、分力推柱(10)、第一内装搭载管(11)、第一弹簧(12)、第一中心受力推板(13)和第二弹簧(14),所述配装支撑搭载架(5)顶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动力线轮(6),所述配装支撑搭载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包括侧向定位搭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1)的内侧焊接有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2),所述侧向定位搭载板(1)的两侧焊接有侧向位移防坠支撑结构(4),所述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2)的顶端焊接有内装引导限位夹紧结构(3),所述侧向位移防坠支撑结构(4)包括配装支撑搭载架(5)、动力线轮(6)、延伸定位板(7)、装配限位板(8)、接触受力底板(9)、分力推柱(10)、第一内装搭载管(11)、第一弹簧(12)、第一中心受力推板(13)和第二弹簧(14),所述配装支撑搭载架(5)顶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动力线轮(6),所述配装支撑搭载架(5)下表面的两端焊接有延伸定位板(7),所述延伸定位板(7)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装配限位板(8),所述装配限位板(8)两侧的底端焊接有第一内装搭载管(11),所述第一内装搭载管(11)的内部焊接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内装搭载管(1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分力推柱(10),所述分力推柱(10)的底端焊接有接触受力底板(9),所述接触受力底板(9)的顶端还焊接有第一中心受力推板(13),所述第一中心受力推板(13)与装配限位板(8)滑动连接,所述装配限位板(8)内侧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底端与第一中心受力推板(13)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装搭载管(11)的底端开设有引导限位通孔,所述分力推柱(10)的顶端与引导限位通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12)的底端与分力推柱(10)的顶端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对顶夹紧结构(2)包括双向动力行程板(15)、第一电机(16)、螺纹杆(17)、同步位移块(18)、搭载支撑杆(19)、夹紧防推位移结构(20)和接触紧固板(21),所述双向动力行程板(15)的两端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同步位移块(18),所述同步位移块(18)顶端的一侧焊接有搭载支撑杆(19),所述搭载支撑杆(19)的一端固定有多个夹紧防推位移结构(20),所述夹紧防推位移结构(20)的一端焊接有接触紧固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构件的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紧固板(21)包括第二内装搭载管(22)、外定位环(23)、第一传力导柱(24)、配压分力板(25)、第三弹簧(26)和第四弹簧(27),所述第二内装搭载管(22)内部焊接有外定位环(23)和第四弹簧(27),所述外定位环(23)位于第四弹簧(27)的外侧,所述第四弹簧(27)的一端与第一传力导柱(24)贴合,所述第一传力导柱(24)与第二内装搭载管(22)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