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83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其包括井盖座以及井盖本体,井盖本体贯穿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长条孔,井盖座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伸至若干长条孔内的刮件;井盖本体贯穿有两组分置于长条孔两端的控制孔,两组控制孔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开口朝上且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本体内侧壁的蓄水筒,刮件设有两根分别与两个蓄水筒连接的牵引绳;井盖座内滑动连接有与井盖本体下端面贴合的挡件,井盖座内部设置有驱使挡件沿长条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联动件;当挡件封闭其中一组控制孔时,挡件开启另一组控制孔;两个蓄水筒均贯穿有泄水孔,所述控制孔的直径大于泄水孔的直径。本申请具有改善排水孔被堵塞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
本申请涉及市政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管沟井盖作为一种路面施工部件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井盖的设置可以对管沟井道进行遮盖,以防止行人坠入井道,同时可以满足道路排水的要求。相关技术中,井盖包括井盖座和井盖本体,井盖本体覆盖在井盖座上端开口,井盖本体开设有排水孔,积水从排水孔进入管沟内,从而达到排水目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施工现场的石粒众多,在雨水的冲刷下,设置在施工现场中的井盖本体的排水孔容易被石粒堵塞,从而排水不及时导致路面积水,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排水孔被堵塞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包括井盖座以及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贯穿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长条孔,所述井盖座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伸至若干长条孔内的刮件;所述井盖本体贯穿有两组分置于长条孔两端的控制孔,两组所述控制孔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开口朝上且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本体内侧壁的蓄水筒,所述刮件设有两根分别与两个蓄水筒连接的牵引绳;所述井盖座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井盖本体下端面贴合的挡件,所述井盖座内部设置有驱使挡件沿长条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联动件;当所述挡件封闭其中一组控制孔时,所述挡件开启另一组控制孔;两个所述蓄水筒均贯穿有泄水孔,所述控制孔的直径大于泄水孔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刮件伸入长条孔内,并使刮件水平滑动于井盖座内,从而可通过驱使刮件沿长条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便可对卡在长条孔内的石粒进行清理,从而降低长条孔被堵塞的概率;通过过在井盖本体贯穿两组控制孔,并使两组控制孔分置于长条孔的两端,同时,在井盖座内上下滑动连接两个蓄水筒,并分别用两根牵引绳连接,两个蓄水筒分别用于盛接从两组控制孔进入的积水,进而可通过改变蓄水筒内的蓄水量的差值,使得刮件两侧受力不均,刮件往蓄水量较多的蓄水筒方向移动,从而达到驱使刮件沿长条孔方向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通过联动件驱使挡件选择型通闭两组控制孔,从而通过两组控制孔开通或关闭,来改变两个蓄水筒的水量,从而改变刮板两侧的受力情况,进而实现刮件往返运动,有利于降低长条孔被堵塞的概率;当两个蓄水筒水量均装满后,存在无法调节蓄水筒水量差值的问题,通过在蓄水筒壁开设泄水孔,使得在上方控制孔关闭后,蓄水筒内的水可从泄水孔排出,从而达到释放蓄水筒容量的目的;控制孔的直径大于泄水孔,使得在上方的控制孔开启时,蓄水筒的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有利于完成蓄水筒蓄水的目的。优选的,所述联动件包括与两个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座内侧壁的楔形块、水平滑动连接于井盖座内侧壁且位于两个所述楔形块之间的水平条以及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楔形块连接的连接绳,两根所述连接绳远离楔形块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挡件的两端,两个所述楔形块分别位于两个蓄水筒下方,两个所述楔形块尖端朝下,两个所述楔形块的倾斜面分别设置在两块楔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水平条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块倾斜面贴合的斜切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其中一个蓄水筒蓄水下移至挤压下方的楔形块,同时,楔形块下移,在水平条的联动下,另一个楔形块被往上挤,并在连接绳的联动下,挡件往控制孔方向移动,直至挡件将该蓄水筒上方的控制孔封闭,从而停止进水,并持续在泄水孔排水,此时挡件打开另一组控制孔,从而对被拉至上方的蓄水筒进行注水,上方的蓄水筒水量大于下方的蓄水筒水量时,上方的蓄水筒开始下移,同样,对下方的楔形块进行挤压,并在水平条的驱动下,另一块楔形块被往上挤,在两个蓄水筒循环往复地驱动楔形块,进而也循环往复地对挡件进行左右拉扯,实现了在无动力源的情况下,借助水的重力实现了刮件循环往复地对长条孔的石粒进行清除,有利于减少降低设备投入成本。优选的,每组所述控制孔数量若干,每组的若干所述控制孔沿长条孔宽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每组控制孔的数量,使得蓄水筒的进水速度提高,从而提高了刮件的移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对石粒的清理速度。优选的,所述蓄水筒上端连通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上端开口沿每组控制孔分布方向延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集斗上端开口位于每组若干控制孔的正下方,有利于提高蓄水筒对积水的收集率。