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80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河道内安装位于河道两侧边线之间的多个钢管桩;于所述钢管桩上安装钢平台,并于所述钢平台上预留施作桩基的多个桩位口;于所述河道内施作沿河道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承台围堰,多个所述承台围堰逐个施工;于所述钢平台上施作与所述混凝土结构柱连接的混凝土平台,并于所述混凝土平台上预留与所述钢管桩一一对应的多个预留洞口;待所述混凝土平台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所述钢平台;将所述钢管桩于所述预留洞口内拔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占据河道过水面积过大而影响河道泄洪功能,且可对钢平台以及钢管桩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河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形式多样,建筑用地紧张,不可避免的出现跨河建筑,还需考虑在施工过程中施作的钢平台的回收,且在一些具有湖泊泄洪功能的河道中,施工河道内桩基础承台和河道上部结构的施工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方便跨河建筑的施工且可对钢平台进行回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河道内安装位于河道两侧边线之间的多个钢管桩;于所述钢管桩上安装钢平台,并于所述钢平台上预留施作桩基的多个桩位口;于所述河道内施作沿河道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承台围堰,多个所述承台围堰逐个施工,包括以下步骤:于位于所述桩位口下方的河道内施作其中一个所述承台围堰;将所述承台围堰内的河水抽干并于所述承台围堰内施作埋设于河道底部的桩基混凝土承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于河道内安装位于河道两侧边线之间的多个钢管桩;/n于所述钢管桩上安装钢平台,并于所述钢平台上预留施作桩基的多个桩位口;/n于所述河道内施作沿河道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承台围堰,多个所述承台围堰逐个施工,包括以下步骤:/n于位于所述桩位口下方的河道内施作其中一个所述承台围堰;/n将所述承台围堰内的河水抽干并于所述承台围堰内施作埋设于河道底部的桩基混凝土承台;/n于所述桩基混凝土承台上方施作混凝土结构柱;/n拆除所述承台围堰;/n于下一施工处重复施作所述承台围堰至拆除所述承台围堰的多个步骤,直至拆除最后一个所述承台围堰;/n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于河道内安装位于河道两侧边线之间的多个钢管桩;
于所述钢管桩上安装钢平台,并于所述钢平台上预留施作桩基的多个桩位口;
于所述河道内施作沿河道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承台围堰,多个所述承台围堰逐个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于位于所述桩位口下方的河道内施作其中一个所述承台围堰;
将所述承台围堰内的河水抽干并于所述承台围堰内施作埋设于河道底部的桩基混凝土承台;
于所述桩基混凝土承台上方施作混凝土结构柱;
拆除所述承台围堰;
于下一施工处重复施作所述承台围堰至拆除所述承台围堰的多个步骤,直至拆除最后一个所述承台围堰;
于所述钢平台上施作与所述混凝土结构柱连接的混凝土平台,并于所述混凝土平台上预留与所述钢管桩一一对应的多个预留洞口;
待所述混凝土平台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所述钢平台;
将所述钢管桩于所述预留洞口内拔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泄洪口处可回收利用的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作所述承台围堰步骤中,包括步骤: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在不影响河道泄洪时所述承台围堰的最大宽度值,根据所述最大宽度值施作所述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炜宋志虹杨军王堂彪王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