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52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属于桩基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设于四角的固定桩和设于固定桩之间的若干加强桩,固定桩和加强桩上方设有承重平台,固定桩包括固定护筒、浇筑在固定护筒内的预浇筑固定桩和现浇筑固定桩,预浇筑固定桩位于现浇筑固定桩的下方,加强桩包括加强护筒、浇筑在固定护筒内的预浇筑加强桩和现浇筑加强桩,预浇筑加强桩位于现浇筑加强桩的下方,承重平台的下侧壁设置有若干插柱,若干插柱分别插设于固定护筒和加强护筒内并分别位于现浇筑固定桩和现浇筑加强桩内,承重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承重平台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浅水区域桩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筑岛施工法和钢平台施工方法。采用筑岛施工法进行开展钻探工作时,需要搭建人工岛屿,将水面施工转变为陆地施工,筑岛施工法简化了水域钻探设备与工艺,施工作业快,降低了工程费用,但是丰水期不能施工。采用钢平台施工方法时,不受水位影响,但是钢平台的搭设需要的工期时间长,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150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包括设于角部的固定桩和设于中间的加强桩,固定桩之间设有承重平台,加强桩贯穿承重平台设置,固定桩和加强桩上部设有钢板,加强桩包括加强支撑柱,加强支撑柱上端通过加强连接件连接钢板,加强支撑柱贯穿承重平台设置,加强支撑柱底端预埋到加强超灌桩中。上述施工装置通过在枯水期进行加强桩和固定桩的施工,丰水期在加强桩和固定桩上部搭建承重平台和钢板,适应丰水期施工,解决了目前筑岛施工法不能适应丰水期施工和钢平台施工方法工期太长的问题。上述施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承重平台较高,固定桩和加强柱需要贯穿承重平台并固定钢板,而加强支撑柱底端预埋到加强超灌桩中,使得承重平台势必需要吊装到较高的高度,承重平台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平台安装方便的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本技术的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包括设于四角的固定桩和设于所述固定桩之间的若干加强桩,所述固定桩和所述加强桩上方设有承重平台,所述固定桩包括固定护筒、浇筑在固定护筒内的预浇筑固定桩和现浇筑固定桩,预浇筑固定桩位于现浇筑固定桩的下方,所述加强桩包括加强护筒、浇筑在固定护筒内的预浇筑加强桩和现浇筑加强桩,预浇筑加强桩位于现浇筑加强桩的下方,承重平台的下侧壁设置有若干插柱,若干所述插柱分别插设于所述固定护筒和加强护筒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现浇筑固定桩和所述现浇筑加强桩内,所述承重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枯水期进行加强桩和固定桩的施工,在丰水期在加强桩和固定桩上部搭建承重平台和支撑钢板,适应丰水期施工,安装承重平台时,通过吊装搬运承重平台到固定桩和加强柱的上方,在固定护筒内和加强护筒内浇筑一定水泥,把插柱一一对应插入固定护筒和加强护筒中,现浇水泥在挤压下填充插柱和固定护筒以及加强护筒之间的空间,现浇水泥硬化实现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固定安装,在安装承重平台时,由于插柱长度没有非常长,所以承重平台不需要吊装到太高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调节位置也更加方便,使得承重平台的安装过程更加便利。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护筒和所述加强护筒的内径,所述插柱下端面同轴开设有固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插柱与固定护筒以及加强护筒之间存在间隙,现浇的水泥硬化后形成现浇筑固定桩,提高插柱与固定护筒以及加强护筒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固定槽,使得现浇的水泥嵌入固定槽中,进一步提高插柱与现浇筑固定桩以及现浇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平台的下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固定槽,若干所述环形固定槽与若干所述插柱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且所述环形固定槽的内径等于所述插柱的外径,所述环形固定槽的外径、所述固定护筒的内径和所述加强护筒的内径均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浇的水泥在插柱插入时溢出,溢出的水泥的部分可以进入环形固定槽中,进一步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平台内部开设有若干浇筑道,若干所述浇筑道与若干所述环形固定槽一一对应,所述浇筑道一端与所述环形固定槽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平台上侧壁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浇筑道可以用来为环形固定槽注入水泥,注入的水泥填充环形固定槽,使得现浇固定桩以及现浇加强柱与环形固定槽以及浇筑道内的水泥连为一体,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平台的下侧壁边沿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固定桩和所述加强桩均被所述环形凸起所包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环形凸起用于保护固定桩以及加强柱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