优选的,所述泄水孔开设于蓄水筒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少蓄水筒下移至支撑座上时泄水孔被楔形块堵住的情况,有利于泄水孔完成排水工作。优选的,所述挡件包括沿平行于长条孔长度方向延伸的横板以及两根分别固定于横板两端的纵板,所述纵板沿每组若干控制孔分布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块纵板对每组若干控制孔进行同时关闭和开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优选的,所述刮件包括与蓄水筒内侧壁滑动连接的移动条和固定在移动条上端面的若干刮块,若干所述刮块一一伸入若干长条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通过驱使移动条移动来同步对各长条孔的石粒进行清除,有利于提高清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的井盖座的竖直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井盖座;11、卡槽;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第一容纳槽;15、第二容纳槽;16、凹槽;17、第一套环;18、第一导向轮;19、第二导向轮;2、井盖本体;21、长条孔;22、控制孔;3、刮件;31、移动条;311、第一滑块;32、刮块;4、联动件;41、水平条;411、斜切面;412、第二套环;42、楔形块;421、连接条;43、连接绳;5、挡件;51、横板;52、纵板;6、蓄水筒;61、泄水孔;62、进水斗;621、第二滑块;7、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参照图1,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包括呈长方体状的井盖座1以及覆盖井盖座1上端开口的井盖本体2。井盖本体2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长条孔21,若干长条孔21长度方向与井盖座1长度方向一致,且若干长条孔21沿井盖座1宽度方向等间隔分布。参照图2和图3,井盖座1的长边内侧壁水平滑动连接有刮件3;刮件3包括沿井盖座1宽度方向延伸的移动条31以及若干固定在移动条31上端面的刮块32,若干刮块32一一伸入若干长条孔21内,井盖座1两个长边内侧壁开设有相互正对且靠近井盖本体2的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沿井盖座1长度方向延伸。移动条31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311,两个第一滑块311分别卡接滑动于两条第一滑槽12内,从可通过沿长条孔21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移动条31,从而驱使刮块32对长条孔21内的石粒进行清除,有利于保持长条孔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座(1)以及井盖本体(2),所述井盖本体(2)贯穿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长条孔(21),所述井盖座(1)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伸至若干长条孔(21)内的刮件(3);所述井盖本体(2)贯穿有两组分置于长条孔(21)两端的控制孔(22),两组所述控制孔(22)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开口朝上且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本体(2)内侧壁的蓄水筒(6),所述刮件(3)设有两根分别与两个蓄水筒(6)连接的牵引绳(7);所述井盖座(1)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井盖本体(2)下端面贴合的挡件(5),所述井盖座(1)内部设置有驱使挡件(5)沿长条孔(2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联动件(4);当所述挡件(5)封闭其中一组控制孔(22)时,所述挡件(5)开启另一组控制孔(22);两个所述蓄水筒(6)均贯穿有泄水孔(61),所述控制孔(22)的直径大于泄水孔(61)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座(1)以及井盖本体(2),所述井盖本体(2)贯穿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长条孔(21),所述井盖座(1)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伸至若干长条孔(21)内的刮件(3);所述井盖本体(2)贯穿有两组分置于长条孔(21)两端的控制孔(22),两组所述控制孔(22)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开口朝上且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本体(2)内侧壁的蓄水筒(6),所述刮件(3)设有两根分别与两个蓄水筒(6)连接的牵引绳(7);所述井盖座(1)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井盖本体(2)下端面贴合的挡件(5),所述井盖座(1)内部设置有驱使挡件(5)沿长条孔(2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联动件(4);当所述挡件(5)封闭其中一组控制孔(22)时,所述挡件(5)开启另一组控制孔(22);两个所述蓄水筒(6)均贯穿有泄水孔(61),所述控制孔(22)的直径大于泄水孔(61)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沟井盖和市政道路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4)包括两个竖直滑动连接于井盖座(1)内侧壁的楔形块(42)、水平滑动连接于井盖座(1)内侧壁且位于两个所述楔形块(42)之间的水平条(41)以及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楔形块(42)连接的连接绳(43),两根所述连接绳(43)远离楔形块(4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挡件(5)的两端,两个所述楔形块(42)分别位于两个蓄水筒(6)下方,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智钟伟文杨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港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