连接处,在丰水期水流流动导致固定桩以及加强桩裸露在流水中时,环形凸起的存在可以减少水流对固定桩以及加强柱的冲刷,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钢板的下侧壁设置有若干固定柱,若干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浇筑道贯穿所述承重平台上侧壁的一端一一对应并插装于所述浇筑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钢板的固定柱插入浇筑道内与承重平台固定,填充并压紧浇筑道内的水泥,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支撑钢板与承重平台通过水泥胶黏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柱为阶梯圆柱,所述固定柱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钢板固定,所述固定柱直径较小的一端直径小于所述浇筑道的直径并插装于所述浇筑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直径较小的一端插入浇筑道固定,较大的一端顶起支撑钢板,使得支撑钢板和承重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进一步提高支撑钢板的高度,使得在丰水期时,支撑钢板更加不容易被淹没,同时支撑钢板与承重平台之间的间隙方便水流流动,减少冲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钢板与所述承重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平台并嵌入所述承重平台中,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设置限位片,所述支撑钢板的上侧壁开设有沉头孔,所述限位片嵌装于所述沉头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进一步提高支撑钢板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连接强度,限位片起到轴向限位作用,减少支撑钢板受到竖直力时从承重平台脱出的可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吊装搬运承重平台到固定桩和加强柱的上方,在固定护筒内和加强护筒内浇筑一定水泥,把插柱一一对应插入固定护筒和加强护筒中,在安装承重平台时,由于插柱长度没有非常长,所以承重平台不需要吊装到太高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调节位置也更加方便,使得承重平台的安装过程更加便利;2.设置环形固定槽和浇筑道,提高承重平台与固定桩以及加强桩之间的连接强度;3.设置固定柱和连接件,更好的连接支撑钢板和承重平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桩和加强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固定桩;11、固定护筒;12、预浇筑固定桩;13、现浇筑固定桩;2、加强桩;21、加强护筒;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包括设于四角的固定桩(1)和设于所述固定桩(1)之间的若干加强桩(2),所述固定桩(1)和所述加强桩(2)上方设有承重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包括固定护筒(11)、浇筑在固定护筒(11)内的预浇筑固定桩(12)和现浇筑固定桩(13),预浇筑固定桩(12)位于现浇筑固定桩(13)的下方,所述加强桩(2)包括加强护筒(21)、浇筑在固定护筒(11)内的预浇筑加强桩(22)和现浇筑加强桩(23),预浇筑加强桩(22)位于现浇筑加强桩(23)的下方,承重平台(3)的下侧壁设置有若干插柱(31),若干所述插柱(31)分别插设于所述固定护筒(11)和加强护筒(21)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现浇筑固定桩(13)和所述现浇筑加强桩(23)内,所述承重平台(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包括设于四角的固定桩(1)和设于所述固定桩(1)之间的若干加强桩(2),所述固定桩(1)和所述加强桩(2)上方设有承重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包括固定护筒(11)、浇筑在固定护筒(11)内的预浇筑固定桩(12)和现浇筑固定桩(13),预浇筑固定桩(12)位于现浇筑固定桩(13)的下方,所述加强桩(2)包括加强护筒(21)、浇筑在固定护筒(11)内的预浇筑加强桩(22)和现浇筑加强桩(23),预浇筑加强桩(22)位于现浇筑加强桩(23)的下方,承重平台(3)的下侧壁设置有若干插柱(31),若干所述插柱(31)分别插设于所述固定护筒(11)和加强护筒(21)内并分别位于所述现浇筑固定桩(13)和所述现浇筑加强桩(23)内,所述承重平台(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31)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护筒(11)和所述加强护筒(21)的内径,所述插柱(31)下端面同轴开设有固定槽(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基工程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3)的下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固定槽(32),若干所述环形固定槽(32)与若干所述插柱(31)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且所述环形固定槽(32)的内径等于所述插柱(31)的外径,所述环形固定槽(32)的外径、所述固定护筒(11)的内径和所述加强护筒(21)的内径均相等。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锋赖巧玲金伟丰熊永强唐巧巧金晓耿张堃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